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首位留美医学博士为何改行做翻译?

 译品译味 2022-04-27

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在教会读书,因聪明好学而被传教士老师带到美国留学深造。

留美的14年间,他前后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

他就是舒高第——中国留学先驱人物、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在美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被西方誉为「东方最好的耳科和眼科医生」。

舒高第

医学高材生为什么改行做翻译?难道他也认为学医救不了中国吗?

实则不然,舒高第学成回国之后,最初在上海开办了一家诊所。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富人们并不相信西医,找他看病的大多是穷人,因此赚不了多少钱。

对医学的热爱并不能填饱肚子、养家糊口,迫于经济压力,他只能选择改行。

此后,他利用所学,献身于中国翻译事业,致力于传播西方科学。

1877年,他受邀出任上海同文馆英文教习。执教的26年内,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精通英文的外交人才和翻译人才。

作为通晓英语、医术高明的复合型人才,舒高第于1878年进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兼任口译员一职。作为译馆内的主要译员,他共计翻译21本译作,内容广泛,涉及医学、政史、矿冶、农学、兵学等。

其中,医学类的译作有六部,即《临阵伤科捷要》、《内科理法》、《妇科》、《产科》、《西药新书》和《眼科》。

《临阵伤科捷要》书影

舒高第在翻译馆共任职34年。1901年后,译馆内只有他一人仍坚守在口译员的岗位上。

舒高第的翻译活动不只局限于译馆内,他还在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科普杂志《格致汇编》上发表过多篇医学译著,如《论呼吸气》、《论脉》等。

《论呼吸气》中的一些科学名词术语的运用与传播值得重视,比如「炭养(二)气」(CO2)、「养气」(O2)都是首次在中国的科学文献中出现

《论呼吸气》书影

除了医学,舒高第在兵学翻译上也颇有建树。

他一共翻译了七部兵学译作,创造出许多第一:《炮乘新法》是晚清第一部关于西方战车的军事类译作;《英国水师律例》是第一部西方军事管理书籍;《城垒全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西方军事工程著作。

这些兵学译著被各类书目和丛书广为收录、引用,成为当时国人学习、了解西方军事科技的重要途径。

舒高第放弃从医,转而走上翻译道路,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理念和技术,助力「西学东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天的小百科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其他想要了解的翻译小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后续的推文中给大家安排上!

让我们下周五再相聚「翻译小百科」栏目吧~

文案:唐海棠

排版:张鑫悦

审定:马欣悦 刘俐雅 朱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