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观记者回访“民生难点” | 巡游出租车推出后就医交通难有缓解吗?

 大隆龙 2022-04-26
图片

本轮疫情冲击之下,上海实施了较长时期的大面积封控,市民在求医问药、物资保障、紧急出行以及社区生活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间进入4月下旬,经过上海全市上下的努力,包括全国各地的全力支援,这些“民生难点”现在是否已有改善?记者兵分几路,对市民前期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回访。


120用车和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了吗?

据悉,包括同济医院在内,上海全市层面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
图片
4月22日上午9时许,家住普陀区的叶女士突发急性呕血,家人拨打近一个小时的120急救电话,并和社区申请报备。约45分钟后,接上叶女士的120救护车闪烁着蓝灯一路飞驰,开到了同济医院急诊科。这里也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同济分站。
经过预检,叶女士被紧急送入“第二急诊救治区”的抢救室,医护人员对她的意识状态、呼吸、气道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紧急评估,启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并予以吸氧、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紧急处置。她的家属告诉记者,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开进小区,等了约半小时,“现在特殊时期,没办法”。
120订单量是平时4倍,仍需“人等车”
记者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自上海第一轮核酸筛查至今,“120”急救电话来电量持续在超高位运行。4月6日来电量更高达平时的12.3倍,突破历史极值,目前来电量也基本保持在平时10倍左右。120实际发车订单量达平时4倍以上,处于“人等车”状态,市医疗急救中心优先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用车需求。
同济医院急诊科担负着救治上海西北片区危急重症患者的任务。医务处处长王飞介绍,情况紧急确需现场急救的病患除了拨打“120”,还要向社区防控人员申请并联系定点医院。“120”将优先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呼救,急救人员到现场采取急救措施后转运至定点医院。
据悉,不少120急救车第一时间抵达接诊危急重症患者,曾碰到需要等待社区传送相关证明的情况。120救护车本就不够用,再加上相关流程缺失的时间损耗,送治患者的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
“第二急诊室”方便患者
4月23日上午10时,记者抵达同济医院。刚走进医院南门,就看到急诊大厅外一块红色木制指示牌,“第二急诊救治区”几个大字很醒目。西侧两顶绿色充气帐篷更显眼。绿帐篷门口贴着红底白字“预检室”“抢救室”。
 走进预检室的绿帐篷,三名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正在忙碌。抢救室的绿帐篷里,氧气钢瓶、救治床位、心电监护仪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
 又一辆120急救车呼啸而至,停在“第二急诊救治区”预检室门口,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在女儿陪同下下车,直接接受预检。身穿“大白”的同济医院周海超医生介绍:救护车把病人送达后,先在预检室查看病人体征是否平稳。如不平稳,就在隔壁抢救室治疗,等体征平稳后再送入急诊室;如果患者体征极端异常,不用再排队进急诊室,第二急诊救治区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转入。“在预检室,我们也检查核酸证明,如果老年患者没有核酸阴性证明,现场提供抗原测试,阴性后再转入急诊室。”
 医院急诊白天是“闲暇时段”,深夜才是“黄金时段”,医院急救任务更为繁重。谢壮丽医生介绍,同济医院目前对120救护车送来的危急重症患者,分类分层提供服务:第一是紧急治疗,比如简单的外伤等,患者接受治疗后一般可离院回家;第二是对一些危重症患者,纳入医院新建的“缓冲病房区”,留观进一步治疗;第三对于涉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医院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生命,病情稳定后转入专科病房,确保患者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治疗。
 近期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担负着救治上海西北片区危急重症患者任务的同济医院,于4月18日开设“第二急诊救治区”。4月19日至23号,“第二急诊救治区”接收、治疗120急救送来的病患169人,未来会进一步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增设急诊床位扩展服务能力
同济医院甘泉楼外广场上,记者又发现了第三顶绿帐篷,外形规模明显更庞大。这个帐篷里,建筑工人们正忙着架设照明设备,医护人员也在检查各项细节。据介绍,尽管急诊病房已完全饱和,但医院依旧在收治特别危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为此,医院特别在院内搭建起这座“小方舱”,大概能放30个床位。
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登龙介绍,因有新冠阳性病人的间断性出现,医院必须对急诊区域进行严格消杀。为维持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活动不间断,特别设立“第二急诊救治区”,包括预检室、抢救室和“小方舱”。一旦急诊室进行消杀暂停诊疗,“第二救治区”可以继续接受治疗危急重症患者。同济医院疫情前院内有近2000人医护人员,由于疫情封控、驰援方舱等因素,坚守在医院岗位的只剩约900人。“虽然目前医护人员只有平时的42%,但为确保更多急重症患者得到救治,我们责无旁贷。”
据悉,包括同济医院在内,上海全市层面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相比4月初,36家市级医院的急诊量增长了65%。为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36家市级医院中开设了33个急诊就医点,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近期,还通过增设专人接听、设置语音提醒等方式,保障与市民沟通渠道的畅通。

图片

巡游出租车推出后就医交通难有缓解吗?

有出租车作为运力补充,居民就医用车情况改善如何?
图片
4月24日清晨6点,陈师傅的巡游出租车出现在虹口区车站北路715弄文苑小区门口,比预定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15分钟后,居民王女士带着装有病历本的手提包走出小区,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后,她坐上了陈师傅的车,前往距此15分钟车程的一家医院。
疫情期间,公交停运,市民就医交通问题一度非常突出。从4月18日起,上海推出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供市民普通就医和出院使用。有出租车作为运力补充,居民就医用车情况改善如何?24日上午,记者与就医市民一同坐上巡游出租车体验。
24小时响应缓解出行难
“前段时间根本没车可叫,小区封控出不了门,私家车也不让出去,都不能看病。”王女士坐在出租车上,手上攥着从包里取出的病历本,向记者回忆起不久前出行难的情况。她说,由于不是紧急就医需求,自己已在家忍了一段时间没去医院。“不知道需要血透、化疗那些病人可怎么办,他们可等不起啊!”
小区封控前,王女士去医院动了一次手术,按照医嘱最近需复诊,但她平时乘坐的地铁和公交线路都已停运,只好求助居委会。她被告知有巡游出租车可以安排她去医院,但要提前一天预约。王女士提出就医需求后,由居委会传达给街道。发车前一天,王女士收到了街道的电话,确认其就医信息。
当晚,大众出租公司的陈师傅就收到了街道发来的短信,包括居民联系方式、地址和需要去的医院,他随即和王女士联系,确认医院门诊周日仍开放,约好次日一早6点半在小区门口等。“我们几乎是24小时响应的状态。”陈师傅告诉记者,目前接单范围为整个街道,目的地包括全市医院,这两天接送的主要是需要血透的患者和孕妇。
“确实帮了大忙了。”王女士说,现在封控时间较长,像她一样亟需复查的病友不在少数,还有一些特殊患者更着急。“有了巡游车,小区也给就医居民开了出入证,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王女士也表示,目前配备的车辆未必能满足所有人需求,希望今后有更多出租车加入。
按照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由区或街镇统一调度、管理和使用。在采访中,有市民告诉记者,目前公布的政策仍不够清楚,自己并不知道哪些街镇可以提供这项服务,也不知道如何申请。市民建议,街道应把资源和政策主动明确告知居委会和市民,让基层清楚相关的政策和流程。
也有不少居民需要紧急就医,不可能“提前一天预约”,那怎么办?据了解,居民可以和街道协商,再由街道告知司机。“如果情况紧急,我们可以立刻回去接。”陈师傅说,有一天夜里1点,他已躺下休息,突然接到街道电话,有一名儿童突然胃痛,希望紧急送医。他立刻爬起来赶过去,“类似的情况还不少,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运力供需匹配有改善
路线规划和车辆调配方面,相比这项服务刚推出时,已有所改善,运送效率也有提升。
王女士是陈师傅当天的第一位乘客。6点45分送抵医院后,陈师傅就地等待,并对车辆内外进行消杀,等王女士看病结束把她送回小区后,再去接另一位要到医院做血透的乘客,按约定需8点抵达小区。“如果就诊时间不长,可以等一会儿,如果做血透要等三个小时,这段时间我就会去接别的乘客。”陈师傅说。
陈师傅从4月19日开始接单,他坦言,刚开始拿到居委会给的名单往往一头雾水,接送路线混乱重复,浪费不少路上时间。“这两天没了之前的忙乱,路线协调优化了,街道提前一天给到名单,我们一个个打电话约时间,排出最经济合理的行程,也减少了乘客等待时间。”
随着部分地区封控时间延长,最近,居民用车量有所上升。陈师傅刚开始接单时,每天接送乘客1-2位,现在每天稳定在5-6位,多的时候8-9位。“刚开始很多居民不知道有这项服务,现在很多老人也知道了,需求就上来了。”与以往的出租车服务不同,巡游车要负责接送,一般上午送,下午接,所以每个病人司机要跑两个来回。“一个来回得30-40分钟,平均每个乘客接送要用去一个半小时左右。”陈师傅说。
浦东地区的巡游出租车服务推出更早。4月5日起,由大众出租组建的50人送医爱心保障车队开始为浦东新区12个街道、24个镇内需要就医或遭遇突发的市民提供免费运送保障服务,首周即承接各类用车800余单。
“4月初刚开始时,可能会遇到运力跟不上需求的情况。”大众出租公司是提供巡游车服务的公司之一,浦东地区车队长张卫斌解释,如果在需求集中的时间段,可能会需要等候较长时间,一般在上午7点30分至晚上6点之间会比较忙碌。目前,浦东地区运营车辆已从最初50辆增加至70辆。
用车流程还需进一步优化
运营多日,巡游车的服务流程也在优化。万师傅是驻守在浦东地区的一名巡游出租车司机,他告诉记者,刚上岗那几天,曾有坐过他车的乘客直接打他电话反映,联系居委约车无人接听。“后来经过和街镇协商,遇到类似情况,乘客可直接联系司机,我们在群里报备后,街镇可直接派车。”
图片
针对驾驶员的保障也有增强。根据规定,驾驶员出小区后不再返回家中,他们的食宿问题要得到妥善解决,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陈师傅告诉记者,目前他住在由街道和公司提供的酒店内,可洗热水澡,三餐由街道送至酒店,如果中午不忙就赶回酒店吃饭,来不及就在路上吃点面包。
“远郊的站点附近没有酒店,一开始没衔接好,驾驶员缺少洗漱休息的环境,后来经过协调都已安排落实,驾驶员有了可以充分休息的地方,更能安心工作。”张卫斌说。位于浦东的万师傅就住在街镇提供的办公室内,但他有时晚上仍睡在车里,因为“如果有紧急的单子来,这样出车速度更快”。
谈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张卫斌也坦言,按照规定,居民用车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部分小区已不再每天做核酸,也有核酸检测出结果滞后的问题,导致居民在用车时核酸已失效。“我们目前采取的临时补救措施是做抗原检测和要求出示绿码,后续具体怎么做,还要再进一步细化协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