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生于武汉,是袁隆平的校友,曾驻守新疆,种出中国最好的西瓜

 朱小鹿 2022-04-26

9月22日,距离袁隆平去世刚好4个月的这天,她上热搜了。

让大家着实吃了一波瓜。

只不过,她的“瓜”怎么吃都吃不完……

编辑搜图

1930年1月3日,湖北武汉世代书香的吴家诞生了一个女婴。

祖父看着这孙女,被她那明亮的眼珠子吸引,一拍大腿说:“吴家女孩宝贝,就叫明珠吧!”

吴明珠从小学习用功,智力过人。

19岁,吴明珠成功考入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和同岁的袁隆平成为同届校友。

除了学习,吴明珠还特别爱唱歌,歌唱得不错,所以连续两年被推选为团总支宣传委员。

当时的吴明珠,长着一头浓密的长发,还有点微卷,当她从男生的面前走过时,准能收割一波关注的眼光。

编辑搜图

男生们私底下讨论她,叫她“校花”,这称呼传到吴明珠耳朵,吴明珠没有想象中的娇羞样,反而非常生气。

“校花?我才不想做什么花,等着给人摘吗?”

第二天,吴明珠跑到学校附近的理发店,剪掉了那头长发。

吴明珠入学的学籍表上的头像,短发长圆形脸孔,像个假小子,根本无法跟进校前的“校花”对号入座。

校花消失了,看美女的男生们也散了,可吴明珠的影子却在某个男生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叫杨其祐,农艺系的学生,睡在他上铺的兄弟就是袁隆平,两人很有才华,但都不爱整理自己。

相比于他们的才华,他们的“邋遢”在学校比较出名。

衣服能穿多久就穿多久,等到真的臭到不行,再洗,下地回来,裤管一个高一个矮,也不碍事。

但两人在追妻的道路上,却完全不同,袁隆平曾喜欢一个女生,约她一起游泳,然而女生却没有被袁隆平打动。

杨其祐是学生会主席,吴明珠是团总支宣传委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两人在工作上经常接触。

加上农艺系和园艺系是农学院的大系,学生多,学校组织活动,常常是这两个系挑大梁,为主要主办方。

这样一来,杨其祐和吴明珠相处的时间特别多,渐渐地,两人暗生情愫,但碍于面子,谁都没有说出来,都在暗中试探对方。

编辑搜图

(吴明珠和杨其祐)

一次组织活动时,同学们起哄杨其祐和吴明珠一起出一个节目,两人很痛快地答应“营业”。

台上,杨其祐拉着二胡,偷偷看着前面的吴明珠,吴明珠忘我地唱歌,胡琴声和歌声缠绕在一起,久久散不去。

这下,杨其祐更加对吴明珠念念不忘了,他迫切地想确认吴明珠的心意,三番两次制造独处的机会。

杨其祐找吴明珠下棋,杨其祐为了展示自己的绅士风度,主动地让两步棋,然而吴明珠还是打不过他。

这时,吴明珠一改往日形象,又是撅嘴,又是摇晃脑袋,对着杨其祐撒娇。

杨其祐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吓了一跳,一时没反应过来,吴明珠看杨其祐不为所动,气得跳起来悔棋。

等到吴明珠的两行热泪快掉下来,杨其祐才反应过来,单方面宣布吴明珠赢了。

编辑搜图

旁边的女同学看出了端倪,一下子点醒吴明珠:“吴明珠,杨其祐对你有意思啰!”

杨其祐一喜,来不及害羞,马上看向吴明珠,看她的反应。

可女同学的话还没说完,她接下来补了一句,差点让杨其祐气得晕过去。

编辑搜图

女同学免费助攻了一把杨其祐,可也没忘补一刀:“他邋里邋遢,不讲卫生,别和他好!”

吴明珠急忙否认:“没有的事!没有的事情!你们别瞎说!”

这反倒让杨其祐迷惑了,吴明珠这话是在回应女同学的哪一句话,是在否认杨其祐对她没意思,还是在帮杨其祐澄清,他没那么邋遢?

杨其祐直呼:女孩子的心思,看不懂猜不透。

编辑搜图

后来,简直是天助杨其祐也,大二暑假,学校组织农艺系、园艺系、农产制造系三个系,进行了为期30~50天的实习。

农艺系和园艺系又碰到了一起,杨其祐又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吴明珠了。

西南农学院培养学生最讲究“实干”,第一堂实习课,老师让所有人装锄头把子、挖地。

每个人分到一小块长20米、宽1.5米的地,要求必须深挖15厘米,不然不准下课。

吴明珠一直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哪有干过这种粗活,但骨子里那股要强的劲儿,让她咬紧牙关,默默装好锄头把,开始挖地。

挖了一会,吴明珠的手上已经长满了水泡,杨其祐偷偷溜过来,想帮她挖地,吴明珠一下撇开他的手,跟他说没问题,自己能行。

接触了差不多两个月的“烟火气”,吴明珠坡有成就感,从那之后,她心里多了一个期盼。

在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里写道:“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大学最后一学期,当大家还在讨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吴明珠已经瞄准了方向,她要到农村、到农场、到最基层的地方去,去培育优良的果蔬品种。

正巧,园艺系前两年毕业分配到新疆工作的师兄师姐写信回校,跟他们描述了新疆园艺事业的美好前景,他们正缺人手,希望师弟师妹能够到新疆帮忙。

吴明珠一听,立马下定决心,决定到新疆种瓜。

然而吴明珠这条梦想之路,一开头就杀出了好几个“程咬金”。

临近毕业,学校希望吴明珠留校任教,吴明珠一口回拒,校方亲自做吴明珠的思想工作,并下血本邀请她到北温泉游玩,只希望吴明珠留校。

吴明珠依然不为所动,校方只能同意她的请求,可诉求到了西南人事局,人事局直接按照服从分配,把吴明珠调去了西南农林局经作处工作。

唯一的慰藉就是,毕业那天,杨其祐和吴明珠终于确立了恋人关系。

杨其祐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两人一确定关系就各自飞,一个飞向北京,一个留在重庆。

编辑搜图

后来,西南农林局撤销,吴明珠被选送到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从重庆飞到北京。

两人的异地恋结束,吴明珠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男朋友,周末休息时,一起去爬长城,到颐和园划船。

然而,杨其祐发现,的爱人老是闷闷不乐。

编辑搜图

吴明珠告诉杨其祐,她并不想留在北京,还是希望到新疆去培育瓜果。

杨其祐一听,非常支持吴明珠,并跟她说,自己会全力保护她的梦想。

只不过,那时候吴明珠怎么都没想到,杨其祐口中的“保护”竟是搭上自己的前途。

编辑搜图

1955年,新疆领导到北京要人才,人刚踏进中央农村工作部,吴明珠就听到风声。

她马上跑去找领导,请求将自己输送到新疆,并跟他保证,自己一定会在那里种出最好的甜瓜。

领导抬头看了看她,问她:“你跟家人商量了吗?”

吴明珠直接回:“他们还不知道。”

这下,领导犯嘀咕了,他让吴明珠先回去,他们商量一下,再给她答复。

可吴明珠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消息,她等不及了,向上级递交了自愿到新疆工作的申请书,领导这才批准了。

家人知道后,都以为吴明珠犯了错,被“赶”到了新疆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就连口口声声说支持她的杨其祐,也惊呆了。

不过,他只是舍不得吴明珠,刚跟爱人相聚没多久,又得异地了。

11月底,中央农工部的年轻人开着大卡车,载着吴明珠,唱着那首《新疆是个好地方》就上路了。

“哈密瓜园喷喷香,翡翠葡萄晶晶亮,棉花田里歌荡漾,白云朵朵送吉祥……”

在路上颠簸了半个月后,吴明珠终于来到了新疆。

这一瞧,既没有香喷喷的哈密瓜,也不见葡萄的影子,白云更是不存在,几乎被风沙盖住了。

12月,吴明珠开始在新疆农村工作部工作,做干事和业务秘书。

虽然已经到了新疆,但还是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吴明珠不满意,觉得不够基层。

吴明珠到鄯善县考察,认定这里是个培育瓜种的好地方,于是几次请求上级,将她调到鄯善县农技站工作。

上级拗不过她,最后只能批准她,1956年8月,吴明珠成为鄯善县农技站副站长,正式下到基层。

刚到鄯善,吴明珠就撸起袖子,开始教当地农民用葡萄秋施基肥技术,来种葡萄,在她的指导下,全乡葡萄大幅度增产。

春天,吴明珠跟着当地瓜农一起到沙山,住进瓜农摩沙老爹的家,跟他学习种瓜技术。

编辑搜图

两人的种植方式很不一样,谁都不知道哪种更好,吴明珠提议,两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种瓜,看谁能培育出更好的甜瓜。

吴明珠在东湖的沼泽地开了3亩荒地,摩沙老爹的瓜田就在不远处,两人就这样打起了“擂台”。

最后,吴明珠的瓜田结出的瓜又大又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也让吴明珠信心大增,她更加确定,这里就是培育优质瓜种的天堂。

从那之后,吴明珠约上同事,带着一块囊、一壶水,顶着烈日,四处打听哪儿有好瓜。

只要听到哪里有好消息,无论多远,吴明珠都要亲自上门找瓜,自掏腰包买下来,拿回来研究。

所以,一到瓜熟时节,就是吴明珠钱包最寂寞的时候。

而远在北京,有个好男儿比吴明珠寂寞千万倍,他恨不得马上见到她。

编辑搜图

1957年,杨其祐研究生毕业,导师希望他留下来当助教,西南农学院那边,也希望他回去当老师。

但杨其祐志不在此,他要去新疆找吴明珠。

旁人都说他傻,杨其祐学小麦育种的,新疆根本不适合种小麦,他这一去,不是自毁前程吗?

可杨其祐回答道:“你们才傻,我这是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吗?”

而且他这次去新疆,是有急事找吴明珠,他一刻都等不及了。

杨其祐从北京搭车到新疆,再从新疆蹭当地农民的车,来到鄯善县找吴明珠。

一见到她,杨其祐就问:“有个忙想请你帮忙,只有你能帮我。”

吴明珠原本很生气,一来都没有寒暄几句,就找她帮忙,可杨其祐接下来的话,让她一下子红了脸。

“找你当我老婆,可以吗?我们结婚吧!”

就这样,吴明珠向同事借了房间,借了窗帘、桌布,让它看起来稍微像个婚房,买了50块钱糖果,当作喜糖,两人就结婚了。

编辑搜图

结婚第三天,吴明珠就把杨其祐赶回乌鲁木齐,她要下乡,继续找瓜。

这次她来到火焰山脚下的吐峪沟蹲点,白天指导瓜农种哈密瓜,收集甜瓜资源品种,晚上整理资料,研究对比甜瓜品种。

当时,吐峪沟既没有灯,入夏后天气又很热,温度高达52度,晚上工作,想要点蜡烛照明,蜡烛早就热得融掉了。

为了晚上能工作,吴明珠想出了个土办法,她用脸盆从坎儿井打来井水,把蜡烛底部粘在大瓷碗碗底上,再把碗扣在脸盆,让井水浸没半截,给蜡烛降温,蜡烛就能点燃了。

正当她低着头整理资料的时候,吴明珠突然觉得恶心,吃不下饭,找到乡间医生把脉,这一查,才知道原来怀孕了。

医生劝她回农技站养胎,这里天气太热,不适合养胎,可吴明珠拒绝了。

现在正是普查地方品种的时节,工作才刚有点起色,如果这时回去,又得耽搁一年。

领导让她赶快回去,吴明珠嘴上说着再等两天,结果拖了6个多月,快临产了,她还待在哈密瓜地里搞普查。

等到最后几天,吴明珠才乖乖回到农技站,等孩子出生。

儿子出生后,钱一云马上赶到农技站,照顾吴明珠和孙子。

看到女儿瘦成那样,钱一云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抱着吴明珠痛哭。

儿子在夏日炎炎的地方出生,取名为“杨夏”,杨夏长到3个月大,吴明珠又开始谋划新的事情。

编辑搜图

母亲和儿子留在这里,会打扰自己的工作,而且这里条件不好,吴明珠不想孩子和母亲跟着自己受苦,想让母亲带着儿子回老家。

哪个母亲愿意跟孩子分开?但吴明珠没得选择,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能忍痛割爱。

后来,女儿出生,吴明珠照样把她送到母亲那边,母亲跟着哥嫂一起生活。

两个孩子没见过吴明珠,以为眼前的舅舅舅妈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1960年,吴明珠听说坎儿乡有种好瓜,叫阿衣斯汗可可奇,她马上拉着同事,徒步走到坎儿井。

编辑搜图

走着走着,天就黑了,大戈壁夜晚时常有狼群出没,幸好遇到一个烧窑的,借他们条毡毯,在路边凑合睡了一晚。

当时温度高达80度,他们整整走了三天,找到了阿衣斯汗可可奇瓜,回来的路上,又恰巧发现了巴登瓜。

正是这两颗瓜,直接打开了中国瓜界大门,更是刷新了国外对中国的看法。

尼克松访问中国,中国拿阿衣斯汗可可奇瓜招待他,原本他只是礼貌性吃两口,可没想到太好吃了,一不小心把整盘瓜都吃完了。

阿汗可可奇瓜就是现在很出名的“红心脆”,有了尼克松这个活招牌,红心脆很快远销海外。

编辑搜图

为了加快速度,吴明珠又跑到海南三亚崖城,建立第二瓜场“南繁北育”基地。

当地条件堪比新疆,吴明珠每天只能吃压缩蔬菜,住在简陋的干打垒房,厕所就是用树枝、芭蕉叶围起来的小棚子。

白天在试验田里干活,干完活回来,吴明珠得自己做饭,吃什么全都就地取材,一切自力更生。

可吴明珠不知南方的苦,只知瓜的甜,她每天不知疲倦地在田间做实验。

编辑搜图

春夏待新疆,秋冬飞海南,忙得不亦乐乎,就连杨其祐想找她叙叙旧,她都没空搭理,她眼里只有瓜。

1965年,吴明珠开始对红心脆“下手”,她觉得红心脆虽然够甜,但外观不好看,没有网纹,颜色也不鲜艳。

她尝试将红心脆与花皮金棒子品种杂交,用了11年,才培育出新品系“红巧系”。

这是国内第一个杂交育成的甜瓜优质新品种,1983年,被国家认证,命名为“含笑”。

之后,吴明珠又把含笑甜瓜与几个不同品种的瓜进行杂交、多亲杂交,又育出了皇后、郁金和芙蓉三个品种的甜瓜。

芙蓉甜瓜的出现,正好能够抗当时新疆的流行病,简直是新疆人民的福音。

1983年,吴明珠又培育出了两个西瓜的优质品种:“火洲一号”和“伊选”。

1984年,吴明珠凭“一瓜封神”,成功培育出“早佳西瓜”。

由于它是在1984年的第24组试验中培育出来的,所以吴明珠给它取名为“早佳8424”。

早佳8424的知名度,恐怕上海人最有发言权,有句俗话说,“上海人不吃杂瓜,只吃8424。”

吴明珠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而杨其祐的身体却开始出现问题。

为了陪吴明珠,杨其祐特意申请到农技站工作。

在那个时候,研究生可是稀贵品种,研究生来到农技站,就如同应了那句老话,小庙装不下这尊大佛。

可杨其祐却在农技站待了很久,跟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人们亲切地叫他“洋博士”,因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懂。

吴明珠为了买瓜,常常花光了工资,杨其祐生怕吴明珠营养跟不上,都把自己的工资省下来,给吴明珠买好吃的。

编辑搜图

吴明珠下乡,杨其祐炒了咸菜,托人捎给她,算准吴明珠回农技站的时间,提前擀好面条,晾干,等她回去煮面给她吃。

自己饿了,随便冲点苞米花吃,酱油兑水当成汤喝,一日三餐就这样搞定了。

他喜欢看书,看到有关种瓜的资料就抄录下来,细心翻译成中文,整理成书,交给吴明珠。

有时候,吴明珠太忙,没时间授粉,他就马上放下自己的事,跑到七八十里外的瓜田,帮她授粉、做杂交。

也许是把爱都给了吴明珠,忘记留一份给自己,杨其祐一次晕倒,被查出患胃癌。

当时已经做了手术,可1985年底,癌细胞又转移了,到了1986年4月,杨其祐已经下不来床了。

吴明珠天天医院、瓜田两头跑,杨其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让她别来医院,去忙自己的事。

有一天,杨其祐躺在床上,笑眯眯地用手指比了个三,吴明珠问他什么意思。

杨其祐说:“三连冠嘛!”

原来,他指的是吴明珠培育出的三个品种:含笑、火洲一号、伊选,都通过了国家认证。

编辑搜图

去世前几天,即使全身已经疼得厉害,杨其祐还不忘叮嘱吴明珠:“你要好好休息,好好吃饭。”

吴明珠看着面前瘦成皮包骨的爱人,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还让他搭上自己的人生,陪她来新疆。

杨其祐笑着说:“这是你的事业,那它就是我的事业,我无怨无悔。”

杨其祐火化后的第五天,吴明珠就没影了,女儿杨准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她。

最后她只能气愤地说:“果然,她就是这么残忍……”

编辑搜图

吴明珠送走杨其祐,又马上跑回基地,继续工作去了,眼下正是关键时刻,不能耽误培育瓜种的进度。

女儿说她冷血,可她不知道,那几天,吴明珠一边忍着眼泪,一边埋着头观察瓜种。

由于长时间待在新疆、海南培育甜瓜,吴明珠与两个孩子相处不久。

儿子杨夏出生3个月,就被外婆带回老家,女儿杨准出生,吴明珠坐完月子,就把她交给哥哥嫂子。

一直以来,都是哥哥和嫂子在照顾两个孩子,害得他们以为舅舅舅妈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吴明珠一家四口)

杨准6岁,才亲眼见到自己的亲生妈妈,杨夏在20岁之前,跟吴明珠见面的次数,手指头数得过来。

对他们来说,吴明珠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根本不配当妈妈。

他们对吴明珠怀恨在心,杨夏直到21岁,才愿意开口叫吴明珠一声“妈妈”。

后来,当他们长大成人,明白了母亲的伟大事业,才开始谅解吴明珠。

进入九十年代,吴明珠培育的瓜逐渐覆盖全国各地,中国人民实现了“吃瓜自由”。

1993年,吴明珠培育的黄皮甜瓜在美国加州试种成功,美国人喊她为“中国瓜王”。

1999年,69岁的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了感谢她的卓越贡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奖励她50万元。

吴明珠前脚接下了奖金,后脚就把它用完了,一半投入培育工作,一半分给了同事。

之后,吴明珠继续培育瓜种,此时她又多了一项任务,她要不断培养人才,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培育瓜种的事业中。

2017年,吴明珠87岁高龄,终于干不动了,才肯退休回家养老。

吴明珠还是小姑娘时,就投身于培育甜瓜事业,一直做,做到老。

在这条路上,她走了62年,她将所有的青春都献给了一片片瓜田。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享福的时候,吴明珠却没有那个命。

吴明珠患上阿尔兹海默症,记不起儿子女儿的名字,也经常忘记做过的事,唯独一件事,她从没忘记。

她常念叨着,该给她的瓜授粉了,她能背诵出自己培育过的瓜种名称,一个不落。

问起最大的愿望,吴明珠说:

“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从始至终,她的心里只有瓜,只有人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