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少爷︱读万吉星诗文有感

 37度悦读 2022-04-28

万吉星

     云南巧家人,当过医生、乡镇干部,现居昆明,供职于云南省文联。文学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小说月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领导科学》等刊,有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选载。

读万吉星诗文有感

文/龙少爷

        读完万吉星发表在云南信息港云之南社区的“乡下诗人”一贴,我第一次有一种想写评论的冲动。

        万吉星所生活的巧家是我人熟知但没去过的地方,我对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两个人:一个是我大学时的老师徐明清教授,一个则是时任巧家县卫生局的副局长兼县人民医院院长习明俸医生。由他们我知道了在云南东北还有这么一个仿佛世外桃源一样的好地方,依水临山,风光秀丽。也吃巧家有名的石榴,尝了巧家最甜的小碗红糖。现在我又有缘认识了来自巧家有才子万吉星。

        阿星和我同属一个系统,自己心中认为的白衣天使,但由于现正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大部人对我们的印象是拿红包、吃回扣、没钱不治病,岂是一个冤字了得,但又能怎样。唉,痛苦的行业。

        从阿星的文与诗来看,我更喜欢文一些,他的散文清新、平和、朴实,想是纯朴山居生活,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永不放弃》《书缘》等文章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我也做了父亲,女儿快有两岁,天天让我爱不释手。自从她出世的那一天起,全家十多个人就围着她转了,一次她只有一丁点感冒,爷爷奶奶就从思茅赶来,外公外婆就从曲靖上来,就像天都掉了下来,弄得鸡犬不宁。所以我非常能理解阿星的痛苦和绝望,能理解他在孩子病重的时候,决定对孩子永不放弃,不惜倾家荡产,只要能延长孩子一天的生命,也就多了一份生存的希望:“我为你写下了这篇短文,就是想告诉你,儿子,你要坚持下去,也许奇迹会在你的身上出现,也许光明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儿子,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永不放弃,我永远不会放弃你,你也永远不要放弃生存的希望......”(《永不放弃》)。读完全文我不觉两眼湿润,父亲,多少痛苦和压力需要承载,不能说,只能做,把生活全部压在身上,多么艰难阿。在写此文,阿星用短信告诉我,孩子已经走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既为那幼小的生命难过,又为他感到幸福,有这样的父亲,短暂的生活也非常有意义。对于阿星,这也许也算是一种解脱,保重,生命之舟会走入下一段风光秀丽的河流。《永不放弃》让我对亲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如果是我,我将如何?

        我和夫人都是爱书人,前几天搬家,最多的东西也就是那些学生的书,对于我来说,不怎么会爱护书,但是家中哪怕书再破,我也不会丢掉。所以在阿星笔下看到许多有趣而相似的经历。“三四元钱,竞已能买到《简·爱》《呼啸山庄》等名著,书是旧了点,但内容还不都是一样的,把旧书淘回家,拂去上面的尘土,找张纸包装一下写上名字便成了自己的藏书。订不起报刊杂志,便到挑水巷的旧书摊上去买过期的《诗刊》《人民文学》,五毛钱一本,每次去都要捧回一大撂,然后分期装订起来就成了合订本”(《书缘》)。我家里很多的《十月》《啄木鸟》等是这样收集起来的;我最高兴的就是那些套五角丛书,花了许多精力在张官营、人民西路、豆腐营等地的旧书摊上花了许多功夫才收集起来的。

        由于阿星对生活进行了多层次的观察和阅读,在生活方式、爱情、亲情等方面对认真进行了思考,继承中华民族农民的质朴、本实的优秀特点,诗歌多是歌颂家乡美丽与父辈们的美德,也有发掘生活背面的内容。

        不管是在诗还是散文中,乡村都是阿星重点讴歌的对象,“夕阳西沉/唠唠叨叨的婆娘们/又如约坐在黄昏的门槛上/用长长的麻线/纳出一片乡野的宁静/老人们悠闲地蹲在田边地角/搓碎夕阳金黄的余辉/愉快地装进烟锅/品味着庄稼嫩绿的长势”(《乡村黄昏》),这样的淡泊,是太多在城市生活的人梦中家园,可是他们放不是的东西太多了,难得有:“在这儿你不必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是否得体,不必留心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有伤大雅,高兴了你可以对着大山大声吼叫,恼了你可以骂一声娘气操一句祖宗,一切都是那样的纯朴自然”(《感悟乡村》)的思想境界,不过,乡居的人们心中最喜爱的也许也是城市热闹的日子。

        父亲是阿作品的一个重要寓象,在他自认为的代表作有两首诗写得最为突出,“跟随父亲佝偻的身影走进包谷地/去呼吸一口清新的大自然/一把祖辈传下来的锄头/把我种成滇东北高原上的一株包谷/从此父亲开始精心培育这株优良品种/经历了十九个春秋的辛勤耕耘/父亲瘦了包谷比他还高/所有挥洒的汗滴凝结成一颗颗包谷籽/为了感谢父亲/我用诗歌酿造了一碗包谷酒/所有的辛酸都沉淀在包谷地里”(《走进包谷地》),廖廖数语,几乎写出了父亲的全部,佝偻的父亲在岁月之晨写着沧桑的历史和创业的记忆。“一个个辛酸的日子/从你黝黑的脊梁上跌落/你把长鞭甩得山响/抽打着艰辛的生活/却不知岁月悄悄溜上额头/在那儿默默耕耘着/犁破了青春/把一撂撂酸楚的陈年旧事/挂满眉梢”(《父亲》)。父亲是沉默的,太多的岁月压得他差不多失去语言,额头找不到青春的痕迹,这就是标准的父亲,勤劳是他们的外表,朴实是他们肉体,不屈则是他们的骨骼,面对艰辛,他们总是咬着牙迎难而上,而不抱怨什么。

        爱情也是阿星重要的主题,他用这样的语言写到:“我在包谷洋芋和唐诗宋词的缝隙里/栽种沉甸甸的诗行/以春种秋收锅碗瓢盆为主题/用瓜果蔬菜五谷杂粮作意象/任凭古老的方块汉字抵达躁动的心灵/一如犁铧深入黄土地的内部/翻垦出埋藏已久的情感/也许我不该/痴情地把你的身影/嫁接在我孤独的相思树上”(《孤独的相思树》),非常有乡土味,给人一种清鲜的气息。

        也许是阿星受到了一些打击,在他的作品中也有灰色的一面,特别是他对城市的看法,如他在告别城市中这样写到:“摩天大楼自豪地撑起城市的面子/阳光是被赶走的诗人/委屈地蹲在高高的楼顶上抒发忧伤/许多贪婪的谎言游荡在十字路口/向着刚从车站里出来的外地人/虎视眈眈/走吧/告别这个被风沙和垃圾侵占的城市/包治淋病梅毒的传单/歪歪斜斜贴满城墙和电杆/在生活这块大荧屏上/显示城市的累累伤痕/这个城市疯了/所有的鸟群都被笼子囚禁/所有的鲜花只在屋内向私人开放/人们步履匆匆/日子在上下班的齿轮交错中/被一点一点碾碎”,城市的日子是有些灰色,城市人情在忙碌间有些淡薄,城市的外面有些脏乱,但是城市也有许多的人心在跳动,不要把所以的不幸归结于形式,阿星,要学会看穿事物背后隐藏着的美丽。

        “生活平平淡淡,作品也委实平凡,无哲言警句,无清辞丽句,只用平凡的文字,写平凡的事物,写平凡的我和眼中平凡的世界”(《书缘》),部的来说,阿星正是这样一个人,语言平实、质朴,没有浮躁之气,用普通的口语诉说了真正厚重和疼痛的东西,对比方阵太多无病呻吟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浅薄和轻浮。

        注:龙少爷,供职于云南省卫生厅,云南信息港云之南社区版主,长期致力于中华骨髓库的义务宣传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