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年波也则dz 2022-04-26

〖吴哥游记〗之十三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是吴哥古迹中唯一的一座以精巧细节而闻名的寺庙,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

   吴哥王朝历来没有女王,何来“女王宫”?

   女王宫实质上是供祀印度教湿婆神的一座庙,本名叫班蒂丝蕾寺。柬埔寨文字“班蒂丝蕾”含义是谋求幸福的意思。关于女王宫一名的来历有二种推测:一种说法是寺庙中的雕刻巧妙细腻、温柔逼真,特别是主殿中“阿帕莎拉”女神像呈现出高贵、秀雅的丽质,人们误以为这是女王居住的琼楼玉宇就叫做了“女王宫”;另一种推测是吴哥王朝时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需要在远离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以便在战争时藏匿后宫佳丽,因为王妃曾居住过,后来被叫做“女王宫”。

   班蒂丝蕾寺从公元967年吴哥王朝罗真陀罗跋摩二世时开建,于1002年阇耶跋摩五世时完成。

   女王宫由当朝国师亚那发哈拉领衔建造,因为是吴哥古迹中唯一的一座非“神王合一”纯粹供奉湿婆神的庙宇,所以不象其它寺庙那样为了标榜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夸张地把庙堂建筑在高耸的台阶上,让朝拜者五体投地爬上石阶去朝觐国王神位。而女王宫的设计者则低调地将其置身于平地上,低调地用矮门框,小殿塔的形式,去宣扬和表达谦虚、和谐的印度教义。

   女王宫的设计似乎躬卑,内涵实则不然。整个建筑布局整齐、和谐,造型奇特,自成一格。庙宇采用长方形层层城郭式规划,由三层红砂岩围墙包裹着庙宇的精华,围墙外有壕沟或护城河;在选材上大量使用红色砂岩,这种材料雕刻造型可以达到木头一样的效果;寺庙里的浮雕精致剔透、高尚典雅,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好像一件经过精雕细琢的首饰,哪怕再小的细节也都被雕饰得美轮美奂。

   女王宫是吴哥王朝留给柬埔寨后人的一座宝贵的艺术丰碑!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在吴哥王城东北30公里,我们的柬埔寨导游很有经验,她让大家一大早就出发,到达目的地时,景点的服务人员还没到位,在柔和的晨光下穿过丛林走进女王宫,听到虫鸟的声声鸣叫,赭红色的神庙与明亮温暖的阳光交相辉映,格外显得美丽动人。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皇宫三层围墙的正东方,都有低矮的三个门廊通相。这些门道,高的门框才150多公分,最矮的只有108公分,必须低头躬腰才能进去,这也许是为了表达对湿婆神的谦卑。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门框虽矮小,但门枢和门楣装饰雕刻的工艺确是无与伦比。吴哥王朝的艺术家把有关湿婆神的神话传说雕刻在门楣上方的山墙上,辅以花草、云卷、海浪陪衬,将一片不大的门庭装饰得十分漂亮。这些用红色砂岩雕琢的艺术品在阳光照射下,更是显得晶莹剔透。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的三层围墙也同样是用红砂岩石块堆砌,一部分已经倒塌,没倒下的也岌岌可危。有些墙体上还有漂亮的雕刻图案,只是石块连接处已经错位。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在第一道围墙内,是一条通往祭殿的堤道,堤道两边是一根根象征男性生殖器的“林迦”。

   那年游荷兰,在阿姆斯特丹看见城市里凡是能够竖起来的东西,都要仿照男根的外形设计,看来生殖崇拜是人类的共性。只是高棉人利用男性生殖器作装饰的历史,比荷兰人早了好几百年。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进入第二道围墙后,还有一条约20米宽的护城河包围着主殿。河面上开着一朵朵莲花,蓝天白云下的主殿琼廓倒映在水中。来到这里,有如进入仙境的感觉。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主殿外还有内墙,设计者用一重又一重的华丽,一步一步地领引朝拜者步入辉煌。内墙上多处王冠式的山形石墙,宛如燃烧的火焰在空中飘拂。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进入主殿区,两旁精巧的藏经阁、中央的主殿和两翼的侧殿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无数精致典雅的湿婆神和女神像雕刻、精巧的门楣雕饰、幽雅的窗枢回廊,都将让你目不暇接。
   为了保护主殿核心区不再招致人为破坏,这一区域已用绳索围起来,游客只能站在指定位置参观。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主殿区的神猴,因为好些猴头已被窃贼盗走,仅存下来的也搬至博物馆收藏,现陈列在主殿区内的全都是仿制品。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下图是有名的“阿帕莎拉”女神像,雕塑家赋予她那丰腴的体态、饱满的双乳、浅淡的微笑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这些珍贵的文物在1923年曾被法国人马尔候切割偷走,在海关被查获扣留才归回原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文物盗贼1959年居然当上了法兰西的文化部长。其实也不必见怪,卢浮宫里的文物不知有多少就是通过偷盗、抢夺弄来的嘛!这恰好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道德理念和价值取向。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女王宫里的“蒙娜丽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