分享

有趣的厕纸进化史:原始人用石头,古代人用木棍,背后原因大揭秘

 朱小鹿 2022-04-26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观点,有个博主呼吁大家千万别再用卫生纸擦嘴了,不卫生。

这就让大家一头雾水了,卫生纸本就是用来擦嘴的,不用卫生纸擦,那用什么擦?

用纸巾呀!

卫生纸和纸巾不都是一样的吗?大家都可以擦嘴擦屁股,本是同根生,何必分彼此?这也太见外了。

不过,早在几百万年前,人类连卫生纸都没有,更不用说纸巾了。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纸巾的发展历程,本文略有点味道,请谨慎食用。

 纸巾产生,最开始是为了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100万年前,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靠打猎、追捕为生,赤裸着上身,在贫瘠的草原上裸奔,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那时,人们最离不开一样东西,就是石头。打猎需要用石头,做饭需要用石头。

虽然生活条件很简陋,但那时的人类也爱美,女人会席地而坐,给自己制作一些小挂饰,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挂饰也是用石头做的,几块小石头,中间用一根动物皮毛串起来,挂在脖子上,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到了上厕所擦屁股环节,人们还是用石头。

由于石头质地坚硬,表面棱角多,再加上那时的人为了躲避野兽追杀,经常锻炼身体,所以力气都比较大。

他们上完厕所,需要擦屁股,就随手拿起身边的石头,在屁股口上一顿猛擦,屁股被石头磨得生疼,常常流血。

那时的人们,将血视为一种不祥预兆,他们看到自己屁股流血了,以为是自己拿神圣的石头擦屁股,亵渎了神明,吓得他们再也不敢用石头擦屁股。

没了石头,人们又物色起了新的擦拭物,就是树叶,他们发现比起石头,树叶擦屁股既温和又不伤屁股口。

而古希腊时期,人们在石头的基础上,又往前进化了一步,用起了鹅卵石。

有了鹅卵石后,大家上厕所上得肆无忌惮了起来,常常上完厕所,拿鹅卵石一擦,把擦过屁股的鹅卵石往前一抛,拍拍屁股走人了。

久而久之,鹅卵石变成了稀缺品,为此有人呼吁鹅卵石循环利用,上一个上完厕所的人,用完鹅卵石后,拿到河边洗一洗,放回原位,供下一个人使用。

他们甚至推出了口号:“Three stones are enough to wipe your ass”,意思是“一次便便,三块石头就好”。

但鹅卵石依旧不够用,怎么办?聪明的人们又想出了新玩意,用陶瓷片来擦屁股。

当时,古希腊人民处于各个城邦敌对状态,大家明面上斗,暗地里也不放过对方。

他们常在陶瓷片上,刻上敌人的名字,然后拿去擦屁股,这样在擦屁股时,人们心里就油然生出一种“战胜对手”的快感。

                          (陶瓷片上刻有名字)

所以,当在开会时,有人吃了哑巴亏,他从不在会上直接反抗对方,而是回到家,掏出一块陶瓷碎片,在上面刻出他的名字,上个厕所,再拿碎片狠狠地擦屁股,这样就算回击了对方。

古罗马人,从内心里鄙视古希腊人这种做法,他们又研发出了新的清洗屁股工具,并以此为傲,他们声称:

“用完这个,就感觉有人在亲你的屁股口,既舒适又温暖。”

这个工具,其实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棉签,在小木棍的一头绑上一块海绵,等上完厕所,将它放进屁股口里一转,就算清洗干净了。

上完厕所后,他们需要将小木棍浸到醋里,把它清洗干净,放在一旁,供下一个人使用,这种做法既不卫生,又容易滋生细菌,因而那时,古罗马人常常生病。

就这样,人们在野蛮的环境下,“野蛮地”解决了上厕所的问题。

到汉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质量和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按道理来说,这下,人们总能实现厕纸自由了吧!

然而,很抱歉,依旧不能。

 汉代,文化气息浓厚,皇帝重视文人骚客,因而,与学术有关的东西,如纸笔,都成为了最高贵的物品。

如果有人拿纸张去擦屁股,可能这头他的屁股是舒服了,可脖子上的人头可能就没了。

而且,那时的纸张稀贵,只有富人家才买得起,穷人连碰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拿它来擦屁股了。

魏晋时期,人们根据古罗马的清洗工具,稍加改良,发明出了“厕筹”。

                                    (厕筹)

厕筹,就是由10~20厘米的木片或竹片打磨而成,人们将它随身携带,上完厕所,拿出厕筹将屁股刮擦清洁,之后再将它清洗干净,多次利用。

不过,厕筹界也“内卷”,穷人家用的是普通厕筹,达官贵人用的厕筹就很不一般了,他们的厕筹由金器制作而成,使用完后用水清洗,再用盐水二次清洁消毒。

更讲究的人家,他们对待上厕所这件事,比上早朝还要神圣。

晋朝的富豪石崇,最讨厌上厕所,但排泄物又不像下人,你命令它别出来,它就能乖乖躲回肠道去。

于是,每次准备上完厕所时,石崇都会让侍女为自己更衣,客人来家里,需要上厕所,他也会安排十几个侍女在厕所一边等待客人,服侍他们将原来的衣服脱下,换上新的衣服。

因而,到后来,客人们来到石崇家,宁愿憋着,也不愿去上厕所。

到了唐宋时期,纸张的生产旺盛,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宋朝,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

慢慢地,有些纸张就被用来作为厕纸。

这时的人们,吃得饱,睡得好,自然也希望“拉得舒服”,因而南宋时期出现了“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的配置,可不输于现代,里面有厕纸、水盆、手巾。

据《南宋馆阁录》记载:“仪鸾司掌洒扫,厕板不得污秽,净纸不得狼藉,水盆不得停滓,手巾不得积垢,平地不得湿烂。”

也就是说,有专门的人管理厕所,使用过的厕所不能有残留物,厕纸被碰倒了,就要立刻摆放整齐,上完厕所后需要用澡豆清洗手,这样水盆里就会有澡豆末,仪鸾司的杂工们必须立刻更换,换上清水。

                                (那时的厕所)

但这时使用厕纸的人依然不多。

直到元朝,人们才敢开始用起厕纸,那时蒙古人生性粗旷,没有像宋朝人那种“惜纸如金”的概念,他们入侵后,开始大摇大摆用纸擦屁股。

有人带头好办事,所以在蒙古人的带动下,大家开始用纸擦屁股。

但那时候的纸质比较粗糙,用来擦屁股依然还是有点硌屁股,穷人家就凑合着用了,可富人家会派丫鬟先把纸张揉软,再递给他们使用。

传说,忽必烈的儿媳妇伯蓝也怯赤做在当太子妃时,对婆婆十分孝顺,在婆婆上厕所前,自己先用脸把手纸蹭柔软,再拿给婆婆使用。

这时,人们已经实现了厕纸自由,向文明时代又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明朝,朱元璋由于之前受过歧视,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他处处彰显自己的尊贵,希望所有的东西都与平民不一样。

所以,他对厕纸下手了。

 明朝,皇家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做“宝钞司”,专门用来为皇家生产厕纸。

他们这时不叫“厕纸”,有了一个高大上名字,叫“圣纸”。

圣纸,就是回收废纸,将废纸进行轧浆、淘洗,再放入专门水池搅拌,将纸浆捞出、晒干,让人裁剪成三寸见方。

做出来的圣纸,厚软带香。

这一顿操作下来,圣纸的质地要比普通厕纸柔软很多。

皇室这波操作,也间接地抬高了纸张的价格,纸张再次成为了穷人家“遥不可及”的东西。

据《大明会典》记载,宝钞司每年要生产72万张草纸,耗费优质稻草24万5千斤、石灰12万斤以上,还有45斤零15两的香油,总共花费1500多两白银。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用纸可比朱元璋更讲究,先让宫女将纸张喷湿,然后再用熨斗熨两遍,让纸张看起来光滑又有光泽。

在这之前,厕纸大多都是由纸张演变而来的,富人家用厕纸更是讲究得很,到了近代,才出现了真正的厕纸。

1857年,美国商人约瑟夫盖耶蒂嗅到了商机,他将马尼拉麻纸拿去泡芦荟汁,晒干后作为治疗痔疮的医疗产品售卖,一包0.5美元。

或许是芦荟汁天性温冷,可以缓解痔疮疼痛,因而盖耶蒂大赚了一笔,之后他觉得有必要让购买的民众知道他的身份,就在后期生产的纸上印刷上他的名字。

但这款纸巾的推出,大多数人并不买账,公开买卖卫生纸在他们眼里,极其不文雅,他们早就习惯用免费宣传册擦屁股。

后来,西方国家社会逐渐开放起来,人们推崇独立自由,因而卫生纸开始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1890年,美国的斯科特纸业开始出售卷筒卫生纸,卫生纸正式被作为日常用品。

斯科特兄弟生产卫生纸,多亏了一场说来就来的大雨。

那时,斯科特兄弟买下一批纸,可是在运输过程中下起了大雨,使得纸张被淋湿,根本无法使用。

斯科特兄弟欲哭无泪,这是他们贷款买的纸张,本来想要大干一场,没想到却被上帝摆了一道。

他们紧急召开会议,商讨此事该怎么处理,结果会中有个员工流鼻血,其他人慌乱之中扯了一把废纸,往他鼻子塞。

这位员工顺势将废纸揉成小圆球,稳稳堵住鼻孔,这个举动引起了斯科特兄弟的兴趣。

他们赶紧扯起一张纸,对着阳光照来的方向看,发现淋湿后的纸张比以前的纸更加透明,而且柔软舒适。

所以,生产卫生纸的主意涌上他们心头。靠着这款卫生纸,斯科特公司几乎垄断了市场。

后来,西方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毒气面具成为了畅销产品,研究人员在制作毒气面具时,发现里面的过滤材料在熨烫后会变得柔软,所以该公司依此开发出面巾纸。

1924年,世界第一张面巾纸横空出世,金佰利公司为了造势,1925年让这款面巾纸成功登上广告杂志,与电影明星同框。

                         (当时的杂志封面)

所以,这款面巾纸鬼使神差成为了女孩们的福音,她们用它来卸妆。

金佰利公司借助这款面巾纸,风靡卫生纸市场,这时同行斯科特纸业自然不会放手,他们在金佰利公司的纸巾得到启发,研发出一款吸水性强、用于厨房、浴室的纸巾卷。

两大公司的竞争,使得卫生纸的种类丰富了起来,这时市场上既有用于卸妆的纸巾,也有厨房浴室专用纸巾。

很快,西方的纸巾乘着风,跨过千山万水,来到中国。

 1936年,美籍犹太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版纸公司,主生产纸张,兼生产卫生纸,这种卫生纸由稻草秸秆制作而成。

但由于是外资企业,卫生纸价格昂贵,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批卫生纸诞生。

只不过,这款卫生纸卖相、使用感都不太好,因为那时中国造纸技术水平低,第一批卫生纸是由一些小纸厂生产的。

制作过程简单粗暴,他们将废纸浸入清水里,再加入淀粉,大粗棍搅拌两下,捞出来晒干,就供大家使用了。

结果,当人们拿来擦屁股时,发现擦完后屁股黑乎乎的,以为造纸厂无良,找他们理论。

后来他们才知道,由于造纸技术不过关,使用的是圆网造纸机,很难将浆打均匀,因而有的浆硬得像树皮,粗糙得像草,所以被戏称为“草纸”,它们再次放回水里,根本化不开。

到了七八十年代,上海和广东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将圆网造纸机改良升级,变成短长网造纸机,生产出来的纸巾柔软细腻。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这种纸巾一卷5毛,这在当时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他们只能继续用之前的草纸,有的人连草纸也买不起,就只能拿旧报纸凑合凑合。

所以,1983年,明明人们生活在变好,可我国人均卫生纸消费量不足300克,而美国人均18.6公斤。

1998年,我国从国外购买了7台造纸机,这些造纸机能够用纯木浆生产柔软的卫生纸,但由于让它们开机就已经很费钱,因而那时市面上的大多纸巾还是废纸和草浆做成的。

到后来,我国引进了一批技术人员,造纸技术得到大幅度提高,人民用纸量也不断增长,2017年全国卫生纸产量达到923万吨,是1993年的10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逐渐开发出了除厕纸之外的纸,称为“纸巾纸”,主要用于擦嘴。

后来,依据面巾纸又衍化出“洗脸巾”,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擦脸的。

为了人们出门在外,方便用纸,商家又研发出了小型纸巾,方便大家携带。

如今的纸巾,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卷筒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有无香的、有香味的,有无图案的,有图案的。

纸巾不断更新、迭代升级的背后,既有经济发展的烙印,也有人类文明的进步。

然而,物极必反,纸巾加快脚步生产的同时,森林里的树木也在加速灭亡,环境也加速走向丑恶。

当你拿起一张纸,远处又有一棵树应声倒下了,当你随手丢弃一张纸时,大自然又为你挡住了一块遮羞布。

因而,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滴水是金,片纸是银,金山银山全在我们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