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诃子

 草药君 2022-04-26

藏族常用药

性味

甘、涩,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用于各种热证,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Terminalia bellirica(Gaertn.)Roxb.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3.8cm,直径1.5~3cm。表面棕褐色,被细密绒毛,基部有残留果柄或果柄痕。具5棱脊,棱脊间平滑或有不规则皱纹。质坚硬。果肉厚2~5mm,暗棕色或浅绿黄色,果核淡棕黄色。种子1,种皮棕黄色,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涩、苦。

方选

清热解毒,镇静;治“赤巴”病引起的口渴、口苦、发烧、失眠,“恰牙”病引起的身痒:榜嘎、黑冰片各100g,秦艽花、蒂达、角茴香、金腰草、止泻木、小檗皮、大黄、余甘子、毛诃子、诃子各50g。以上共研细粉。一次2~3g,一日2~3次,用白糖冲服。

2.清协日热。用于热协日病,目肤发黄,瘟疫,瘟疫陷胃,口渴烦燥,消化不良:黑冰片7克,土木香5克,地格达、土黄连、麝香、诃子、余甘子(或栀子)、毛诃子(或川楝子)、牛黄、天竺黄、红花各2克。以上11味,分别挑选,除麝香、牛黄外,其余9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另将麝香、牛黄研细,与上述粉配研,混匀。一次1.5-3克,一日1-2次,凉开水或冰糖水送服。

3.清热,燥黄水。用于热性黄水病,水肿,各种关节炎,湿热性皮肤病症:文冠木5克,毛诃子(或川楝子)3克,诃子、余甘子(或栀子)各1克。以上四味,研碎成粗粉,过筛,混匀。成人一次3-5克,一日1-2次,煎服,或皮肤患处煎汤洗。

4.消浮肿。用于全身浮肿,眼睑、面部、小腿等浮肿:制铁落9克,诃子、毛诃子(或川楝子)、余甘子(或栀子)、拳参、信筒子、辣椒、干姜、荜茇、胡椒各1克。以上10味,分别挑选,研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成人一次⒈5-3克,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5. 调和气血,止咳,安神。用于气血郁滞,胸痛,干咳气短,失眠:沉香100g、土木香150g、檀香50g、紫檀香150g、红花100g、肉豆蔻25g、高山辣根菜150g、悬钩子茎(去皮、心)200g、木藤蓼(去皮)100g、野姜50g、石灰华100g、广枣50g、诃子(去核)150g、毛诃子(去核)80g、余甘子100g。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口服,一次3丸,一日3次。(《中国药典》十五位沉香丸)

6.清热解表,止咳止痛。用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关节酸痛;防治流行性感冒:土木香膏30g、土木香20g、悬钩子茎(去皮、心)90g、木藤蓼(去皮)50g、野姜20g、诃子(去核)36g、余甘子40g、毛诃子(去核)20g、块根糙苏60g,上九味,除土木香膏外,其余土木香等八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用土木香膏与水制丸,干燥,即得。水煎服,用冷水约400ml浸泡1~2小时后,煎至约300ml,趁热服汤;一次1~2丸,一日3次。

7.用于中风神经性的腰腿痛,白脉病:如意珍宝丸:藏红花35g,豆蔻35g,丁香35g,香旱芹35g,黑种草35g,金礞石35g,螃蟹35g,诃子35g,毛诃子35g,甘草40g,短穗兔耳草40g,乳香40g,决明子40g,黄葵于40g,肉豆寇60g,天竺黄10g,草果10g,珍珠100g,牛黄50g,牦牛角500g,余甘子50g,麝香30g,白檀香30g,沉香30g,紫檀香400g,肉桂皮25g,广木香20g,青木香20g。荜茇35g,高良姜35g。粉碎成细粉,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早晚各服1次,每次1.5~2g。

8.干黄水,消炎;用于风湿关节炎、黄水病:宽筋藤100g,蒂达50g,诃子肉100g,余甘子(去核)80g,毛诃子70g。共研成粗粉,过筛混匀,一次3~5g,一日2~3次,煎服。

9.解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热病初起、恶寒发热,头及关节疼痛:藏木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各100g,悬钩子茎200g,宽筋藤125g,尕架(干姜或山柰)35g。共研成粗粉,过筛混匀。一次3~5g,一日2次,煎服。

10.清热解毒、益肝养胃、愈疮明目醒神,滋补强身。用于自然毒、配制毒等各种中毒症;“培根”、“木布”等疾病;急慢性胃溃疡,腹水、麻风病等:毛诃子、蒲桃、西红花、牛黄、麝香、朱砂加工制成的丸剂。口服,一次1丸,每隔七日1丸,黎明时间开水泡服,服药前一夜服少量花椒水。

●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