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关心让我窒息:亲子关系里,有时候需要退后一步。

 居鲁思 2022-04-27

疫情期间,很多家长都因为居家隔离和孩子摩擦升级,问题频频,然而训练营有一位刚开始学习的妈妈突然发来了求助。

和他人不同的是,她的孩子此刻远在北方的大学校园里求学,两个人并没有生活在一起,也见不到面,隔着手机却吵了很久。

妈妈将聊天记录发给我:孩子上周有一个同学过生日,同学请了很多朋友去家里聚会,却没有叫上孩子,孩子在和妈妈交流日常的过程中提到了这件事,抱怨同学没有拿自己当朋友。

妈妈却说,是孩子想多了,不要在这种事情上太小心眼。

谁知道,一句话就像是点燃了火药桶一般。孩子突然开始指责妈妈,说妈妈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一定要逼问她的情绪,孩子觉得很崩溃。

孩子一通发泄,最后两人的沟通不欢而散,妈妈既觉得委屈,又有些迷茫,她问训练营的老师:

“不是说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看到孩子的情绪吗,为什么我关心她,想要了解她的情绪,她却更讨厌我呢?”

图片

这是很多家长在训练营初期都会遇到的问题,刚刚开始学习,明白了理论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应用到和孩子的关系中,不出意外地碰了壁,感觉到了孩子的不配合变得消极。

然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已经在频繁的伤害里建立起了防备意识,面对突然变得和颜悦色,想要接近她内心的家长,如何能够自然的敞开心门?

受过伤的孩子,往往更注重自我保护,面对这样的家长,他们会防备,怀疑,甚至竖起高高的心墙,用更坏的表现来攻击家长。

这种行为的背后掩藏的,是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敏感,她不敢轻易交出信任,想要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来证明你的改变。

所以在妈心理第一阶段的课程中,我们会先系统性地去改善家长的认知,逐渐帮助家长建立起对孩子情绪的了解,再去引导家长思考该如何和孩子沟通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曾经受过伤的孩子,家长仅仅掌握更新换代的教育理念是不够的,更需要明白孩子此刻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做到包容与看见。

其次,我们说要看见孩子,包容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我们要对孩子所有的事情和想法都追根究底的了解,问询。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出现情绪,这些情绪有好有坏,有的有原因,有的没有原因,这都是很正常的,而不是一种错误。

每个人都要建立起自己排泄情绪的办法,这个方式是非常个人的,只有在完全是自己认可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作用。

尤其是存在创伤的孩子身上,本身青春期的情绪积压就已经压力重重,他们还要分出精力应对来自父母的“关心”,这不是在帮孩子减负,而是在做压垮孩子的稻草。

在人际交往,尤其是亲密关系之中,常常存在一种自以为是的关心。

看到孩子心情不好,我们就千方百计地追问孩子,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劝慰和开导,如果孩子不好起来,我们就不停下。

对于孩子而言,这并不是“看见情绪”,不是“帮助宣泄”,而是一种越界,一种冒犯和束缚。

图片

关心和看见的第一步,不是了解,而是尊重。

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给青春期的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也尊重对方不愿意表达的自由。

关心和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是去看对方自愿展现出来的一切,认真的倾听,并给出自己的态度和想法,而不是在对方不想说的时候逼对方说,再逼着对方听从自己的劝导。

求助的这位妈妈,看似是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想要和孩子沟通交流,但是孩子说出自己社交受挫的事情时,妈妈却觉得她大惊小怪,甚至说孩子心眼小。

妈妈以为自己是看见了孩子的情绪,殊不知这样轻描淡写的话,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

而在这之后,妈妈还不断追问孩子,为什么生气,为什么有情绪,为什么不能对妈妈讲,她没有看见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崩溃的情绪,而是不断识图说服孩子。

妈妈没有看懂孩子说的话,没有考虑孩子背后的心理感受,这种以说服对方为目的的沟通,即便看起来再心平气和,也很容易把人逼到情绪的死角,直到崩溃

沟通并不是如此,沟通的重点是聆听对方的声音,关爱也不是如此,关爱的重点是让对方感觉到温暖和舒适,而不是压迫和烦躁。

尊重孩子,就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朋友找你倾诉,你也会像教育孩子一样和对方讲话吗?不,我们更多的是默默的聆听,再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出一些建议。

至于那些建议朋友是否应用到自己的选择中,我们其实并不太关心。

这是朋友关系中的分寸感,也是空间感

亲密关系中,往往缺少的就是这种“空间感”。

面对爱人,我们要求坦诚,不能存在秘密,不能接受伴侣有个人空间和生活。

面对孩子,我们想要为孩子摆平一切困难,想要为孩子塑造完美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孩子对自己的事情知无不言,我们要求孩子听话。

园艺师会时常为花盆里的植物松土,是为了防止密不透风的土壤将植物的根系闷死,亲密关系里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亲密连丝毫空隙都不存在,那么这段关系只会让人“窒息”。

退后一步,才给孩子的情绪留下呼吸的空间,孩子才有主动表达自己的余地。

这后退一步留出的空间,才是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发挥作用的“战场”。

展现你作为家长的包容,关心,建议,让孩子感觉到尊重,认可和安全,孩子才会主动地靠近,接受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