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远美食:桥尾腊肉

 冬不拉拉 2022-04-28


图片

图片

文化故事

相传清朝时期,炉桥集市一卜姓屠户误斩猪尾,正愁不知如何售卖,但见猪尾带肉形状像一把带穗的团扇,十分有趣,腌制后取名“桥尾”。此菜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曾为宫廷贡品。其肉切片,晶莹透亮,红白相间,宜蒸宜煮,开胃适口。

天下腊肉名堂不少,多以五花肉为主料,也有腊猪头肉的、腊槽头肉的、腊猪蹄猪肘子的、腊猪肝和肥膘的,甚至还有腊整猪的,唯有安徽定远炉桥镇专腊猪屁股;做成了就叫桥尾腊肉。


图片


食材构成

主料:猪臀肉

辅料:精盐、料酒、生姜、花椒、葱、白酒、白糖

选材自然是坐臀。环切之后,正面状如团扇,拖曳一根翘尾。这块大肉,除了半截尾骨,其余尽是玫瑰红和羊脂白,看起来非常丰润。


图片

一番腌制,几度晾晒,这一盘“美臀”就名副其实了。当然,腊肉是用来吃的;桥尾腊肉可蒸可煮,口感是十分的好。

图片

有一道冰糖炖桥尾,辅之以冬笋,要害在于提鲜的冰糖。若一时寻不到冬笋,可以定远的三和萝卜替代,味道也是不丑。每次品尝,我的味蕾都十分活跃,胃口大开得不像话,吃相肯定也是不好看的。想想也是,美食当前,鬼才愿意咬文嚼字。

图片
图片

这桥尾之桥是怎么回事?桥是炉桥的桥。曹操曾在此建炉铸器,冶溪滨、石桥旁有炉百座,因此得名百炉桥,简称炉桥。炉桥是千年古镇。

图片

桥尾腊肉为镇上的卜姓屠户独创。清代,卜姓人家来到炉桥做屠宰行。行会有规矩,外姓人若想在此立足经营,需过“下油锅捞秤砣”这一关。卜姓家族出了壮士,经受住了考验。

图片

古镇鼎盛时期,市面有上百个肉案,行业竞争可想而知。卜姓屠户在皮厚、肉丰、油多的定远黑猪身上另辟蹊径,一做,便做出神形俱佳的桥尾腊肉。后经古镇的水旱码头远扬声名,直至成了朝廷贡品。我觉得,怪了不起的。

图片

卜,作姓氏时念bu(补,上声),也念bo(如萝卜,轻声),通仆时就念pu(如仆人,阳平)。但是,在炉桥方言里,这个字念pe或be,去声。卜,一竖一点,象形地看,可以视作独一无二。

图片

我们口口声声说桥尾腊肉,非遗传人卜修孝师傅说:我们家叫它“翘尾腊肉”。自有另一番说道。

工艺流程

取定远当地猪臀部带尾骨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盘;将料酒、生姜、花椒、葱、白酒等辅料制作成秘制调料;在肉盘中放入秘制调料进行腌制;将腌制而成的桥尾切盘即可食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来源:定远县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编辑:刘礼晴
本文责编:杨兴梅
本文审核:谢   军
本文签发:王   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