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维之:弥尔顿诗译第一人

 译品译味 2022-04-27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en of hell or a hell of heaven.

这心是它自己的住家,在它里面能把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

上面的诗句摘自朱维之(1905–1999)译版《失乐园》,你会不会觉得和想象中的诗歌翻译不太一样,似乎不够简短,也没有押韵。想知道为什么,就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小百科吧~

基督信徒 文学大师

1905年,朱维之先生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一个基督徒家庭,从小熟读《圣经》,《圣经》中优美的词句也深深吸引了朱维之,在他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青年时,在温州中学上学的朱维之得到朱自清先生的指点教育,走上了文学道路。以《青年进步》为起点,朱维之开始在这类上海报刊上发表小说、戏剧作品及文学评论,后还负责《青年进步》编译工作。

《青年进步》旧书影

朱维之先生信仰宗教,喜爱诗歌和文学,长期致力于基督教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出版了《圣经文学十二讲》《古希伯来文学史》《基督教与文学》等有关宗教、文学文化的学术著作,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一大开拓者

潜心翻译 桃李满园

朱维之喜爱诗歌,精通英语、日语、俄语等多国语言,是著名诗歌翻译家。

1928年,朱维之翻译发表爱尔兰著名作家叶芝(W.B. Yeats, 1865–1939)的诗剧《心所向往的国土》(The Land of Hearts Desire)

醉心学术多年后,朱维之于1957年再次翻译出版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的长诗《复乐园》,并在晚年潜心研究弥尔顿作品数十年,先后出版了《斗士参孙》《失乐园》《弥尔顿抒情诗选》等经典著作。

其中《失乐园》共十二卷,一万多行,朱维之的版本是国内最早、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全译本

朱维之认为诗歌翻译应以「再创造诗的意象、再创造诗的境界」为原则,重点表达原作风格。因此,朱维之在翻译诗句时力求「尽量接近原作」,译文各行节奏和原文大致相同,与其他译本相比更好地表达了原作诗句音调铿锵的特色。并且,朱维之认为弥尔顿的作品多为素体无韵诗,翻译时应该与其风格保持一致,因此坚持不押韵

《失乐园》朱维之译版书影

此外,朱维之常年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工作,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他认为,教材应该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仅要给予中西文学同样的重视,还要把内容做得实用、精粹。

1977年,朱维之与京津及华北地区一批专业教师共同编写了《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等外国文学教材,受到高校师生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