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身边好多五十左右的都走了,难道真有什么坎?

 河洛娃 2022-04-27

个人认为五十岁左右,是不是人生命中的一个坎?除了战争、突发事件及不可抗拒的传染性疾病之外,剩下的因素完全取决于个人。因为从科学角度上讲,五十岁左右,正属于人生中的中年。

什么“73、84一道坎,阎王不叫自己去。”,那都是迷信、不科学的说法。实际上:“黄泉路上无老少。”哪管你是73还是84,三、五岁还是十七、八岁。

因为在医院里,我亲眼见到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从几岁到八、九十岁,甚至是上百岁的人都有。而五十岁左右,相比于八、九十岁的人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中年人。事实上,多数五十岁左右早逝的人,并不是由于人体器官衰老而亡所致。而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纵欲、饮酒、不良作息等),生活环境,家庭因素,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等所引发的疾病所致。如肝癌、胃癌、高血压、心脏病等等,想想都令人痛惜!所以,我们要避免这些情况发生。首先,要管好自己的饮食,少食肥厚油腻食物。因为饮食如同睡眠一样,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饮食不当,极易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缺铁性贫血、儿童佝偻病等。

特别注意的是,食物五味的摄入,因为从临床上发现:偏食辛辣者,易致便秘、痔疮、溃疡等病;偏食甜食者,易致糖尿病、肥胖症等;偏食酸者,易致胃酸过多,对胃溃疡等胃病者不利;偏食苦食者,易致胃寒伤人阳气,对脾胃虚弱及阳气不足者不利;偏食咸者,易致人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

儿童脏腑娇嫩,脾胃薄弱,食物要营养充分又要易于消化吸收;老人脏腑衰退,消化能力差,食物要以清淡、素食、乳制品及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为主;妇女妊娠者,要吃营养丰富的食品,哺乳期,要多食含矿物质的食物,满足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瘦人多偏血虚,易多进食滋阴生津之品;肥胖者,要限制糖及脂肪的摄入。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一日三餐,适时适量。简单概括地讲,就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同时五十岁左右,身体功能比不了青少年,尤其是在劳累过度、病后体虚、脾胃失养等情况下,还要适当地进行中药调补。因为针对性的中药调补的效果,要比饮食来得快。具有延年益寿的药方有:1、长春不老丹:源于明.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功效: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滋肾水,养心血,添精髓,壮筋骨,扶元阳,润肌肤,聪 耳明目,宁心益智,乌须黑发,固齿坚齿,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壮阳种子,却病轻 身,长生不老。2、扶桑至宝丹:源于明.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功效:步健眼明,须白返黑。消痰生津,补髓添精。除风湿,润五脏的功效。主治肝经虚热引起的头眩目花,迎风流泪,皮肤粗糙,须发早白。3、百龄丸:被誉为不老秘方。老年人服之,耳聪目明、腰腿有力、身轻体健、益寿延年;中年人服之,开胃健脾、多进饮食、强筋壮骨、至老健壮;女性服之,活血通经、滋阴补虚、宽中理气、经脉通畅。

我的一位同事,长期服用其中的一种,年近六十岁,不但脸上、手上无斑点,气色也非常好。上次手枪打靶,十发子弹打了100环。人也长得年轻,看上去也就四十多岁。不象有的人,年近五十岁,看上去七老八十,手上、脸上长起了老年斑,腿疼眼花。而我也时不时地用砂仁水,服用六味地黄丸,当做养生的药方使用。

除食疗与药补之外,平时,我们也要常锻炼身体(散步、打羽毛球、打打太极拳等),听听歌、跳跳舞,多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聊山南地北,侃大山,吹牛皮也有益于身体健康。此外,人的乐观、进取、包容的心态,与健康长寿有非常大的关系,要知道:人生沒有过不去的坎,有些事,眼前是困难重重,走过去回头再看。原来,是我们在心里把问题,想得太难了。遇山翻山,遇水搭桥,只要迈过去了,一切都是那么容易、简单。有些家庭、情感上的纠结,受苦、受罪的还是我们自己,与其如此不如放开。

女人漂不漂亮,男人年不年轻帅气,都与有着自律、良好的心态有关。至于,五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等等,谁家过日子,不都是如此呢?你愁眉苦脸的,又做给谁看?又有谁会可怜你呢?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八、九十岁的长辈们,他们不也是健康快乐地走进了新时代。从家里没电,走进了现在的万家灯火呢?

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向上、进取、包容的心态,注意饮食与药物的调理,听听歌,跳跳舞,打打球,多参加些娱乐活动,使我们每个人都充满阳光、快乐,健康长寿就不会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所以,五十岁左右,并不是什么人生命中的一道坎,而是人生中,最富有人情味和知识及经验的光辉年龄。

在此祝福五十岁左右的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注)如需要服用文中提到的药方,务请咨询中医医师或中药师,辨证后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