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富梁稳根:靠卖挖掘机,公司市值2000亿,却不让儿子继承,为啥

 朱小鹿 2022-04-26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他原先是湖南偏僻小山村的穷孩子,最后却靠挖掘机,创业成功。

2010年,他以700亿身家,成功登顶中国首富,公司市值超2000亿。

一时之间,他名利双收。

然而就在今年1月19日,年仅66岁的他,却临时宣布辞去董事长一职,交由外人掌管。

他明明有儿子,为何不让儿子继承,这令人琢磨不透。

他就是梁稳根,如他的名字一样,为人沉稳。

(梁稳根)

1956年,梁稳根出生在湖南娄底涟源市茅塘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父亲靠做竹篾养活一家人,梁稳根在家中排行第四,于是大家都喊他“篾老四”。

平日里,梁稳根下课后,也常常帮父亲编竹筐、竹篓,手艺是几个孩子中最好的。

后来,社会氛围紧张,梁家一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顶风作案”,偷偷编竹篾。

好长一段时间,梁柳清带着梁稳根,常常三更半夜背着篾制品,跑到半山腰做工,生怕被人举报。

运气不好的时候,搜查队突击检查。

梁家来不及收拾,成捆的篾制品就被没收充公了。

一旦被抓到,少不了一顿挨骂。

不过这对老梁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自然也没觉得有啥丢脸的。

1974年,梁稳根从涟源中学顺利毕业,却没能得到上大学的名额。

他不甘心,回家跟着大部队一起干活,晚上偷偷学习,准备高考。

梁稳根营养不良,特别瘦弱,干不了重活,只能帮父亲打打下手。

一个月下来,他只能得到200多个公分,折合人民币约4.6元。

再加上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一家人的生活勉强过得去。

后来,高考恢复,梁稳根的机会来了,马上跑去县里报名。

那时的他雄心壮志,完全没想过,高考这条路,自己要走两次。

第一次高考,梁稳根准备不充分,毫无意外落榜了。

第二次高考,梁稳根憋着一口气,发奋苦读又一年,最后成功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南大学。

(中南矿冶学院)

当时,梁稳根的分数只能选材料学专业。

可比起材料学,他对管理学更情有独钟。

平时上课,梁稳根跟班长打好招呼,自己偷溜去蹭管理学的课。

平日里,谈到管理学,梁稳根侃侃而谈,讲个不停,同学们都调侃他是“梁厂长”。

虽然志不在材料,但梁厂长不愧是梁厂长,专业课也学得相当不错。

成绩可以,老师也不想给自己添堵,对他逃课的情况,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

1983年,梁稳根顺利毕业,被分配到原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工厂工作。

去工厂报道前,老梁生怕儿子鲁莽,闯大祸,苦口婆心教育他:

“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人,稳稳当当做事。

就像我当初给你起的名字一样,别丢老祖宗的脸面。”

当着老父亲的面,梁稳根应声附和,可他的内心却谋划着更大的理想。

梁稳根可以稳当,但绝不可能安分。

到了工厂,梁稳根做事勤快。

抬石头、搬运机器设备、挖掘土方,就连高空作业,他也是首当其冲。

平日闲下来了,梁稳根又开始高谈阔论。

他拉着几个工友一起吹水,大谈实业兴邦。

他们与梁稳根一样,都是想干大事的人,特别合拍,相见恨晚。

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国有企业的弊端纷纷显现出来。

在工厂里,大家都是钻着缝儿偷懒。

领导一来,个个干活积极。

领导一走,翘起二郎腿喝起热茶。

这样的风气,他们全部都看在眼里,想改变,却又无能为力。

梁稳根向厂领导提出,能否独自承包一个车间,实现盈亏自负。

一直以来,工厂都是跟着大方向走。

梁稳根提这种请求,岂不是妄想搞特殊吗?

毫无意外,领导驳回了他的请求,并好心劝梁稳根,“安分一点,别搞事。”

四处碰壁,梁稳根特别郁闷。

实在堵得慌,就只能借酒消愁,找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喝两杯。

酒壮怂人胆,两杯酒下肚,梁稳根喝高了,借着酒劲,他做了个重大的决定。

第二天,梁稳根回到工厂,就跟领导提出辞职,决定下海创业。

要知道,这时的梁稳根,已经是计划处副处长、体改委副主任,妥妥的铁饭碗。

而且,梁稳根还是大学生,在那个年代,本科文凭特别吃香。

梁稳根左手握着铁饭碗,右手拿着硬文凭。

30岁出头,年少有为,羡煞旁人。

梁稳根提出辞职,厂领导闻到他满身酒味,劝他先回去醒酒,清醒了再说。

第二天,梁稳根酒味散了。

他穿得整整齐齐,递上辞呈,领导直接扣下他的户口本,说他的申请不符合规矩。

没有户口本,就拿不到粮票,更别说下海经商了。

这下,梁稳根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好处都没落着,还搭上了粮票。

好在梁稳根认识涟源县委书记,让他出面帮忙解决。

看在县委书记的面上,厂领导终于批准了梁稳根的离职申请。

过了厂领导的这关,梁稳根应付不了老父亲那关,索性决定先瞒着他。

梁稳根一走,其他三个同事也跟着辞职,准备跟着他一起干大事。

四个人跑到一个山头烧香拜佛,歃血为盟:

“以中华民族的腾飞为己任,自愿结为兄弟。如有违誓言,愿遭五雷轰顶……”

可他们初出茅庐,一没背景,二没资金,敢做干大事的梦,却没有干大事的能力。

梁稳根决定,先做点小买卖,积累资金。

当时,梁稳根打听到,市场上的羊特别热销,一头羊可以赚20多元,于是吆喝大家一起干。

四个人发挥自身特长,原地组成“羊贩子团队”。

梁稳根坐镇指挥,袁金华负责羊源,毛中吾和唐修国负责卖羊。

就这样,羊贩子团队走遍大江南北,掳走了各地的羊,又将羊卖向全国各地。

同事放着铁饭碗不干,非要跑去卖羊,这立马在洪源机械厂炸开了锅,梁稳根几个人瞬间“臭名远扬”。

多亏了梁稳根他们的事,工厂里的谈资又丰富了不少。

大家一边钻着空子偷懒,一边嚼他们的舌根:

“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把他们培养出来,他们却不为国家出力,老想着自己发达,满身的铜臭味。”

“梁稳根害人害己,自己堕落也就算了,还忽悠他们一起。

毁人前途的事,他怎么就不怕别人戳脊梁骨?”

老梁知道了这事,拿着扁担追打梁稳根,硬要把他赶回机械厂,可梁稳根就是不肯。

为此,老梁气得不行,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几个月。

梁家好不容易才出一个国家企业人员,他还盼着儿子做出一番大成就,早日光宗耀祖。

结果他却跑去卖羊,这不是丢梁家的脸吗?

脸丢光了,名声也烂透了。

现在,这生意他非但不能不做,反而一定要做出名堂。

然而,生意终究没有梁稳根想的那么简单……

那时,羊价疯涨,梁稳根觉得机会来了,马上买回了一批羊。

结果,羊进家了,他们才知道,羊家看涨只是因为外贸部门与日本签订了一个短期合同。

而元旦一过,合同就到期了。

也就是说,元旦一过,羊价就会大跌。

这下,羊贩子团队全都傻眼了。

唐修国、毛中吾和袁金华出去卖货,得知消息后,全都泄了气,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他们仨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待了一宿,漫无目的地等着梁稳根下一步指示。

等了半天,梁稳根发来电报:“羊低卖,毛留。”

这是什么意思?仨人捧着电报,开始琢磨起来。

结果,电报还没琢磨出来,他们先被请到派出所喝茶了。

电报局一看,如此言简意赅的五个字,像极了特务暗号,于是不分青红皂白,抓走了三个人。

经过一番调查,误会才解开,三个人才逃过牢狱之灾。

出来之后,三人继续琢磨这五个字,最后毛中吾提出自己的见解:将羊低价卖出,羊毛留下。

梁稳根为什么要留下羊毛,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完全看不出梁稳根葫芦里卖的药。

但在他们眼里,梁稳根就是大哥,一切听他指挥。

于是,三人开始动工,抓着扑腾的羊,将它们的羊毛薅了下来,再把光秃秃的羊低价卖出去。

三人背着三大袋羊毛,转了两趟车回到根据地,梁稳根一头雾水。

当时,电报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计算收费。

梁稳根为了省钱,浓缩精华,发了五个字。

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唐修国、袁金华将羊低价卖给羊贩子,毛中吾暂时留下。

这样,毛中吾原地等下一次羊价上涨的信息,他们好准备下次买卖。

考虑到中间的交流成本,梁稳根决定放弃羊贩子买卖,琢磨别的出路。

之后,他们卖过酒、推销过玻璃纤维,可都没干出什么水花。

1989年,梁稳根一行人离开茅塘乡,前往涟源市。

梁稳根打听到,焊接材料供不应求,很有市场前景。

有了前车之鉴,梁稳根这次不敢轻举妄动。

他天天在焊接材料市场收集情况,确定了信息可靠,他才敢入手。

正巧,四个人中,就有三个是材料学专业的,刚好专业对口。

而且,梁稳根认识的恩师,在焊接材料方面,颇有研究。

如果日后有困难,还可以请教他。

技术、知识全都有着落了,他们商量了一天一夜,最后决定入手特种焊接材料。

他们东拼西凑,借来了6万元,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工厂。

巧合的是,工厂的名字正好就是四人姓氏的谐音,简直是天选之人。

经过分析,他们决定开发一种有色金属焊料。

当时,资金有限,所谓的工厂,其实就是一个地下室,潮湿又闷热。

他们四个人连续几个月窝在地下室里,试验了几百次,最后终于研发出105铜基焊料。

结果,钱还没赚到手,冷水却已经先浇到头上,105铜基焊料质量不过关。

没办法,他们只能邀请恩师出山,让他帮忙指点一下。

当时天气很冷,大家生怕招待不周,梁稳根特意组装一辆“专车”。

在小四轮拖拉机上绑一个大藤椅,四周立上挡板。

梁稳根开着这车,亲自去接恩师。

诚意满满,恩师自然也感动了,在恩师的指导下,大家对105铜基焊料进行调整。

最后,终于通过了质检,依靠这项研究,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8000元。

之后,梁稳根瞄准市场,进军重工制造领域。

1991年,工厂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梁稳根几个人也成为了名人。

这下,梁稳根觉得,工厂名字不够大气,不符合大家的气质。

梁稳根立志要“创建一流的企业,造就一流的人才,做出一流的贡献”。

他将工厂改名为“三一”,成立了三一重工集团,将总部迁往湖南省会长沙。

这时,苏联解体,低档人造金刚石出口从每年3500万克拉跌至500万克拉。

市场不景气,同行们急忙收手,及时止损,可梁稳根却觉得天助我也。

他刚进军重工业,苦于无法突破重围,打入市场。

这下市场一颓萎,大家都散了。

梁稳根只要快速出击,就能立马抢占市场。

于是,他立马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带着他们生产人造金刚石和压机。

此时,在混凝土输送泵中,国外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95%以上,完全没有国内产品一席之地。

国内生产混凝土的企业,也是靠国外“喂养”。

从国外引入核心零部件,然后自己组装卖出。

巨大的利益蛋糕,国内企业只能吃到一些蛋糕碎末,根本赚不了大钱,梁稳根决心改变局面。

为了招揽人才,梁稳根慷慨让出大部分股份,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挖来了易小刚。

之后,梁稳根又斥巨资聘请技术人员,组建一支混凝土机械研发团队。

1997年,三一重工成功研发出压路机流水装配线、砼泵流水装配线,成为中国第一家砼泵出口企业。

此时,公司收入突破1000万。

1998年,梁稳根又决定拓展挖掘机生产业务,一步步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那时,梁稳根根本不知道,挖掘机该怎么做。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图纸开始琢磨,反复试验。

两年后,第一代挖掘机产品SY200上市。

然而,SY200总是出问题,耐力不行,只能维持工作一段时间。

工作时间一长,结构部件很快就裂开了。

而且,世界七大品牌的挖掘机风靡全国,哪有人瞧得上SY200这种小众产品。

熬了两年,三一重工的挖掘机还是不为人所知,打不开市场。

团队成员都泄气了,个个打起退堂鼓。

梁稳根硬扛着局面,让大家坚持住。

2002年初冬,天气很冷,可围着三一重工的寒冰却破了。

驻香港子公司总经理梁林河带来一个特大喜讯:

三亚一个军港急需一批挖掘机,希望能跟我们买。

梁稳根一听,惊得瞪大眼睛:“他们要买我们生产的挖掘机?用买的方式?”

在梁稳根看来,三一重工何德何能,还有人买他们的挖掘机。

他们想要用,咱们直接送,谈钱伤感情。

于是,梁稳根亲自前往三亚,将三台挖掘机送上门,顺便考察了一下人家的环境。

三亚一个小山坡上就有三百多台挖掘机,其中就有三台三一的挖掘机。

中国国土960万平方公里,这个市场得有多大。

梁稳根站在山头,看着那三台挖掘机,顿时信心倍增。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三一重工的挖掘机,遍布整个中国。

2003年,集团成功上市,梁稳根开着三一重工的挖掘机,雄赳赳进军海外市场。

2003年3月,梁稳根亲自坐镇指挥第一期挖掘机生产。

说是生产,其实就是组装。

液压系统用的是日本小松的,发动机采用了德国的,只有油缸是自家的。

吃百家饭的挖掘机,一启动便死机了,完全不能工作。

忙活了几个月,生产的30台挖掘机全部报废,最后只能当成废铁回收。

梁稳根以为是自家的油缸拖后腿,于是全换成进口部件,结果液压系统的供应链出问题了。

由于,三一重工此时主攻挖掘机,一直势头强劲的汽车业务却掉了链子。

没办法,梁稳根只能断臂求生,舍弃客车。

那一年,集团亏了1个亿。

挖掘机生产停滞不前,汽车业务亏损严重。

梁稳根咬着牙,一鼓作气,决心要破局突围。

2004年4月,挖掘机生产车间挂上了一面巨大横幅:

大干3个月,完成500台。

梁稳根开了个大会,给工人们打了一剂鸡血。

大家瞬间干劲满满,每天疯狂投入生产。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看着三一重工的人发疯似的工作,同行开始说风凉话:

3个月,500台,三一人简直疯了!” 

结果,三个月后,三一果真生产出500台挖掘机,成功打了大家的脸。

5年后,他们的挖掘机的销售已经远远超过世界七大品牌之一,成功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08年2月28日,高层签署绩效协议。

当时,梁稳根签完字,拿起那支笔说:“这支笔现在要拍卖,谁要?”

唐修国最先反应过来,举手出10万。

毛中吾接过话茬说:“我出十万零一百元。”

梁稳根瞪了他一眼说:“中吾,别捣乱,你要拍就严肃一点。”

说白了,就是让他多出点钱。

毛中吾一听,算了,反正自己也没有收藏笔的习惯。

最后,唐修国以10万元拍下这支笔。

拍卖一支普通的笔,已经超出大家认知范围。

可接下来,梁稳根宣布的事情,更是惊呆了众人。

“哪一年我们三一重工的产值超过了300亿元,我将用300万元赎回这支笔。”

大家一听,立马炸开了锅。

接着梁稳根又加注:“如果公司产值能够达到1000亿元,我将用1000万元赎回这支笔。”

很快,公司产值突破300亿元,唐修国不仅没有拿出来兑换300万,更把它当成宝贝供着。

唐修国自有自己的算盘,看这趋势,公司产值极有可能达到1000亿,到时候这支笔就值1000万。

2011年,公司以215.8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95亿元)的市值,首次入围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位列431位。

它也是中国机械行业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的企业。

同年,梁稳根身家700亿,成功登顶中国首富。

然而,人红是非多,刚当上首富的梁稳根,就被人挖出了黑料。

有人爆料,三一重工分公司涉嫌行贿502万元,并将相关的内部文件公之于众。

而分公司负责人梁在中,就是梁稳根的儿子。

儿子犯错,父亲背锅,一时之间,舆论纷纷指向梁稳根。

事情闹到了上头那里,最后经调查,是竞争对手故意栽赃,省政府发红头文件澄清了此事。

此后,三一重工一路高歌猛进,势头强劲。

2012年,公司宣布,正式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

消息一出,吓傻了业界人士。

普茨迈斯特是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三一重工这只小蛇,何德何能吞下这头大象。

当然,你可以不相信梁稳根的实力,但不可以不相信钞能力。

后来,唐修国美梦成真,公司产值果真达到1000亿。

借着那支笔,除去最初花的10万,唐修国白白赚了990万元。

如今,公司产值早已翻了一番,突破2000亿。

梁稳根名利双收,三一重工更是红遍大江南北。

外界都在说,三一的成功,都在于梁稳根会用人、会管理。

这样说,也没错,但更在于他敢花钱,敢下血本。

曾在集团的奠基仪式上,梁稳根给每个创始人以及员工发了一块铜牌,上面写着各自的名字。

梁稳根告诉他们,“把这个牌子好好保留着,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那是你们应该得的。” 

“等到三一重工集团产值超过100亿元时,拿着牌子的人就可以领取10万元奖金;

当产值超过1000亿元时,就可以领到100万元的奖金。” 

一块铜牌,能有什么用处?怎么可能做到100亿?

大家都觉得,老板在吹牛,有些人拿过铜牌,随手一放。

结果,到了产值达到100亿时,梁稳根推着一车现金,准备给大家兑换奖励。

大家赶紧回家找铜牌,有些夫妻找不到,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公司上市那会,大家手中的铜牌换成了金牌,每人一万元奖励。

2021年2月28日表彰晚会上,还有33名员工手持金牌。

梁稳根给每人发了100万红包,总金额3300万元。

2022年1月19日,66岁梁稳根突然宣布,辞去董事长一职,由向文波接任。

对于他辞职的原因,坊间众说纷纭。

有人说,梁稳根将市值2000亿的公司拱手让人,此举太傻。

但是,商人终究是商人,不会做亏本买卖的。

梁稳根先前就说过,“我在有生之年决不会放弃对三一的控制权。”

董事长虽然易主,但江山永远还是梁稳根的。

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的根依旧稳稳扎在公司里,谁也拔不走。

作者:朱小鹿&罗小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