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节目居然已经第7季了!如此“平平无奇”的“国际玩笑”,你看了没?

 杏雨轩 2022-04-26
不知大家最近都在看啥节目?如果让现在的我来选出一档必追综艺,那我一定会选择《非正式会谈》。

又一个平平无奇的国际玩笑
《非正式会谈》第7季第三期预告片画面

这档综艺自开播(湖北卫视和B站都可看)以来,一直广受好评,现在已经是第7季了。它借用了一个外交场合中正式而庄重的概念,“会谈”,但是又将"非正式"作为节目的核心,便多出了一种诙谐态度和幽默内核。而得益于节目良好的交流氛围,以及与会众人的真诚交流,让《非正式会谈》成了一个经典的有梗又有料的好节目。

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参加这个会议的,是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11位优秀的青年,他们代表着各自的文明。就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积极讨论,通过对话寻求多元的解答,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而且节目选取的这些话题大多都是十分“接地气”的,比如各国一些各不相同的语言文字,有趣的相亲方式,可怕的黑暗料理,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奇葩事件……

我也是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泰国的文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韩国单身还得缴税,猫在埃及的地位很高,古埃及时杀猫竟是要被判死刑的……真是长见识了

这时我不禁地想,古人没有咱们今天这样便捷的交通和通讯,那他们能了解到其他国家的信息吗?

自然是能的。本文就来聊聊那些“有国际视野的古中国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吧!

以前介绍《坤舆万国图》的时候(点此复习)简单提及过《瀛涯胜览》中的那首《纪行诗》,不过那只是节选,这首《纪行诗(明朝,马欢)可不止这么点儿: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

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

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占城港口暂停憩,扬帆迅速来阁婆。

阁婆远隔中华地,天气烦蒸人物异。

科头裸足语侏儒,不习衣冠疏礼义。

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

南金异宝远驰贡,怀恩慕义摅忠诚。

阁婆又往西洋去,三佛齐过临五屿。

苏门答刺峙中流,海舶番商经此聚。

自此分往锡兰,柯枝、古里连诸番。

弱水南滨溜山国,去路茫茫更险艰。

欲投西域遥凝目,但见波光接天绿。

舟人矫首混西东,惟指星辰定南北。

忽鲁谟斯近海傍,大宛米息通行商。

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

……


读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诗句中有许多“异邦之国”的名称,和一些当地的大略情况。再仔细阅读推敲一下它所讲的方位关系,脑子里隐隐约约还能浮现出一幅大致的地图。

《瀛涯胜览》的主要内容,本就是作者观察郑和航海路线行经的国家,而留下的相关记录。作者是郑和下西洋的随行人员,郑和七下西洋,前后历经29年。遗憾的是,他们原始的航海纪录早已遗失,幸运的是,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巩珍三人都将见闻纪录著书并流传了下来,便是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

《明史》虽也记录了郑和下西洋的事儿,但远没有《瀛涯胜览》记录的这么详细。马欢在他这部书中,记录了各地的气候,以及人们的样貌特质、衣着打扮、饮食习惯、嫁娶风俗等等细节。这使我们在几百年后,依旧能从他写下的字里行间中描绘出一个个异邦古国的形象。

比如爪哇国,就是马欢在书中详加记载的一个国家。
……

《瀛涯胜览》中的爪哇国片段

见于“中华典藏”网站,后续内容见网页(可复制后贴入浏览器地址框)

https://www./tianwendili/yingyashenglan/56086.html

清代的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清末文人。曾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其中第八首诗里写道:

        平生喜远游,一蛰乃两纪。        

危楼当疾风,睡足已暮晷。

中思浮海去,裹糗事耘籽。

术疏卒不就,无计蜕尘滓。

昨来绕阿地,足趼累千里。

冬燠衰正宜,不独花果美。

居夷亦何陋,便可弃妻子。

重孤父老望,乡政待经始。

殷勤谢学僮,悃款语司市。

幸留未尽缘,海天比邻耳。

诗人在这诗中主要回忆的爪哇国,在地理位置上与《瀛涯胜览》中的一致,正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

清末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杨圻(1875年-1941年,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御史杨崇伊之子,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孙婿。21岁时,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27岁时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驻英属新加坡总领事。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亦是到过爪哇,还非常有幸见识到了爪哇的海上火山喷发,于是创作了这首《爪哇火山诗》:


岛峡呜钟鼓,声音摇天阊。

绝壁启幽扉,星月在衣裳。

呼吸逼青冥,肃肃毛骨凉。

但见烟与海,六合一混茫。

紫云忽割裂,一绕悬光芒。

千峰坐巨浸,大火发中央。

晔晔结天柱,奇彩拂银潢。

周山三百里,海上夜炫熿。

舟楫环地来,宵行见帆樯。

炎方多火山,昔闻殊惑惶。

明夷一洪炉,鼓铸煨阴阳。

磅礴时一泄,清浊乃抑扬。

万象不能名,五行实故常。

真宰根至理,微眇安得详。

须臾日亦出,光气不可当。

赤轮水底起,煮海若沸汤。

宇宙乃太明,历落见八荒。

火日相荡摩,四射作剑铓。

南洲水居七,天与波洸洸。

馀山渺缥间,至是皆辉煌。

若有圣人出,灯照临万方。

于物无不受,詄荡开明堂。

我读山海经,考證嗟未遑。

前年亲瘴疠,乘槎极朗光。

壮哉沧溟气,飞动意以偿。

夸丽但赏奇,感叹复彷徨。




虽然这位诗人在文坛的名气并不大,可他写的这首诗可真心画面感十足、场面震撼!是不是,壮丽的自然奇观,本身就有激发文采的作用?真是羡慕!怪不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现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让我们不必同先人们一样跋山涉水、漂洋过海才能带回外界的讯息;而是,哪怕坐在家中,只要保持“在线”,都完全能得知大洋彼岸的趣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的视野不光可排遣寂寞无聊,往往还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品味着咱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应当保持国际视野,倾听其他文化主体的声音。你呢,是否也看了类似《非正式会谈》这样开拓“国际视野”的节目?欢迎留言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