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累财富的逻辑

 成成日志 2022-04-27

  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据说当年他把写好的《国富论》上呈给大英帝国国王时,国王问了他一个问题:农民靠种地赚钱,工人靠做工。但是你既不种地,也做工,那么你靠啥创造财富?

  亚当斯密说:陛下,财富来自交易。

  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看不见的手和社会分工。看不见的手,我们现在知道它大概意思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社会分工,用现在的话描述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工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做事情的效率。

   在亚当斯密思想的影响下,英国建立了全球贸易。我们应该比较熟悉,英国和清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打了一场鸦片战争。英国人胜利了,但是无意于占领更多土地,主要的诉求还是开放贸易。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开放贸易最符合英国的利益。而如果占领更多土地,统治成本太高,英国离中国的物理距离实在太远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日本妄想占领中国。

  在成本和回报之间,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有自己的衡量。

 

  对国家而言,交易是发展贸易,发展经济。对个人来说,交易是做生意。关于财富的逻辑,其实用一句话可以说清楚,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富士康的工人,能够制造出产品,是因为企业主提供了厂房和设备。这里面,厂房和设备是生产资料。

  进一步说,所有打工者,无论他是金领,蓝领,他提供的只是人力。人力只有和生产资料结合,才能创造巨大的财富。

  为何人力创造了财富,却为什么跟财富无缘?核心是,企业掌握了定价权。企业在计算员工工资的时候,主要考虑当地以及同行工资水平,和个人提供的价值。

  无论哪个行业,人工之所以贵,是因为稀缺性,这个活别人干不了。大熊猫如果十几亿只,估计很难成为国宝。而富士康的流水线作业,属于标准化生产,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排队等活的人多的是。

 

  既然财富的逻辑是积累生产资料,那么个人如何积累生产资料呢?回到现实中,普通人可选的生意有这么几种,关系生意,流量生意,传统生意。这个分类不一定完整,先简单这么分一下。

  在景区,在高速公路站开店,是我们常见的关系生意。没关系,没背景的渠道做不了。

  流量生意,种类也很多,你有一个网店,你开了个演唱会,开了个直播。或者你是微博大v,你在喜马拉雅有很多听众。流量生意建立在,你有很高的网络人气的前提下。

  普通人,最适合流量生意。

  传统生意,如开实体店,当房东等。流量生意和传统生意,是可以互相促进,互相。

 当然看问题的方式,不止经济学这一种工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