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10年时间打造一部3集片:不要把对孩子的“爱”变成“害”

 优家教育 2022-04-26

文丨 优宝

以下所有图片均源自《镜子》截图 “需要改变的并不是我,而是我爸爸妈妈!” 3个辍学孩子发出了这声呐喊,在他们的家庭里,亲子关系冲突不断。 孩子变成了网瘾少年,从厌学到退学,从早恋到打架斗殴,家庭因为他们而陷入困境。 父母无奈之下将他们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接受“改造”。

结果却意外发现,原来真正被改造的人是自己。 

他夜不归宿,只因向往自由

家明16岁了,中考之后,他几乎天天泡在网吧,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 高一开学后,他就没再去过学校,厌学+网瘾大,在他爸爸看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家明说自己想成为一名背包客,流浪四方。 但父亲认为,网上关于背包客的信息都过于浪漫、美好,这些假象冲昏了他的头脑。 父亲希望家明戒掉网瘾,回归学校。 他没有和儿子商量,也容不得儿子拒绝,直接给一个特殊机构打了电话。 那里被称为“营地”,由中央电视台出面,请来一些心理专家,专门帮家庭解决亲子矛盾,“改造”有问题的人。 当营地派人来接他们一家时,家明开始变得愤怒,拼命挣脱着所有人的束缚:

“放开我,放开我!你知不知道控制我会有什么结果?到时候去医院了你们就好过了。” 他指着自己身上的伤疤,面前柜子上的碎玻璃,力图证明自己的话不是在开玩笑。 他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拼命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丝自由。 营地的人开始了解他们家庭纷争的根由,逐渐揭开了家明与父母这份“不共戴天之仇”的真相。 父亲生在穷苦人家,他读大学前连一瓶牛奶都没喝过。 但是靠着读书,他成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从农村来到城市,在一家不错的企业坐上了高管的位置。 有感及亲,父亲自然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为洪水猛兽。

他不允许儿子不好好学习,更不允许儿子脱离为他规划好的人生轨迹。

小学那年,家明想要养宠物,他和老婆一口回绝。 初中那年,他们答应了儿子去旅行,但最终还是找了一些借口推掉了,更拒绝了儿子与其他朋友旅行的申请。 面对儿子背包客的梦想,他嗤之以鼻,告诉儿子那些都是白扯、白日梦。 儿子说想做一个自由的人,他第一个反应就是:“那怎么行呢?” 

但自由已经是家明仅剩的思想了:“我没有自己的想法,买什么,全都是他们给买,买衣服、买裤子这些全都是他们给我买好了。”家明从未觉得自己的想法一定可行,但父母也从未相信过他能按自己的想法好好活出自己。 越是不信任,父母对家明的控制就越紧,家明也就越向往自由,因此他才越是叛逆。

但比起张钊来,沉迷游戏的家明只能算是小case,因为张钊做了让父母更不能容忍的事情——早恋。  

他早恋辍学,只因渴望沟通

张钊已经把学校的三条“高压线”全都碰遍了——打架、玩手机、交女朋友。 尤其是最后一项让张钊高三辍学,已经四个多月了。 他把女朋友带回家里,让父母搬出去住,他要和女朋友同居。 父母想和他好好交流,他便歇斯底里地喊叫。 越是被干涉,张钊的反应就越强烈,甚至以死来威胁父母。

但他换来的只是父亲轻蔑地一笑:“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

父亲深信自己对儿子的了解,他认为这只是儿子抓住了他们的弱点,并以此来要挟父母就范。 他恨,但他更恨儿子的女友,如果不是那个女孩,自己儿子也不会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一定是她把儿子带坏的,一切都是早恋惹得祸! 在他的描述中,儿子以前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挺好的,但自从开始早恋,他们与儿子的关系就被拉开了。 母亲也说:“这孩子心眼多,封闭自己,什么事都不说。” 可在张钊看来,他不是不想说,而是父母根本就不愿意听。 他说,自己曾因为感觉在学校很压抑而去找妈妈诉苦。 但换来的只是妈妈冷淡的一句回应:“那么多人怎么就你压抑,其他人没事?” 他渴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但每次沟通,结果均已惨淡收场。 慢慢地,他不再对和父母倾诉抱有任何期望,在他内心最苦闷的时候,那个女孩出现了,她愿意听他说话。

你们不是不愿意听我说吗?好,那以后我再也不和你们说任何事情。 你们不是不相信我敢做出格的事情吗?好,那我就把那些事情做个遍。 当营地来的心理专家说出了张钊的困境与心声时,父亲居然还在认为儿子没说实话。

他说自己很抱歉,因为儿子“又”欺骗了老师。 张钊和家明一样,长期不受父母信任,但张钊的内心更加无助,他的心灵找不到任何慰藉。 因此早恋成为了他获取情感需求的唯一来源。 他说:“我已经放弃了对爸妈改变的希望,如果还要放弃女朋友,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放弃了呢? 绝望之下张钊或许真的会去跳楼,但我想他绝不会动手伤害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心中还有爱。 不管是曾经父母给他的,还是如今女友给他的。 如果连爱都没了呢? 那就再看看这个男孩,泽清。 

他打骂母亲,只因想被关注

泽清是三个主人公里岁数最小的一个,也是辍学最早的一个(初二辍学2个月),更是行为最令人发指的一个。 但他也是最自愿去营地的孩子,因为他知道,那里还有一个家长课堂。

他说,家长课堂实际上比针对孩子的训练更重要,其实要待81天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 他觉得,自己只需要待6天。 泽清曾沉迷于在网络上下军旗,母亲若是敢在他下棋时送饭、送水打扰他,他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他骂过母亲“贱”,拽过母亲的头发疯狂殴打她,最严重的时候,他还动过刀子。

这种孩子还有改造的必要吗?而且说出来可能都没人敢信,他还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外公外婆是湖北大学退休教授,母亲是医务工作者,父亲也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 因此泽清也是一个早慧的孩子,他知道可以要求节目组给自己打码。

他的双商无疑要比上面二位高,但他内心的压抑与敏感程度也远超他们。 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自打懂事起,泽清就成为了家庭暴力的见证者。 母亲情绪暴躁,经常有暴力行为,说出一些刺耳的辱骂之词。 父亲和她沟通不了的时候,两人便会大打出手,面对这些冷暴力与暴力,只让泽清明白了一件事——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式。 因此每当脾气爆发,泽清也会选择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这孩子显然听过那句“能力越强的人往往脾气越大”的鬼话,且深以为然。 比起暴力,他更追求成就感,这一方面也是因为他那个优秀的家庭。 家庭成员在工作中的优秀,会让孩子想成为一个在某个领域有突出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泽清无比渴望这些,就像他主动谈到自己来营地的原因,他知道自己会被采访,而这样会让他感到有存在感。 他想通过被人关注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再以此来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不幸的是,他恰恰成长在一个被忽视的环境中。平时,父母都各自专注自己的工作,在泽清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当他有需求时,妈妈也是无视的。

父母的借口永远比他的不满多,再敢多说两句,便是双方以暴力告终。 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被暴力变了形,变成了一种深深的伤害。 既然你一直在伤害我,那我便也不再留情,我要还手,我要自保!

 有效沟通,是一切关系的纽带 少年们的故事被写在了《镜子》里——这部央视花了10年时间沉淀、打磨、制作的家庭教育纪录片。 短短三集,揭开了无数家庭问题的根源。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千百年来,同样的悲剧一次次地上演,不论是在帝王之家还是平民百姓之家。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于无效的沟通,误解越深,矛盾也就越大, 我们有多久没和孩子好好沟通一次了?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在动画中展示了三种类型妈妈:

否定付出型、打岔型、忽视型,你是哪一种呢? 我们总说,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其实,当孩子很想跟你说的时候,你没有在听。 慢慢地他们就不愿意再跟你表达了。 所以要珍惜每一次孩子跟你分享的事情,并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 因为在你心里,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或许我们都曾在无意间进入过这三类妈妈的角色当中。 而我们的孩子也终将用自身的成长来回答这一点,就像《镜子》里那些孩子所说: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 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将他们从梦中唤醒。”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