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微真人鬼谷子祖师千秋日(三月廿六日)

 jhliyilin 2022-04-26

图片

图片

王诩,人称鬼谷子,战国时期魏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20年左右,诸子百家之一,是纵横家的鼻祖。他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传说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皆为其门下弟子。相传农历三月廿六是鬼谷先师千秋日。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 ,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或归藏学派。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

 数术军事言学出世天道昭彰

 运局权谋捭阖修真神鬼莫测

图片

图片

生平大略

图片

王诩前半生事于列国,后半生隐逸山林,专事授徒,着有《鬼谷子》一书。他是王氏立姓之后第一位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从其行为来看,堪称战国风云的幕后总策划。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创建鬼谷门派。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500多位精英!
战国时代,诸侯并起,大时代中,秉承理想与信仰的旷世奇才鬼谷子王禅,踏上了勤王强国之路,与门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毛遂等壮志凌云之士,前赴后继,匡扶正义,拯救天下。战国帷幕就此拉开,豪杰义士,权臣枭雄,浪子红颜;阴谋与爱情,复仇与救赎,权力与自由,黑暗与光明。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成为天下棋局中激烈搏杀的棋子,而掌控局势的鬼谷子,旋转乾坤,执手黑白,推动棋局,展开了顶峰博弈的生死对决。

神秘归藏

说到王诩,能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少之又少;而说到鬼谷子,知道的人就多了,他是纵横家学派的创始人。鬼谷,是个地名,子,是古代对卓有成效的男子的尊称。很显然,与其他诸子百家不同,鬼谷子是唯一以地名、而不是以姓氏指代其名的人。

图片

由于正史没有给他立传,与其他诸子百家比较起来,他的生平事迹显得相当不可考,以致有人怀疑他只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不仅如此,鬼谷子究竟是哪里人,他是否姓王名诩,《鬼谷子》这本书是否为其所着,都为后世人所存疑。
那么,鬼谷子是否确有其人呢?正史虽未曾为其立传,但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史记》,都多次提到这个人,肯定其在纵横术上的高超智慧,并提到叱咤一时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皆为其弟子。至于野史一类,记叙得就更为丰富了。既然还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资证纵横家学派乃为第二人所为,那么鬼谷子就可以被认定为此一学派的唯一创始人。事实上,大多数史学家也认为鬼谷子是实有其人的。
至于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哪国人,可谓众说纷纭,有说他是楚国人,有说他是齐国人,还有说他是魏国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说法,是因为在这些诸侯国里,都有名为“鬼谷”的地名。但更多的史料倾向于认为他是魏国人,《资治通鉴》就明确说到,鬼谷子是魏人。
如果说鬼谷子是魏国人,这就比较符合他本人的王氏出身。在民间,鬼谷子还被称为“王禅老祖”,这个“王”明显带有标明其姓氏出身的意味。公元334年面世的、至今依然存世的王氏族谱《江左第一世家王氏世图谱》里记载,王诩是周灵王太子晋的第五世孙。
太子晋生活的时代与王诩生活的时代相隔大约160年左右,五世孙的说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太子晋之子王宗敬“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晋”是指晋国,“平阳”是古地名,位于今天山西省临汾市。晋国后来瓜分为韩、赵、魏三国,王宗敬子孙生活的“平阳”恰好就在魏国的范围之内。所以,说王诩为魏国人是较为可信的。
那么,作为一代宗师的王诩,他的身世为什么会显得如此云遮雾绕、扑朔迷离呢?这大概跟他“入世”为官时的波澜不惊、碌碌无为有关,也跟他“出世”后的隐姓埋名、与世无争有关。如果把正史与野史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描述出王诩一生活动的清晰轨迹。

游学列国

图片

我们知道,韩、赵、魏三家分晋,是以周王室承认它们的诸侯国地位为标志的。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的诸侯国地位正式确立,晋国名存实亡。魏国获得了横跨今天的山西以及河南、河北的大量土地,到了公元前390年左右,魏国建国十多年,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势头。
就在这个时候,王诩降生在魏国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太子晋与王诩之间的世系传承关系,相关族谱记载得不是很详尽,因此,现在无法确知王诩的父亲是谁。有资料说其父叫王错,《新唐书 》说王错曾为魏将军,但该书同时又说他是太子晋的八世孙。不同史料之间的说法出入太大,因此不足为凭。
王诩降生时,老子、孔子、孙子都已谢世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以上,墨子刚刚去世,而孟子和庄子即将诞生。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对于少年王诩来说,他不能不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而发奋读书,立志扬名。那时,摆在他面前的经典着作,既有《周易》、《春秋》、《论语》,又有《黄帝内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他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天文、星象、哲学、历史、医学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功底,正是在诸多方面的纵深学养,使他在日后求学或求官于列国时,总能在特殊时刻引发出其不意的命运转折。
那个时代又是一个狼烟四起、弱肉强食的时代,少有大志的王诩并不想仅仅只做个书生,他更向往那种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政治生活。大概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他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他所学的“艺”,乃是干政之术;其旅途的第一站,就是当时的天子之都洛邑。
此时的周王朝虽已江河日下,但作为名义上天下共主的所在地,洛邑多少还有一抹盛世浮华。据说王诩在这里拜了三个老师,一个精于天道,一个通晓兵法,一个擅长说辞。通过注重演习的手把手的传授,王诩的思想日益精进。他在洛邑呆的时间大概得有好几个年头,期间悉心关注时政,了解各国地理。因此,在离开洛邑返回魏国之前,他已经对当时各诸侯国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以及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应该可以推知,王诩返回魏国时,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当年他的先祖太子晋十五岁加冠成人礼,现在,即使按正常的二十岁加冠,他也该步入成人行列,何况他还有着比同龄人深厚得多的造诣。可是,当时的魏国正好陷入王位继承人的权力纷争,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王诩,是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的。急于一试身手的他显得很无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选择远走他乡,到楚国去谋事。
自春秋至战国,楚国一直都是一个历久不衰的强国,这里江河纵横,沃野千里,物阜民丰,先秦“九薮”之一的云梦泽在其境内绵延九百里。只是可惜的是,在这样一个鱼米之乡,王诩的运气并不好,楚王一点也不赏识他,他只得靠占卜维持生计,顺便考察世风人情。
传说他曾在云梦泽一带,或者说在洞庭湖边一度隐身,这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静心思考。之所以有王诩是楚国人的说法,大概跟这段经历不无关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王诩结束了隐居生活,自楚涉韩。王诩在韩国得到了很好的接待,他在外交上的特长也有了发挥的舞台,这位几经波折的饱学之士终于开始了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段风光岁月。他常常作为韩国的外交使节出使诸侯各国,屡屡为韩国争得利益。他善于把每次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尤其善于总结智谋策略的运用,就这样日积月累,王诩的强国合纵、弱国连横的纵横学思想初步形成。
但王诩的前半生似乎注定是颠沛流离的,与韩国一段好景不长的蜜月过去之后,由于受到排挤,他被迫出逃,投奔宋国。宋国是个小国,在七雄并举的时代,它顶多只能算个陪衬而已。因此,尽管受到了礼遇,王诩还是觉得池塘太小。这一次,是他主动选择离开,他不辞而别,到了东边的齐国。齐国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国家,这里的争鸣论辩之风十分盛行。按说,王诩正可如鱼得水,可是,后来的史实证明,他在这里也并没有干出什么令人称道的事情来,否则,史书肯定会记他一笔。
似乎历史上那些入世很深的人,大多都不能着书立说;而那些入世了、后来又抽身隐退的人,却往往能够留下传世之作。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尽管王诩有志不能展,有才不能用,但这正好促使他以另一种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经过在齐国的一段惨淡经历,王诩决定顺乎天意,彻底退出世俗纷争,隐遁山林。

随缘授徒

图片

王诩的隐逸之地叫鬼谷,并因此而得名鬼谷子,对于这一点,没有人有异议。但对于鬼谷究竟在什么地方,王诩究竟在当时的哪一方天地隐居,那就众说纷纭了。据说,全国叫鬼谷的地名有十几处之多,像湖南的大庸、湖北的当阳、四川的峨嵋、陕西的韩城、河南的登封等等,都有叫鬼谷的地方。那么,鬼谷子究竟隐居在何处呢?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三个。
一个是位于泰山脚下的鬼儿峪。王诩是从齐国的政坛上隐退的,他并没有走多远,就走到泰山脚下一个叫“鬼儿峪”的山谷里隐居。传说这里颇多坟地,乃鬼魂所居;久而久之,“鬼儿峪”被人们叫成了“鬼谷”。另一个是位于山西运城云梦山的鬼谷。
云梦山又作云蒙山,这里至今还有个叫南王庄村的地方,传说是王诩的出生地,村东、村南遗有王诩及其后代的陵墓。云梦山有一条南北大幽沟,相传,黄帝把杀死的蚩尤兵卒都葬在这条沟里,每到晚上,磷灯鬼火,遍野悠悠,天阴雨湿,鬼哭啾啾,这条沟就被人称为鬼谷。王诩归隐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选择在这条沟里居住。还有一个是位于河南北部淇县云梦山的鬼谷。
此处云梦山又名青岩山,在淇县西南十五公里,属太行山脉。这里峰峦迭嶂,气象万千,在一个洞口,刻有明代洛阳通判窦文的笔迹:“鬼谷先生隐处。”清雍正年间,这里重修王禅庙,碑文中可以看出“王禅老祖隐于洞内”的字样。此外,还有民国年间的遗迹,都标明王诩的隐居之地就在这里。
也许再历经千年,王诩确凿的隐居之地都无法考证出来。其实,他隐居于何处,这一点并不重要,换一个角度思维,王诩既然选择了隐居,他就不想让后人了解他更多,我们又何必要在这一点上穷根究底呢?
有些人隐居了,就从此不过问世事,王诩却不是这样,他大肆收揽天下之徒,传授游说干政之术,似乎要把自己当年无法实现的宏愿,假徒弟之手来完成。换句话说,他要以“出世”的方式,来达到最为彻底的“入世”目的。
传说他教授的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陈轸、尉缭子、毛遂、范雎、徐福等等一批人,这一长串名字,几乎囊括了战国时代最有名的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乃至说客、方士等。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看来鬼谷子的声势也不在其之下。
设若在战国,没有了上述的一长串名字,那么,一个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的时代,顷刻间便化成了一个偃旗息鼓、风平浪静的时代。鬼谷子本人住在山谷,不曾下山,但他实在堪称战国风云的幕后总策划。但历来就有人提出疑问:鬼谷子怎么教得了这么多人呢?这种说法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
包括鬼谷子在内,这一批纵横于战国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生卒年不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首先从这些人物活动的大致年代上来推测他们成为师徒关系的可能性。
鬼谷子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20年间。苏秦、张仪的生年皆不可考,至于卒年,依《史记》推测,前者是公元前321年(也有说是公元前284年),后者是公元前309年,与鬼谷子的卒年大体相当或稍晚。同样地,孙膑、庞涓的生年也不可考,庞涓因败于孙膑,自刎于公元前342年,孙膑则大约在前320左右去世。
至于陈轸、尉缭子,前者无法描述生平,只有事迹片断,曾与张仪有交锋;后者也一样,但着有《尉缭子》一书,大体生活在梁惠王(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时代。由此观之,以上几个人与鬼谷子生活的年代有着较多的重叠,师从鬼谷子的可能性是有的。
但那个勇于自荐的毛遂,史载死于公元前256年,比鬼谷子晚去世60年以上;秦相范雎死于公元前225年,比鬼谷子差不多晚去世一个世纪;徐福生活到了统一后的秦代,然后率队远渡日本,跟鬼谷子生活的年代就更远了。因此,基本可以判定,这三个人与鬼谷子的师徒关系有很大的附会成份。
我们再从史料的角度来作考证。《史记》中有“苏秦、张仪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苏秦)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等语,可见,苏秦、张仪是鬼谷子的弟子,是得到后世认可的。苏秦“头悬梁,针刺股”,温习的就是《鬼谷子》的《阴符》篇;他后来施“合纵”之术,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张仪则凭着“连横”绝招和出色的外交才能,位登秦国宰相,使秦“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鬼谷子王诩是纵横家的鼻祖,他二人则是纵横家的集大成者。
再看孙膑、庞涓。《史记》说他们两人是同学,但没有说他们师从于何人,很多野史却说他们是鬼谷子的弟子。陈轸、尉缭子也属于同样的情况。  鬼谷子授徒,遵循一个原则,这就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这种教学原则非常符合天道,有这样的境界,他当然不会在乎后世人是否记得谁是他的弟子,这就像他并不在乎后世人是否认为《鬼谷子》这本书为他所写一样。

重要著作

图片
《鬼谷子》一书,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七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对《鬼谷子》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唐初宰相长孙无忌谓《鬼谷子》:“便辞利口,倾危变诈。” 中唐散文家柳宗元谓《鬼谷子》:“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而北宋欧阳修则谓《鬼谷子》:“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 为什么一本书会有如此极端的毁誉褒贬呢?简单地说,因为这是一本没有披戴任何道德外衣的谋略学着作,它主张,为了达到目的,一切被认为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恰好大相径庭。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游说技巧。战国时代,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须首先得到君主的赏识,而要让君主赏识,你就得游说君主。由此,游说之术,或者说,纵横捭阖之术大行于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形象的例子来了解《鬼谷子》讲的是什么内容。
譬如,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这个苏秦不是对应历史上的苏秦。)他有一番统一列国的理想,决定到秦国去说服秦王,然后让秦王授予他权力去实施理想。那么在见秦王之前,他就得先收集有关秦国和秦王的资料,揣摩分析秦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制定有效的攻心战术。但因为毕竟还没有接触实际,这一番分析和计划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在见到秦王后,他得再次进行权衡、比较,进而确定更有针对性的计谋。当完全符合实际后,他就得作出决定,果断付诸实施,以达到被秦王接受认可的目的。
以上这个过程,就是揣、摩、权、谋、决的过程,是完全在苏秦的内心里完成的,而要顺利完成这个过程,必须得借助形之于外的技巧。都得借助什么技巧呢?得借助捭阖术、反应术、内揵(jian)术、抵巇(xi)术、飞箝术、忤合术等等。
具体地说就是,苏秦要根据秦王的想法,譬如他的品德、他是否喜欢钱财、是否喜欢美色等特点投其所好,以与之建立特殊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进言了,在进言时,要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尤其要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
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或缺陷,并加以利用;如果发现自身有什么漏洞,则要想方设法加以堵塞。或者运用赞美对方的方法,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与秦王打交道,苏秦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好捭阖之术。捭,就是分开,阖,就是闭合。阳、动、刚、张、方都是“捭术”,阴、静、柔、弛、圆都是“阖术”。当遇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时,苏秦就要采用捭术,主动出击;当环境与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应采取阖术,身居暗处,以积蓄力量。
《鬼谷子》、《关令尹喜内传》、《本经阴符七术》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在其后的史书及其他文献典籍也多有记载。《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鬼谷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转丸,却已失传。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
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裨阖'的社会活动之中;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 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然而,就是这一本赫赫有名的书籍,因为所崇尚的是谋略,权术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大相径庭,因此,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更有禁而毁之者,私下却时而习之,乐此不疲。

《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是乱世之治学,治世之哲学,又是谋略学巨著,成功学宝典,融合了鬼谷子卓绝智慧和纵横韬略。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侩同,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具有极完整的领导统御、智谋策略学体系,在今天这个政治纷争风云变幻,商战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在从政、外交、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鬼谷子》这部两千多年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它集中了国人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军事外交、经商谈判的精华,为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该书以政治、军事斗争案例和商用案例为经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谋略,汲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华;去其弄权斗术等观点,汲取谋略方法的精华。

《关令尹喜内传》在这部奇书里,鬼谷先生重点宣传了道家的理论原则,即尊崇自然、清静无争、不炫耀和斋戒、中食。阐发了贪心短寿、心诚得道、作恶受罚的道理,主张以'道'来普度众生,反映了道家的理论和观点,还记述了老子出关、尹喜拜师、老子惩罚徐甲、尹喜青羊肆寻师、老子化胡等事件。蜀郡西游日,函关东别时。群胡皆稽首,大道复开基。

《本经阴符七术》前三篇讲诉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在运用这些技巧时,要时刻做到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知识广博、多谋善断。很可惜的是,苏秦的秦国之行,没能做到这一点,结果他不为秦王所赏识,失意而归。那为什么他没能做到这一点呢?是因为他的内在涵养不够。所以,苏秦就回到家里,刻苦攻读《鬼谷子》的《阴符》篇,这是专讲如何修炼内在涵养的。
修炼内在涵养,一是炼神,以保持旺盛的神气;二是养志,以达到做事专一;三是实意,通过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此外还要训练如何分威散势、转圆成方,明损得益等等。经过一年多的修炼,苏秦再度出发,不过这次他去的不是秦国,而是其他六国。结果他成功了,说服了六国君王,挂上六国相印。以上的例子,包含的就是《鬼谷子》的主要内容。
《鬼谷子》的技巧,大可运用于今天的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公关乃至个人的为人处世等领域。《鬼谷子》号称“智慧禁果,旷世奇书”,有人害怕它的“赤裸裸”。其实,一些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虚伪、奸诈可能更可怕,比较起来,《鬼谷子》的可怕倒显得不可怕了。

图片

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先秦诸子列传,其中纵横家的比例最大,有《苏秦列传》、《张仪列传》、《范睢蔡泽列传》、《鲁仲达列传》等。司马迁肯定苏秦、张仪师事于鬼谷子,对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评说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再如,大文论家刘勰,也持肯定的态度,他在《文心雕龙·诸子》中,把鬼谷子和孟子、庄子、墨子、申不害、商鞅等相提并论,进行肯定性的评价:“硅谷渺渺,每环奥义”。他在《文心雕龙·论说》中,高度评价纵横家,并对《鬼谷子》的《转丸》和《飞钳》作了精到的评论:“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参看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刘勰对《鬼谷子》巧辞、精术的赞赏,对辩士长短纵横谋术的肯定,对辩重九鼎、舌胜雄师的评议,都是相当高的评价。再如,大诗人陈子昂,也对鬼谷子很肯定,他在《感遇》之十一中,以诗作精彩评论:“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七雄方龙斗,天下乱无君。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舒之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图山不寿,空与麋鹿群。”此外,又如,南宋学者高似孙,其评价也不低,他在《鬼谷子略》一书中说:“《鬼谷子》书,其智谋,其术数,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鬼谷之术,往往有得于阖辟翕张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溃裂而不可御。予尝观诸《阴符》矣,穷天之用,贼人之私,而阴谋诡秘,有金匮韬略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用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

鬼谷子集中表现战国的智谋权术、变谲辞谈,超出易、老的阖辟翕张,神明自如,其阴谋诡秘更是兵家秘籍所不及,鬼谷子潇洒尽用,实为一代的谋略枭雄。还有,清代的学者孙德谦的评价也相当高,他在《诸子通考》中说:“纵横家者,古之掌交也。《鬼谷子》一书所以明交郊之道,而使于四方者,果能扼山川之险要,察士卒之强弱,识人民之多寡,辨君相之贤愚,沈机观变,以销祸患于无形,则张仪、苏秦,其各安中国至于十余年之久者,不难继其功烈矣。……盖今之天下,一纵横之天下也。尝谓为使臣者,果能于口舌之间,隐消祸乱,俾国家受无形之福,则其功为重大,故特表而出之,以告世之有交邻之责者。”(参看孙德谦《诸子通考》)显然,孙氏充分肯定《鬼谷子》对于外交战略的意义,认为以鬼谷所阐明的道理去从事外交活动,可以占据山川险要,明察士兵的强弱,认识民众的多寡,分辨君王宰相的贤与愚,随机应变,消除祸害与隐患。后来的竞争之世,犹如纵横之世,外交家如能以雄辩的口才,消除祸害混乱,使国家免于战乱而获得福祉,功劳也是非常大的。

图片

〓●相关【原创辑校】查阅●〓
图片

《鬼谷子·本经阴符篇》之藏象玄机

《鬼谷归藏经》纲要

《鬼谷歸藏经》序

《龟藏卜易》预知转运卦系(第三版)

《鬼谷归藏经》最后一卦【道】


藏亼门推荐搜索

整理文稿:藏曌

图片
 ☸毉藏☞亼毉藥道☀☽歸藏☞藏修合亼☯
藏曌
樊红杰,字藏曌,号䍗亼,祖籍南阳,中医师,国家高级环境规划师,人文手诊学派、手道养生创始人、手诊医学/手道文化/藏象医学/研究宣导学者,手道堂®藏象斋®藏亼门创始人。著有《手诊纲目图谱》《手诊养生纲目图谱》《手诊图谱大全集》《手诊全书》《手诊圣经》《手道图说》《手经藏象》《藏象内经》《藏象外经》《药证亼解》《望藏瞐亼》《亼毉藥道》《龟藏卜易》《归藏卜毉》《毉道真经》等著作。拥有15项核心专利,7项版权️,12个商标,12部著作权。研究传统风水时空场与古建筑养生学,探索炁脉风水格化合亼学术。研修藏象医学与龟藏卜毉,创新手相手诊手道与望藏瞐亼,创立藏亼门庠塾教化,传承医藏精华,守正归藏精神,创新藥道精髓,长期隐居罗浮山或云台山,传道授业解惑,悬壶济世,追求上古真人形与神俱之真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