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贸区(港)建设,如何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趋动”

 自贸头条 2022-04-26

新时期的新常态大环境下。

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错终复杂。

值此压力山大之际,国家所制定的自贸区(港)建设战略闪亮登场。

使得全国许多地方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骤然得到了很大程度地缓解。

人们都需望进一步加大自贸区(港)建设的趋动发展,以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力。

然而,自贸区(港)的趋动发展并非那么简单。

仿佛是一个武打选手,若没有过硬的内功做为坚强的后盾,那么,无论你耍出什么样让人眼花缭乱的招式,都只不过是花拳绣腿,难堪大用, 终究将不可避免地败下阵来。

显然, 它需要与之紧密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方面跟上才行。

那么,自贸区(港)建设的“趋动”发展是什么呢?

所谓“趋动”,是指对特定事物施加某种力量,使之按照行为主体的预先设计要求运动起来的现象。

显然, 自贸区(港)建设的“趋动”发展,就是从如何有效地驾驭这一充满诱惑而又生性倔强的“物种” 入手, 找到其问题之所在加以因势利导地解决并健全完善, 使之最大限度地迸发自身所蕴涵的制度生产力, 并心甘情愿地为我所用。

从而, 不仅促进园区自身加快发展, 还增强自贸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力。

显然,这种对自贸区(港)建设的"趋动”发展, 是一种在认识和掌握自贸区(港)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 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一种体现。

显而易见,人们对自贸区(港)建设的"趋动”发展,与其他形式作手加以促进自贸区(港)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同。一般而言,大体它们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

或是从赋能建设方面促进自贸区(港)建设的发展。这主要是通过对这类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外部特性, 诸如享有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人员进出自由,以及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的政策到位, 而加以实现;

或是从加大额外性支持方面促进自贸区(港)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国家给予相关区域运作功能扩大,授权范围与众不同,政策赋能进一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增加等。

如某些自贸区(港)建设, 亨有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的制度体系功能,在土地、规划、港权、航权、购物等方面都享有特权。

或是从迸发自身的制度生产力入手, 促进自贸区(港)建设的发展。它是一种制度性的内外在作用的集中体现,其对园区自身发展所起到的是一种长效机制。显然,这是其非常难能可贵之处。

毫无疑问,第三种促进自贸区(港)建设的发展方式,就是"趋动”发展的方式。

因而,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乃至区域经济要获得根本助力,从长远看,都将有赖于自贸区(港)的"趋动"发展。

如此说来,怎样才能实现对自贸区(港)建设的"趋动"发展呢?

从“趋动”的内涵及“趋动性"的形成原理, 若要实现自贸区(港)建设的"趋动"发展 ,地方政府和园区管理组织就至少应当要做好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好园区《管理条例》的制定

其制定的出发点,主要在于:

——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特殊功能和政策,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这是建设发展好自贸区(港)的根本前提,也是制定《管理条例》的根本着眼点;

——实现有序、有效的管理和优化服务,这是保证园区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加大政府引导、推动、帮扶、营造的力度,加快园区的发展,以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挚”。

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明确管理体制及园区管委会的职责、权力和义务,这是园区管理组织作为法定主体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确定园区运营方式与投资路线,这是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导向,对园区建设发展和运营的具体深化,以保证发挥比较优势和防止产业发展紊乱;

——突出“外溢效应”的发挥,这是园区的最大价值发挥之所在,也是其建设、管理与发展中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展现政策优势,这是为了凸显园区的特殊地位,更好的服务于招商和管理等工作。

而有关其制定的要求方面,应是立意要高、内涵要深、内容要全、实用性要强。目前,虽然全国很多自贸区(港)已经制定了《管理条例》,但与之要求相对照,还相去甚远。

二是做好入区项目评价机制的制定。

应当说, 《入区项目评价机制》是国务院所批准的,各自贸区(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的有效实现和监督手段。

当然, 也是从入区项目把关开始,确保各自贸区(港)建设发展好的制度性安排。因而,及时地做好《入区项目评价机制》的制定,很有必要且非常迫切。

对此, 不能因为有了自贸区(港)建设的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后,就可以越俎代庖。

其实,负面清单所解决的是行业投资领域开放的问题,而《入区项目评价机制》,则所针对的是入区项目的质量保证问题。

而对于《入区项目评价机制》的制定, 至少应当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入区项目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

二、入区项目评价的要素设定。

三、各要素的构成因子及评价内容。

四、项目评价指标的权数设定及评价方法。

三是做好自贸区(港)建设的"指纹"创意策划

有道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个行为主体要想行走江湖,都应当要有一个代表和凸显自己特点的符号。自贸区(港)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其建设发展莫不如是。

只有突出了自身特有的"指纹",才可谓抓住了重点,市场也才能轻轻松松地加以识别,并且也才可以使其他方面都围绕着自身的根本特点而展开,由此,才能最终达成"精气神"三者兼备。

对此,特别是那些以旅游产业为立足点的自贸区(港)建设, 就显得更是弥足珍贵了。

如若缺乏这种意识,大而化之地用一个通俗名词一代而过,那么, 当自己的特色都不能凸显的时候,正如画家写生不能抓住景物传神之处的道理,不可能画得出传世佳作。

从某种意上说,做好本园区的"指纹"的创意策划,是园区所要最先加以谋之局,也是所谋之局中最为重要的"局",只有这个"局"妥妥地谋好了,也才有可能谋好"势",最终也才能从容不迫地谋好"篇"和谋好"造"。

依此看来,它宛如事物的先天遗传基因,选择的优良以否,对事物的后天发展影响很大。

四是做好自贸区(港)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建设

从园区的投入产出,资源闲置率,以及制度生产力发挥等方面观察,全国各自贸区(港)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可挖的潜力非常大。

因而,对于自贸区(港)的建设、发展和运营而言,如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园区的的激励、约束和问责机制的制度建设,应当是一项非紧迫的任务,甚至刻不容缓。

而在该方案的制定方面,至少应当特别突出如下内容:

一是对建立对自贸区(港)建设所应具备的硬性条件作出明确的硬性规定,从根本上杜绝各地方政府在园区的申报方面弄虚作假和钻营投机;

二是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对各自贸区(港)建设的发展目标、项目投资建设、发展运营以及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对地方责任首长和园区责任人进行约束和鞭策。

三是对各自贸区(港)建设发展, 分阶段目标的实现排出清晰的完成时间表。

四是建立整套机制,对获批设立自贸区(港)的地方政府,每年进行跟踪捡查,并对各自贸区(港)建设发展完成进展一并对外公布,随之加以奖励和问责监督;

毫无疑问,一旦这套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转起来,必然对自贸区(港)等特殊区域建设的相关地方政府和园区管理组织形成压力,从而产生动力, 激发出活力

(注:作者系自贸区(港)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垂直内容带头人,“三力”管理理论的创建者,中国十大商务策划师,北京大学新跨越企业家研修工程负责人。 准备对自贸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系统的深耕,无论全国任何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相关企业,若有建设、发展、管理、改革和运营等问题,皆可联系交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