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清朝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

 人文之光 2022-04-29

相信很多人都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感到惋惜: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近代中国几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很多人在想:假设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清朝取得胜利,那么,中国近代的命运,是不是会发生变化?

  而实际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其实清朝不光是败给了日本,而是败给了当时的国际秩序。

1、清朝的困境

近代的清朝,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毕竟,清朝遭遇的是史无前例的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列强。在工业文明面前,任何农耕文明其实都毫无招架之力。

不过,在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也意识到了和洋人的差距。不过认识的很肤浅:那就是清朝统治者认为,清朝的失败,其实是火器不如人家。那既然火器不如人家,只要清朝积极生产火器就好了。于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洋务运动开始了。

其实清朝的失败,不光局限于火器。毕竟,不论是西亚的奥斯曼帝国,东南亚的缅甸王国、大南帝国(越南),都有大量的火器部队,但是,该被西洋列强灭国还是灭国——因为战争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包括财政,包括生产力。即便是清朝军队全部配置火器,也无法供应得起火器部队的开销——毕竟,农耕帝国的生产力,是无法和工业国相提并论的。

不过,即便是清朝统治者意识到这一点也是无济于事的:毕竟,根深蒂固的封建生产关系,也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统治者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也好,辛亥革命也罢,都未能挽救中国近代的命运。

2、英国的盘算

清朝洋务运动期间,世界霸主是大英帝国。作为当时世界的扛把子,英国维持全球霸权,不光依靠自身的实力,毕竟英国的体量再大,也没有现在的美国大。

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远东地区始终存在隐患:因为远东地区,东北亚的霸主是沙俄,此外,大清帝国的庞大体量,也是很容易超越英国控制的存在。所以,英国需要想个办法,遏制清朝和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发展。

按照传统思路,想要遏制清朝和沙俄的发展,那最好是让俄国和清朝内耗。但实际上,这个计划很难实现:

第一,沙俄的重点是和奥斯曼帝国争夺黑海出海权,对远东投入的精力主要奉行趁火打劫模式:从近代史可以看出,沙俄从清朝手里夺取土地,几乎都是利用清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状态趁火打劫,而并非正面和清朝正面对抗。

第二,清朝的统治中心是黄河流域。对于清朝朝廷来说,东北亚的局势,自己是心有余力不足。

  不过,总得来说,还是沙俄的实力略强。但是,扶植清朝消耗沙俄,这种事情英国不愿意干:毕竟清朝体量太大,如果清朝真的干翻了沙俄,那就意味着远东很可能出现清朝一家独大的状态。

  因此,对英国来说,沙俄和清朝都是自己不能支持的。而对英国来说,当时的局势,并不需要英国考虑二选一。因为英国可以考虑三选一:那就是日本。

  日本是个先天不足的国家,国小民贫,自然资源匮乏。即便是赞助日本太多,日本也不会掀起太大的浪花。因此,如果支持日本去消耗沙俄和清朝,那就意味着,远东可以出现一种均衡状态:体量弱小的日本当老大,体量庞大的沙俄和清朝受压制。这种局面才是英国梦寐以求的。

3、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本质

其实,甲午战争与其说是日本打赢了清朝,不如说是英国所渴望的国际秩序打赢了清朝:当时清朝的财政水平是日本的数倍。而甲午战争初期,日本就陷入财政泥潭状态。毕竟近代化战争需要大量的财富进行消耗。

因此如果日本和清朝进行单挑的话,虽然清军腐朽,正面战场无法打赢日本,但是,可能日本还没等多打几场胜仗,日本的财政先崩溃了。不过,由于有英国进行赞助,所以,日本可以依靠英国的援助,和清朝进行周旋。

清朝战败后,向日本支付了天价赔款。而这笔赔款也基本上葬送了近代中国常规翻身的可能性。英国的目的达到。

事实上,后来的日俄战争,沙俄之所以被日本打败,也和英美等国希望日本能够削弱沙俄有关。毕竟,英国希望沙俄势力退出东北亚。

不过,对英美来说,只希望日本削弱清朝和沙俄,但不允许过分削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