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妈:我们能送给一个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就是让他能在困境时拥抱希望,能在风雨中心系阳光。 作者:薇薇安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近日,刷到了一条超级振奋人心的视频。 视频里,常德某4岁男孩参加平衡车比赛,起步就不慎摔倒。 摔倒后,旁边的孩子又不小心踩了男孩一脚。 男孩不哭不闹,迅速爬起,奋起直追,最终逆袭率先冲过终点获得了冠军。 评论区里,网友纷纷为男孩点赞,表示希望自己也能养出同款励志坚强的娃。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所谓强大,是懂得克服内心的脆弱和恐惧,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那些拥有反脆弱能力的孩子,不一定能赢在起跑线,但一定可以笑着冲过终点线。 一个孩子最宝贵的能力,就是反脆弱 在《圆桌派》节目中,马末都和李玫瑾教授都强调要培养孩子“厚脸皮”的性格,让孩子“脸皮厚一些”“心理承受力强一些”,不做温室的花朵,才能更好地承受人生路上的风雨。 比如,当乒乓球,纸团和玻璃球同时落地,玻璃球直接碎了,纸团不碎但原地静止,只有乒乓球触底反弹,跳得最高。 拥有反脆弱能力的孩子,总是能在困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挫折中看到机会,在低谷中保持希望,从而借由外界打击让自己更强。 玻璃心的孩子,最容易受伤 20岁的崇州女孩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选择了复读。 为了出人头地回报父母,复读了一年后的她再次参加高考,结果是距离理科三本线还有6分差距。 得知成绩以后,女孩万念俱灰,觉得世界都塌了。 她找到一瓶农药,并猛地灌了几口,而后便离开了家。当家人找到她时,女孩已奄奄一息。 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女孩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 在给爸妈留的遗书里,女孩写道: “爸,妈,我对不起你们,这一世你们的恩情我无法回报,只有我死了,你们才能轻松点。” 女孩以为这样做能让父母轻松点,但不想这却成为父母一生中的痛。 前不久,一名16岁男孩小郗在上海实习,因为领导批评心里委屈,拉黑母亲后出走失联。 在拉黑妈妈之前,男孩给妈妈发微信,说自己白天在车间里工作的时候,犯了错误,然后遭到了主管负责人的批评,他告诉妈妈说自己想回家。 妈妈耐心安慰之后,男孩仍执意坚持要回家。 反常的态度让妈妈觉得不对劲,但再问下去,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拉黑了。 心理脆弱的孩子,面对一次性或者暂时性的失败,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一辈子已经完了。 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经常会选择一些极端的手段来伤害自己和家人。 很多家长都见过这样的孩子: 乐高玩不好开始摔玩具; 眼看桌游要输了,马上要求重来一次; 学校里受到两句批评,回家都不想吃饭; 和好朋友闹个矛盾就哭得不能自已…… 扛不住事,玻璃心,输不起,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 一点小挫折就悲观绝望,一点不顺心就歇斯底里。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为孩子遮风挡雨保驾护航,事实上,只有教会孩子面对风雨,才能让他们在人生低谷处,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 反脆弱教育,让孩子真正变得强大 美国教育学家Angela Duckworth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坚毅,反脆弱的能力,是决定一个人的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比智商,成绩,家庭收入等其他因素影响都大。 我们究竟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反脆弱能力呢? ①包容孩子的错误。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首先要从包容孩子的错误开始。 孩子做错题,爸爸大吼:“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题,数不一样就做错了?” 孩子:“爸爸你别着急。” 爸爸:“你别喊我爸爸,我没你这样的女儿。” 爸爸越急,孩子越错。孩子越错,爸爸越急,这样的氛围也令人窒息。 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会产生畏惧错误不敢出错的脆弱心理。孩子觉得,只有我不出错,父母才会爱我。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的做法,决定了孩子对待困难的心态。那些看似平庸的“笨小孩”一样可以成功,一样配得上我们的爱。 ②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强调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 成长型心态与固定型心态相对,成长型心态的人相信通过勤奋和努力,可以变得更聪明能干。 固定型心态的人认为智力能力都是天注定,再努力也没有用。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就具备成长型心态。 别人脑子里想的都是丢脸不丢脸、划算不划算,许三多从来不思考这些。 他觉得都是机会,什么都敢试,什么都敢报名,就不断地学习,傻傻地坚持。 当然,最后也获得了回报。 ③挫折教育,重点是教育而不是挫折。 现实中,为了让孩子的心理不那么脆弱,很多家长一味让孩子吃苦或者吝啬对孩子的肯定,他们觉得这样就是挫折教育。 蛋蛋的妈妈,孩子考得好的时候说“没什么好骄傲的吧,又不是第一名”。 孩子考不好的时候又对孩子说“你看,我没说错吧,上次你是蒙的,这次没考好吧”。 这样的严厉在她眼里,是在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抗击打能力。 实际上,挫折教育,是要先感受挫折,然后教会孩子从挫折中总结原因找对方法,积极应对和化解,从而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要求学生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 为了帮助学生能适应打工,老师早就分析了各种可行的谋生手段和可能会面对的困难,并且给家长开会,要求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 挫折教育就像是一次心理上的“荒野求生”,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去为难孩子,而是在他遇到挫折时,适时倾听,适当引导,帮助孩子获得抗击打的精神力量。 生活就是鲜花和荆棘并存。 迈不过去的挫折叫做坎儿,迈过去的就是向上的台阶,这些台阶决定了孩子最后的人生的高度。 季羡林曾说:“未来的路并不会比过去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道路前方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我们能送给一个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就是让他能在困境时拥抱希望,能在风雨中心系阳光。 既能细嗅蔷薇又能披荆斩棘,拥有不可替代的反脆弱能力。 愿每一个不会被压垮的孩子,都能成就最棒的自己。 作者简介:薇薇安,富书专栏作者,海归地产女,兜里有糖,眼里有光,心里有希望,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