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策取士的传统人才观

 平淡无奇d2n0yh 2022-04-27

文章标题“以策取士的传统人才观”的“传统”,这个词应该如何理解呢?它的本真含义又是什么呢?

传统这个词,在现代词典里有好几种解释,但都不得要领。

其实“传统”的本义是,薪火相传,道统不灭。

“道统”的本意又是什么呢?道统就是指圣人的教化,圣人以天道教化天下。

自伏羲始,王官之学,代代相传。

天师们用这些上古道术,教育培养出了一代代内圣外王的帝王。

我们的文化传承有序,三皇之道一以贯之。

我们的圣王同时也是文化的最高掌握者和教化者,这就是华夏族人贵族精神的根本源头。这种文化现象也是华夏族所独有的。

后来,黄帝赐百家姓,每一个姓都是一个诸侯国王,由诸夏组成华夏。

也就是说,每一个有姓的中国人,都是贵族侯王的后代,兼具贵族的血统和精神,所以,才有“光宗耀祖”一说。

中国人为什么从骨髓里,这么珍视祖先的传统呢?以遵循祖先传统为荣呢?这就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所以,老子,言道必崇古圣;孔子,言礼必崇周。要知道老子和孔子都是上古道术在后世的集大成者。

可见,古人是比后来的人要聪明得多,现在的人是越来越笨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文明一直在退化。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文明一直在退化呢,答案是蛮夷的一次次入侵。

蛮夷的每一次入侵,都是造成我们的文明大倒退的直接原因。

我们的文明从一开始,就是从天文历法出发,就是道济天下,经世致用的帝王绝学。

而几百年来的以夷变夏,使得我们面临事实上的道德污染,思想污染,文化污染,各种腥臊夷俗的污染。

所以,民族复兴,文化先行,必须先进行文化清淤,正本清源。

击奸邪,兴正道,重建我们的道德,重新找回民族文化自信心。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规律不可阻挡,今后世界上各个民族回归自己的传统,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回归传统,我们责无旁贷,更是天命所系。

大家都知道,现在报考国家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科目有:行政能力职业测试,申论和面试。

对我们的历史比较了解的人会说,古代好像没有那么多考试,不像现在,干什么都要考试,做工作都要有证件。

说得真好,古代的确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考试,也不需要那么多证件,为什么呢?因为没必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诚信,古人把信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中医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医有证吗?没有的,直到今天都没有。我们中医的传统就是师傅带徒弟,也就是师承的方法。

在我们的历史上,中医成功抗击了大大小小五百多场温疫。

没有证件能看病吗,肯定能。再退一步讲,假如没有中医,我们能苟活到今天吗,绝对很悬。

许多没文化的人说,现在干什么都要考试,上岗都要求有证件,这样好啊,这样就不会弄虚作假了,这样才有保障。但是从事实上的效果来看,是事与愿违。

其实他们是刚好说反了,因为现在以考试为纲,恰恰是人的信用屡屡被突破的产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比如,事情都已经商量好了,连合同都签订好了,可是违反契约精神的又比比皆是,习以为常。

老子说过: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早就预言了这一切。

古人到底诚信到什么程度呢?古代有诚信到当官都不用考试的,比如“举孝廉”。

当然,古代实行的是察举制,考试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取士方法。

那么,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诸如科举考试,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

现在,我们就来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选拔人才是有一套结构化的面试,具体的说,它分别是:身、言、书、判,四个方面的考察。

身,是指考察一个人的外貌。本章节展开篇幅会比较大些,我们放到最后再来讲。

先讲言,“言”是指一个人的口才。

对于一个人来说,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评价一个人口才好,会说他谈吐生风,能言善辩,妙语连珠,口吐珠玑等等。

为什么要考察一个人的口才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连讲话都不利索,也不用奢望有其他太大的才能。

一个人口才好,他的形象令人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学生时代课本上的《触龙说赵太后》,《晏子使楚》,《完璧归赵》,《舌战群儒》等文中的主人公形象,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栩栩如生。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一个口才好的人,在生活上,事业上,人际关系上都比较容易成功。

比如,年轻人谈对象,口才好的男青年就占尽优势。女孩子相对来说,比较不喜欢老实人,因为老实人通常不太会说话,比较不会描绘美好蓝图和憧憬未来。

在我们的文化里,“好口才”的极致又是谁呢?

当然是非鬼谷子的两位学生张仪和苏秦莫属。

苏秦的“合纵”策略,令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使得天下太平,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张仪的“连横”策略,为秦国横扫六合,结束战乱,统一天下,做出巨大的贡献。

张仪苏秦两人仅凭一张嘴,胜过百万雄师。

这两个有记载以来口才最好的华夏人杰,仅凭一张嘴就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书,是指书法。

现代人比较难于理解书法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古代的汉字教学有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写字教学就突出书法。

中国文化追求大美,写字也一样,当然也要追求美。

以前的人书信契约楹联等等,都要恭敬地请书法好的人代写,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对汉字的尊重,对我们文化的尊重。

现在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大家都希望字写得漂亮些,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文章的字写得不好,显然是失礼于阅读文章的人,假如文章读者是皇帝本人,可能就要大祸临头了。

在古代,书法和写文章一样只能算是基本功,字写得不好看,也就是说基本功不过关,就会被第一道刷下来,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用,才能再好也不行。

所以,古人字写得不好,是不可以当官的,换句话说,就是仕途走不通了。

不能当官参与国家管理,士人学子就不能施展自己,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这对于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古代的书法类似于今天的PPT,不会搞PPT,怎么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呢?

所以,书法这个基本功一定要过关。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书法巨擘层出不穷,群英荟萃。

作者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更钟情于毛主席的作品。

王羲之字写得好,是因为王羲之本身就是道士,文化素养高。

主席通天彻底,透彻寰宇,更是神来之笔。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判,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谋划事情的能力,还有写文章等技能。

现在考公务员要写“申论”,古代科举要考“策论”。

考察一个人“写作”的能力,就是我们“以策取士”的传统。

所以,“以策取士”才是我们选拔人才选贤任能的道统。

考察一个人的才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考写作。

因为会写作的人本来就很少,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会写作的人和不会写作的人思维是不一样的。

文章写得好不好,是有标准的。

好的文章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文以载道,道以弘文”,要符合“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要求。

其次,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给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方案。

文章写得好的人,需要具备与之匹配的心智层次,这是很难得的。

擅长写作之人,遇事能不慌不忙,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任何事情都能谋划得井井有条,工作都能汇报的清清楚楚。

所以,古代那些文章写得好,字也写得好的人,就可以直接去做官。

西汉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的《盐铁论》,就是策论中的经典。

《盐铁论》本质上只是一部会议纪要,但是,参与者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了,比如桑弘羊,所以,也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朽鸿篇巨著。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身,是指一个人的外貌,长相。

古时面试的第一关,就是看外表。

外表如果不过关,就会先被刷下来。

这时有人就有意见了,说这不是“以貌取人”吗?说对了,这还真是“以貌取人”。

为什么要“以貌取人”呢?因为这背后的道理是极其深刻的,简单地说,人的外貌五官,是五臓的外现。

好比看一眼你的桌面快捷系统,和源代码一一对应,就可以推知你这台电脑的功能和性能,关键还是看性能。

这也是我们“以其可见,知其所隐”的文化本能。

一般来说,长得好看的人,性格都会比较平和,心智也都会比较健全,也就是说,人会比较聪明。

大家联想一下,历史上的许多名人,是不是大多数都长得不赖,甚至是长得很好看。

只不过,这些长得好看的聪明人里面,还要分出正邪忠奸罢了。

我们的历史上,那些德才兼备的美男子和美女层出不穷。

比如人人都熟知的美男子潘安、宋玉,西施、王嫱等四大美女。

向大家提一个问题,除了上述的这些,大家都稔熟的美男子和美女,还有没有更高境界的美男子和美女?

答案是有的。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尊称那些“怀天心,施德养”的美男子和美女,为君子和美人(佼人)。

华夏族的道德观认为,男人和女人最好的关系是君子配美人。

这些最极致的君子和佼人都有谁呢?

只有厚土,才能长出参天大树,只有文脉的传承,才能圣贤辈出。举几个例子,比如老子,庄子,嵇康,屈原;比如妇好,秦良玉......

天师老子有多美呢?

根据太史公《史记》的记载,老子活了两百多岁。老子的年纪比孔子大很多,但是汉代壁砖画上的老子却比孔子还年轻。

孔子曾经多次向老子请教周礼。有一次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孔子回去后,和弟子们说:“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而上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就像龙一样。”

庄子有多美呢?要想知道庄子有多美,得先理解庄子。

如何理解大圣人庄子呢?答案是,能理解庄子的人到今天为止,应该没有几个,因为只有高度相当的人,才能互相理解。

庄子的高度有多高呢?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庄子是所有高人里面最高的那一个,是所有伟岸的精神贵族中最伟岸的那一个。

庄子不仅自己精神伟岸,还号召所有的人和他一起伟岸。

庄子就是那个和造物主般配的人,和造物主谈恋爱的人。

造物主说:“你是那么的纯粹,你是那么的美,你不知道,我有多么的爱你。”

又有几人能理解嵇康呢?嵇康的精神有多高贵呢?

嵇康是那个时代的士人精神领袖,如果论才能,嵇康就是那个时代的“孔子”。

王夫之曾评价说:“孔融死而士气恢,嵇康死而清议绝。”

嵇康有多美呢,有一次,一个樵夫在山里砍柴,看见嵇康的儿子嵇绍,以为看到神仙,看得都入了神,忘了砍柴。有人见此情景,就说他:“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你是没见过他爹。”

屈原有多美呢?屈原说我乃高祖苗裔,我血统高贵,我名字高贵,我生而神灵,我长得美,我的思想和精神更美......

屈原和嵇康一样,都是卫道士人,都是以身殉道,都是死于精神高贵和思想洁癖。

还有那曲随主人一起永远消失的千古绝唱《广陵散》。

美人妇好,她是商王朝帝武丁的妻子。

妇好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朝,主持国家祭祀,多次征伐平定叛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

妇好只是众多“德足以怀远”的美人代表之一。

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大家闺秀,这些万里挑一的佼人们,以她们不世出的卓越才情,撑起一个个家族,历经几百年长盛不衰。

还有美人秦良玉将军,戡乱保彊,屡立战功,是中国第一位记入正史的女将军。

毛主席说过:“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说得多好啊。

国父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也是君子般配美人的绝佳典范。

这些身怀帝王之学的崇高先圣们,就像天空中的星宿一样闪耀着,璀璨着,对现世的人们起到楷模和垂范的作用,并给人以伟大的精神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