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甲午战争的背后真相:列强对清朝的全面封杀,导致战争结果

 where5 2022-04-26

尽管晚清历史上,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真正具备重大意义的,其实只有三条。而《马关条约》就是其中之一。

Image

  因为《马关条约》的历史意义在于宣告了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且,还引起了西方列强对清朝的瓜分——很多列强为此在清朝境内划分了势力范围,为瓜分清朝做准备。

  为此后世的我们时常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感到忧愤。而如果仔细查看,我们会发现:甲午战争的结局,其实也是国际列强为了遏制清朝发展,而需要的结果。

1、大清潜力

西洋人早在17世纪明朝后期的时候,就出现在了东北亚地区。不过,抵达东北亚的沙俄毕竟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对于远东地区来说,西洋人的势力在远东开始兴风作浪,应该从19世纪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算起。

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开始了洋务运动。虽然当代人对洋务运动的成绩表示无视,但不管怎么说,洋务运动确实帮助清帝国起到了延续寿命的作用:要知道,同治帝登基初年,清朝的内陆十八省已经陷入战乱状态。西域也遭到沙俄支持下的中亚势力侵吞。并且沙俄在掠夺走外东北以后,还对辽吉黑三省以及内外蒙古虎视眈眈。

此时对于同治帝母子来说,即便是想学元顺帝那样逃回东北老家,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而洋务运动改变了这个局面:清朝通过近代海关,获得了新的财政来源。有了钱财以后,清朝也修建了一系列的近代国防工业。甚至很多现如今的军工企业,其前身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

Image

有了近代海关制度、近代国防工业的助攻,清朝弹压太平军、捻军如同砍菜切瓜一样。同时,左宗棠老将军也在同治朝廷的支持下,收复了西域,震慑了俄国人。

虽然洋务运动没让清朝真的脱胎换骨,但不可否认,确实让清朝的国力有所强盛。

而在西洋列强眼里,清朝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家——清朝有数亿人口,清朝的内陆十八省有数千年的农耕开发基础,同时清朝在政治上,其向心力也较为强大——内陆十八省的读书人将清朝皇帝视为儒家文明的守护者,蒙藏地区老百姓将清朝皇帝视为大汗、活佛。西域的百姓对清朝皇帝也有一定程度的认同。

并且清朝的地理优势,也是西欧列强不具备的:毕竟英法虽然殖民地遍布全球,但是,本土很小,殖民地和本土也不相连。

当时的清朝,和俄国相比,具备人口优势——当然,那时候最有潜力的莫过于美国。不过清朝的基本盘也不差。

2、英国人的想法

当时地球上的扛把子是大英帝国。大英帝国的本土不大,能够硬气起来,主要在于享受到了两次先发优势:

第一就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点,让英国比其他国家领先一百多年。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崇祯皇帝在位的时代。而美国独立以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其实已经是乾隆后期的事情了。

Image

第二就是工业革命。英国算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在两次先发优势的支持下,英国还有幸遭遇了富裕但却松散的印度,英国统一了印度,并依靠印度的经济体量,成为了超级大国。

不过,英国也知道,这种霸权是非常脆弱的。只要稍微有新的大国崛起,必然会对英国造成挑战。

而大清帝国的优越基本盘,以及沙皇俄国在东北亚的夸张,都让英国感到忌惮。因此英国有必要找个看场子的小弟,来遏制中俄的发展。

3、甲午战争

日本无疑是最好的小弟人选。

因为日本本身经济体量太小,发展上限有限。因此,即便是日本玩了命发展,也发展不出太大的名堂,对英国控制局势有利。如果日本能在发展过程中,消耗一下清朝、沙俄的实力,那对英国来说,无疑是妙不可言的事情。

事实上英国人估计的很正确。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很快陷入了一种经济困境:那就是资源和市场都匮乏的日本,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得开拓殖民地。而能让日本扩张的对象,也就只剩下东亚大陆了。

甲午战争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其实,甲午战争时期,如果清军和日军单挑的话,清军虽然腐朽,但日军未必会赢——因为日本的财政水平非常有限。如果不是因为英国源源不断向日本提供贷款,那么,很可能出现这样的甲午战争:一方面日本在战场上高歌猛进,但一方面,日本财政破产了,甚至一夜间倒退回日本的战国时代。最终,日军不战而败,成了散兵游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