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国民政府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中山大道 708号南洋大楼3层。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同年12月,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到达武汉。为了不致使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权力中断,到达武汉的委员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行使中央最高职权,后选定南洋大楼。联席会议的成立,标志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域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国民政府又组织管理京兆区委员会,以财政、外交、交通等部长,汉口、武昌二市市长以及防军司令等九人为委员,管理京兆区。
1996年11月20日,武汉国民政府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1月1日至当年9月20日,这里一度是武汉国民政府的办公处,就是在这里,武汉国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的决定。三楼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会场悬挂着孙中山像及其遗嘱,重现了历史的场景。
 南洋大楼原是南洋华侨简氏两兄所创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所在地。1926年9月,北伐军占领了汉口。同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南洋大楼成为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南洋大楼始建于1917年,1921年竣工。整个大楼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有5层,系水泥钢筋结构,墙壁以麻石砌筑,十分坚固。大楼坪台上中有一尖顶,两边各有一圆顶,为汉口的西式楼房之一。
















最后附上南洋大楼周边的卫星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