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陵名人古墓

 zqbxi 2022-04-27

三国东吴古墓

       三国东吴古墓遗址坐落在吉水县城东南郊的张家屋下东侧“三碗斋”,于1991年8月京九铁路施工时发现,墓主为吴王孙权的姐夫谭绍,建于三国东吴晚期,距今1700多年,考古专家们称其为“江南第一墓”。

  古墓呈凸字形,由墓门、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左右藻井、后室及正方形回廊组成,占地900多平方米。该墓虽早年已被盗,但仍出土了铜、铁、陶、瓷、石质器皿等文物120余件。其珍品青铜座灯,青铜朱雀、青铜白虎,在江西属首次发现;青瓷茶具则为国内发现最早的一件。古墓发掘后,按国家文物局要求将其整体搬迁,并按原式重建,并在新址建吉水博物馆。

南唐玄寂禅师塔碑

       玄寂禅师塔碑在吉水县东郊,距县城两公里。据《吉水县志》记载,南唐保大年间(943―957)敕建龙光寺,由僧玄寂奉诏主持。南宋理宗赵昀曾书“觉皇宝殿”匾额。明正统年间(1436―1449)僧南浦复奉敕改建,易名龙华寺。玄寂禅师塔在寺右侧,塔碑在龙华寺阶南,为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撰文,徐锴题额,张藻书,宋开宝三年(970)刊刻。碑为汉白玉石,碑头浮雕双龙戏珠,碑文阴刻,正楷直书。它是南唐经迄宋代所遗的艺术珍品之一。早年塔碑断为两截,经修复竖于吉水县博物馆门前,塔碑现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文天祥墓

        文天祥墓位于青原区富田镇鹜湖大坑村东北卧虎山的虎鼻上,距文天祥家乡文家村7.5公里。1238年1月9日,文天祥在北京菜市口就义后,由江南义士张千载安葬于北京小南门外,次年归葬于卧虎山。1987年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陵寝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明、清两代曾重修。陵墓坐南朝北,气势雄伟。墓前小桥流水,墓后山峦苍郁,5门6柱冲天式牌坊巍然耸立,石甬石马伫立墓道。 “志可凌云文能载道,生当报国死不低头”,“天赋忠烈千秋志,祥赐英名万古存”等墓联,赫然醒目,庄严肃穆。

       1983年和199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及吉安县人民政府拨款,按有关文献记载修葺了神道、台阶、平台、拜谒台、石雕群、牌坊、石拱桥、功德碑、标志说明等。神道长47米,台阶自下而上分为12级、8级、3级三层,分别寓意文天祥47岁,1238年英勇就义。

 杨士奇墓

       杨士奇墓位于泰和县上田乡杏岭村北山上。坐西向东,墓园占地约7.5亩。砖石结构墓室,墓前两边立有石俑、石马、石羊、石狮、石旗杆。石像前原立有牌坊,中匾“与国咸休”四字为明仁宗敕赐。坊前立有华表,华表左侧建有高一丈六尺的碑亭,碑刻英宗御祭文。旁有守墓房。墓后“望碑”正面楷书:“呜呼!太师杨文贞之墓”,背面刻着杨士奇生平简介。杨士奇墓作为名人名墓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周忱墓

        位于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桥南村委会山前周家村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忱(1381―― 1453),庐陵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明代理财重臣。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累官户、工两部尚书,在淞沪改革赋役,疏浚吴淞江,设济农仓防灾。影响深远,淞沪群众立生祠祭祀。著有《双崖集》。洪熙元年至成化二十年间,朝廷对周忱及家心的诰封、敕命达十三道之多,极尽荣宠。

       景泰三年(1452)十月三日,周忱辞世,皇帝命礼部致祭,谥文襄,并赐治坟莹,包括墓穴、墓碑、石翁仲、神道、望柱等部分,墓前立“故资善大夫户工尚书文襄周公神道碑”,碑文由渊阁大学士陈循撰,太子少保肖维桢书,太常寺卿程南云篆,文林郎工部营缮所杨春勒石。其后又作享堂5间,中间祀周忱象,左右贮藏祭器,买田50亩,以供岁祭费用。

周必大墓

        周必大墓位于吉州区禾埠乡老杨家村南。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洪道,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左丞相。著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墓占地面积850平方米。墓前有石人、石马、龟趺座。墓早年被盗。收集墓志一通,高2米,宽1米,厚0.7米,篆题“宋故左丞相少傅赠益国周文忠公墓志”。

毛伯温墓

       毛伯温墓位于吉州区市郊真君山。毛伯温(?-1544),字汝厉,吉水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累官工部、兵部尚书。著有《毛襄懋奏议》、《毛襄懋集》、《东塘集》、《东塘诗集》。墓砖石封砌,构筑坚固,已平,墓外建筑已毁。(高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