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戟天

 草药君 2022-04-26

别名

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鸡肠风、猫肠筋、兔儿肠

性味归经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小便不禁,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腰膝酸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等症。巴戟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肾阳、强筋骨。用于阳痿遗泄,常与肉苁蓉、菟丝子等同用;治疗腰膝痿软,常与续断、杜仲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下肢寒湿痹痛等症。本品能助肾阳、散寒湿,治痹痛,用治上述症候,常与附子、狗脊等配合应用。

巴戟天温肾助阳而强筋骨,虽其味辛而兼温,可散风袪寒湿,但其性柔润而不燥,故在临床上不用于一般风湿痛,惟肾阳虚而下肢寒湿痹痛者,始考虑应用。如属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釆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野生于山谷、溪边或山林下,亦有栽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

干燥的根,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粗而不深的纵纹和深陷的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成长约1~3厘米的节,形如鸡肠,故土名"鸡肠风"。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气微,味甘而微涩。以条大、肥壮、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条细瘦、肉薄、色灰者质次。 

炮制

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

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

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制巴戟:使用巴戟天时,须用拘杞子汤浸一宿,至稍软漉出,再用酒浸一伏,再漉出,用菊花一同熬至焦黄,除去菊花,用布拭干用。

酒巴戟:用酒浸一宿,锉焙入药,如急用,只用温水浸软抽去木心用。

方选

1.巴戟天酒《圣济总录》

补肾壮阳,活血通经,舒筋利关节。主治腹部瘀结冷痛,折伤闪挫,腰膝痹痛,足痿无力,肢节不利、四肢拘挛,肾虚阳痿:

巴戟天18g、牛膝18g、石斛18g、羌活27g、当归27g、生姜27g、椒2g、酒1000ml,将上述药材捣细,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煮1小时;取下冷却,过滤后装瓶备用。每次15~20ml,将酒温热服用,不拘时候,常觉有酒力为好。

2.巴戟天汤《张氏医通》

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巴戟天6克(去心),附子(炮)、五加皮(酒洗)、石斛、甘草(炙)、茯苓、当归各2克,牛膝(酒炒)、川萆薢(盐酒炒)各1.5克,肉桂、防风、防己(酒洗)各l.5克,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温服。

3.巴戟丸《太平圣惠方》

补肾强筋,祛风除痹。主肾劳,腰脚酸痛,肢节苦痛,目暗瞌瞌,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痛,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巴戟30克 天门冬45克(去心;焙)五味子22.5克 肉苁蓉30克(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焙干,别研为末)远志22.5克(去心)石斛22.5克(去根,锉)薯蓣22.5克 防风22.5克 (去芦头)白茯苓22.5克 人参22.5克(去芦头)熟干地黄30克 覆盆子22.5克 石龙芮22.5克 萆薢22.5克(锉)五加皮22.5克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续断22.5克 石南22.5克 杜仲22.5克(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沉香30克 蛇床子22.5克,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鲤鱼。

4.巴戟丸《太平圣惠方》

 肾脏虚寒,腰膝酸痛,阳痿尿频,不能饮食,面色无华,筋骨萎弱,起坐无力,膀胱虚冷,脐腹胀急:巴戟30克,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石斛30克(去根,锉)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薯蓣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桂心22.5克 山茱萸22.5克 泽泻22,5克 远志22.5克(去心)熟干地黄30克 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另捣为末)黄耆22.5克(锉)人参22.5克(去芦头)槟榔22.5克 木香22.5克 牡丹22.5克 仙灵脾22.5克 蛇床子22.5克 续断22.5克 枳壳22.5克(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22.5克 覆盆子22.5克,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时以盐汤或温酒送下助丸,渐加至30丸。

5.巴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元气虚惫,面目黧黑,口千舌涩,梦寐虚惊,眼流冷泪,耳作蝉鸣,腰胯沉重,百节酸痛,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虚盗汗,四肢无力。妇女子宫久冷,月脉不调,赤白带下:良姜180克 紫金藤500克 巴戟天90克 青盐60克 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120克。上药为末,酒糊为丸。每服20丸,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

6.巴戟天散《圣济总录》

周痹,身体痿弱,不能行履。及诸缓风湿痹:巴戟天(去心)半两,芎藭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蔹1分,黄耆(炙,锉),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炒)半两,桔梗(炒)1两,人参半两,芍药1分,牡荆实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分,萆薢(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山芋半两,菊花(未开者,微炒)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乌喙(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山茱萸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微炒)半两,石斛(去根,锉)半两,白矾(研如粉)半两,五味子3分,龙胆(去苗土)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汗出)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菖蒲(9节者,去须节,先用米泔浸,后切,焙用)1两。上31味,除白矾别研外,将30味捣罗为末,次入白矾末,拌匀重罗。每服半钱匕,渐加至1钱匕,温酒调下,日2夜1。未觉身唇口痹热,即渐加至1钱半匕;如觉大痹心烦,以少许豉汤解之。

7.宣志汤《辨证录》

解郁通阳。治阳痿。志意郁闷,以致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茯苓15克 菖蒲3克 甘草3克 白术9克 生枣仁15克 远志3克 柴胡3克 当归9克 人参3克 山药15克 巴戟天9克,水煎服。二剂心志舒,再服二剂见效。

阳痿成因很多,治法各异。本方所治,乃因情志不遂,抑郁忧闷而成。治当解郁通阳。方中柴胡、菖蒲、远志解忧郁,通心阳,舒意志;人参、当归、茯苓、枣仁补气血,养心神;白术、山药、巴戟天益脾胃,补肾精;甘草调和诸药。组合成方,忧郁能解,心阳能通,阳痿自可痊愈。

8.济火延嗣丹《辨证录》

心肾两补,壮阳种子。治心肾火衰,早泄不:人参90克 黄耆250克 巴戟天250克 五味子90克 黄连24克 肉桂60克 当归90克 白术150克 龙骨30克(煅)山茱萸120克 山药120克 柏子仁60克 远志60克 牡蛎30克(煅)金樱子60克 芡实120克 鹿茸1具。上药十七味,各研细末,混和,炼蜜为丸。每日温水送下30克,不拘时候。服1个月症状改善,2个月见效,3个月复常。

10.救相汤《辨证录》

温心包,举阳痿。主肾虚惊怯,心包虚寒,阳事不举:人参30克,巴戟天30克,肉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茯神3克,高良姜3克,附子3克,柏子仁6克,黄芪15克,当归9克,菟丝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文献摘录

1.《证类本草》

味辛、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2.《玉揪药解》

味辛、甘,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健骨,秘精壮阳。巴戟天温补精血,滋益宗筋,治阳痿精滑,鬼交梦遗。驱逐脉风,消除痂癞。去梗,酒浸,蒸晒。

3.《新修本草》

味辛、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今亦用建平、宜都者,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谨案〕巴戟天苗,俗方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多者良,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连珠肉浓者为胜。

4.《名医别录》

味甘,无毒.主治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邳.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复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本经》原文∶巴戟天,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生山谷.

5.《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甘,性微温无毒,入脾肾二经。主助肾添精,除一切风及邪气。酒浸用,覆盆为使,恶雷丸、丹参。

按∶巴戟之温,本专补肾,而肺乃肾之母也,且其味辛,故兼入之以疗风。凡命门火旺以致泄精者,忌之。

雷公云∶凡使先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酒浸一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用。

6.《得配本草》

覆盆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朝生。辛、甘,温。入足少阴经血分。助阳起阴。治一切风湿水肿,少腹引阴冷痛,夜寐梦交精泄。得纯阴药,有既济之功。君大黄,治饮酒香港脚。滚水浸去心。助阳,杞子煎汁浸蒸。去风湿,好酒拌炒。摄精,金樱子汁拌炒。理肾气,菊花同煮。火旺泄精,阴水虚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巴戟、锁阳,暖肾经之寒。熟地、杞子,制肾脏之热。肾脏虚多热,肾经虚多寒,经脏不同,水火判别,毋得误用。

7.《本经逢原》

巴戟天严冬不凋,肾经血分及冲脉药也。故守真地黄饮子用之,即《本经》治大风邪气之谓,以其性补元阳而兼散邪,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是以可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脾胃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瘥矣。又治香港脚,补血海,病患虚寒加用之。有人嗜酒患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去米,大黄一两炒为末,熟蜜丸,温水下七十丸,仍禁酒遂愈。惟阴虚相火炽盛者禁用。

8.《本草易读》

辛,甘,微温,无毒。入足少阴肾。诸风悉疗,五劳并补。强筋骨而起阳痿,除疝气而止精生蜀川及下邳山谷。二八月采。今建平、宜都、江淮、河东亦有之,但不及蜀川者佳。今方家多以紫色者为佳。蜀人云∶并无紫色者,采时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殊失气味,尤宜辨之。又有一种山 根,正似巴戟而色白。土人采得,以醋煮之,乃以杂巴戟,莫能辨也。但击破视之,中紫而鲜洁者伪也;中虽紫又有微白,糁有粉色,而理少暗者真也。

9.《本草新编》

巴戟天,味甘、温,无毒。入心、肾二经。补虚损劳伤,壮阳道,止小腹牵痛,健骨强筋,定心气,益精增志,能止梦遗,此臣药,男妇俱有益,不只利男人也。世人谓其能使痿阳重起,故云只利男子。不知阳事之痿者,由于命门火衷,妇人命门与男子相同,安在不可同补乎。(〔批〕巴戟天男女受益,论是。)夫命门火衰,则脾胃寒虚,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之为妙耶。

10.《本草求真》

巴戟天(专入肾)。辛甘微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好古曰。巴戟肾经血分药也。权曰。病患虚损。加而用之。)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香港脚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宗 曰。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去米不用。大黄一两。锉炒。同为末。熟蜜丸。温水服。仍禁酒愈。)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阴论也。川产中虽色紫微有白糁粉色。而理小暗者真。(根如连珠。击破中紫而鲜洁者伪。又山 根似巴戟。但色白。人多以醋煮乱之。)去心。酒浸焙用。覆盆子为使。恶丹参。

11.《本草蒙筌》

味辛、甘,气微温。无毒。江淮虽有,巴蜀独优。多生深谷茂林,叶浓凌冬不瘁。故俗名二蔓草,又名不凋草也。凡入药剂,采根阴干。宿根色青,嫩根色白。用之功相若,但选肉浓连珠。根原有心,干缩自落。人或抽摘,中亦空虚,非自有小孔耳。(未去尽者,亦宜抽之。)即今方家,惟以中间紫色者为良。(据蜀人云∶都无紫色,咸系染成。)或用黑豆,煮汁沃之。(亦或同煮过。)紫虽做成,气味殊失。或又采山 根,染紫假充,(蜀中一种山根,形亦相类,但色白,用醋煮之乃紫,多采充卖,莫能辨认。)俱不可不细察也。(击破视之,其中紫而鲜洁者为真,真者中虽紫,又有微白掺如粉色,理小暗也。)制须酒浸,过宿曝干。恶丹参雷丸,宜覆盆为使。禁梦遗精滑,补虚损劳伤。治头面游风,及大风浸淫血癞;主阳痿不起,并小腹牵引绞疼。安五脏健骨强筋,安心气利水消肿。益精增志,惟利男人。

12.《本草经解》

巴戟天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俱升.阳也.风气通肝.巴戟入肝.辛甘发散.主大风邪气.散而泻之也.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痿而不起.则肝已全无鼓动之阳矣.巴戟气温益阳.所以主之.盖巴戟治阳虚之痿.淫羊藿治阴虚之痿也.肝主筋.肾主骨.辛温益肝肾.故能强筋骨也.胃者五脏之原.十二经之长.辛甘入胃.温助胃阳.则五脏皆安也.胃为中央土.土温则中自补矣.肾统气而藏志.巴戟气温益肝.肝者敢也.肝气不馁.则不耗肾.而志气增益也.

13.《本草害利》

〔害〕与淫羊藿同。凡病相火炽盛,思欲不得,溺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闭,法咸忌之。

〔利〕甘温,入肾。安五脏以益精,强筋骨而起阴。

〔修治〕二八月采根,打去心阴干,以连珠多肉浓者为胜。用酒浸一宿,锉焙入药。

14.《本草从新》

补肾祛风.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散风湿.治风气香港脚水肿.阴虚而相火炽真也.蜀产佳.(山 根似巴戟、但色白、人或醋煮以乱之.)去心.酒浸焙用.覆盆子为使.恶丹参.

15.《本草便读》

能入肾肝血分.起痿强阳.质属甘苦辛温.益阴固下.疝瘕香港脚.借以温通.痹湿风寒.资其宣导.(巴戟天其根状如牡丹.而结细过之.外赤内黑.去心用.专治肝肾阳虚.补而不滞.宣而不燥.故凡一切风寒湿痹于下焦腰膝诸证.皆可治之.其气味甘温之中.略兼辛苦.色紫质重.其功可想.观巴戟之用.为下焦肝肾血分之药.能补阴中之阳.若阴中真水不足而相火旺者不宜用.以其味兼辛苦气温.非纯静之药耳.)

16.《本草备要》

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香港脚、水肿。根如连珠。击破中紫而鲜洁者,伪也。中虽紫,微有白糁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蜀产佳(山 根似巴戟,但色白,人或醋煮以乱之)。去心,酒浸焙用。复盆子为使。恶丹参。

●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