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ydqjk883 2022-04-27

【概述】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其发病与受寒,潮湿、损伤以及感染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为神经通路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压迫或粘连所引起,如腰椎间盘突岀症,脊椎肿瘤以及椎间关节,骶髂关节,骨盘的病变和腰骶软组织劳损等。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按照病理变化的部位又可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

本病属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外感风湿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跌仆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而成。

1.png-sy

【诊断要点】

1.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病。神经根病变时,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重。为了减轻疼痛,脊椎常有侧弯,卧床时膝部常有微曲。

2.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腰点髂点,臀点、点,腓点,踝点,蹠点等。

3.坐骨神经牵扯征常阳性,如 Keinigque征, BonnesI征Neli征, Sicdid征等。

4.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障碍。常见的有患肢趾昔屈力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和臀肌张力降低等。

5.由于病因不同,尚可有其相应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辨证当分清病之新久虚实。新病多属实为风寒湿邪痹阻筋脉;久病多属虚为气虚血亏,肝肾不足筋脉失养。

(二)治疗原则:祛风,散寒,除湿,益气养血温补肝肾为本病之治疗原则。

(三)分型治疗

1.风寒湿痹型

症状:臀部或髋部疼痛,连及大腿小腿和足背遇寒痛甚,得热则舒,舌淡红,荅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处方:桂枝24克,防风24克,芍药18克麻黄12克,生姜30克,白术30克,知母24克,制附片10~15克。

服法:其中制附片先煎2小时,再纳他药共煎。方中麻黄、桂枝防风、生姜祛风散寒;白术健脾化湿;附片补火散寒;芍药知母柔筋止痛,并制他药之发散。

2.气虚血亏型

症状:腰椎下肢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抽痛,劳累后症状加重,全身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湿经散寒。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5克、鸡血藤30克、桂枝15克、细辛8克、木瓜30克、牛膝15克、伸筋草30克。

3.肝肾不足型

症状:腰部、臀部疼痛日久,并连及下肢,形疲无力,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处方:独活15克,秦艽15克,防风12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生地30克,白芍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桂枝15克,狗脊15克。

加减:阳虚寒甚者加川草乌,附片;久病入络者加桃仁,红花,五灵脂,炮甲,乳香,没药。

附:单方、验方。

(1)马前子与等量麻黄一同煎煮两小时后,去麻黄晒干,用黄砂将马前子炒炮膨裂后,取出去砂。或用麻油将马前子煎成黄褐色(以破开,呈黄褐色为佳。如呈红或黑色就火力过度失效了。)研末为散剂,每晚服1次,首次剂量0.2克以后逐渐加到1克,黄酒或温开水送下。适用于各型坐骨神经痛。

(2)蕲蛇,全蝎,蜈蚣等份,每日服3克,分1~3次服下。适用于各型坐骨神经痛。

(3)马前子丸:处方:制马前子300克,炙麻黄制二乌炒牛膝,炒苍术,制乳香,制没药,炒僵蚕,炒全蝎,炙甘草各35克。

制服法:上药烘干,共研细末,制成胶囊,每粒重0.25克,每晚睡前服4~6粒一个月1疗程,连服2~3疗程,以愈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