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学会了这些内容,你也是一个标准的中医按摩师了

 河洛娃 2022-04-28

一、中医按摩的历史发展

在我国按摩流派很多,还分道家和医家。其实从治病救人的角度上讲,都是一种医术。按摩始于远古有史书记载的是,我国隋代即列按摩官医,设立了按摩科。到了唐代盛及一时,在宋代停滞不前,到了明代又被重视,把它列为中医十三科之一,并向治疗儿疾方向发展。明代真的很牛,还出了不少名医,象李时珍、缪希雍等人。在重文轻武的宋代,停止不前。至清代,随《医宗金鉴》的编写,反而有不少按摩专著相继问世,使按摩技术得以传播发展。

二、中医按摩特点

1、诊断:望、闻、问、切。八纲辩证,脏腑辨证。(内容过多省略)。重点:如果某人发病,那么对应十二经运行时间,就清楚他是那个脏腑出了问题。然后对应这个经络按摩或用药,都能收到治疗效果。

2、治病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虚中夹实,先补后泻;实中挟虚,先泻后补。注意应随症施用。

(在虚中夹实,先补后泻,的治疗方法,与金代名医刘河间,用药物治疗病人相同。当时,他遇到一个身体非常虚的病人,而治疗这个病人得用泻法。如果此时,刘河间上来就给病人用泻下法,那么这个病人,很可能就交代在这了。那么刘河间是怎么做的呢?他是先用熟黄牛肉,补这个病人的脾胃,等这个病人身体素质上来了,他才给这个病人用的泻下之药,将病人的病治好了。这样做有个好处,叫去邪而不伤正。所以,有些医生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借鉴。)

3、取穴方法:循经取穴,选穴治疗。分为取阿是穴,远部取穴,近处取穴,局部取穴,远近配穴。

三、按摩手法的训练

1、练手腕法:

1)、穿腕:以左右手上下如交叉状,手指若攫取物状。上边手顺下边手的食指边向下转,下边的手随即翻上来,往下转,互相如梭状,分叉穿换。这样练习可使指、腕、肘、手臂的力量增强,运转灵活。

2)、拷腕:两人面向内对立,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两手相交,弯曲食、小、四指,互相扣腕后外侧,互相较劲。这样练习,可增加腕臂各部的力量。

2、掌力练法:

1)、拧棍:两人面向内对立,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用圆滑的木棍(棍长一尺多,直径一寸)一条,各握木棍一端,握紧握牢,两人同时用力向内往下拧转。这样练习可增加掌力。

《练习要点》:穿腕式是单人练习法,拷腕式和拧棍式是双人练习法,必须合作。双方慢慢地用力,慢慢的增加力量,不要突然用猛力,以防止对方的筋被挫伤。力量大的,应照顾力量小的。

3、手指练习法:

1)、将自己的右手食、中指和无名指(或左手),按在自己大腿的肌肉肥厚处,向左旋转,力量均匀,不要忽轻忽重。初练时不要用力,手指有酸痛感,仍继续锻炼。坚持练习日久,手指酸痛感即可减轻。

《练习要点》:手指按住部位,不可移动。

2)、将自己双手放在桌子上,有节奏的依次从拇指到小指,来回有节奏的弹奏,如此反复,以练习手指的控制力和灵活性。

4、手敏感性练习

1)、纸下放一针,用手去摸感针的位置、大小。后逐渐在针上加纸。以此练习手感。

四、按摩补泻调等的说法:

1、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2、轻按为补,重按为泻。

3、快为泻,缓为补。

4、时间短为补,长为泻。

5、一来一返(即一补一泻),视为调(也可称之为平补平泻)。

五、按摩手法的顺序:

1)、一般是先上肢,次头面,胸腹,腰背,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

2)、除急救外,强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最后操作。

六、十二正经经络流向图及各经络主治病症

十二经络图

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文章图片1

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文章图片2

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

文章图片3

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文章图片4

5、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文章图片5

6、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文章图片6

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文章图片7

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文章图片8

9、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文章图片9

10、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文章图片10

11、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文章图片11

12、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文章图片12

13、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文章图片13

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文章图片14

七、中医按摩手法:

中医按摩的手法很多,大体上有以下手法

(一)、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图1-1,图1-2。)

文章图片15

图1-1 拇指推法

文章图片16

图1-2 食中指推法

2、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图1-3)。

文章图片17

1-3 旋推法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倒,或食、中指指面,从穴位向两旁做分向推动,或做“八”字形推动。分推法又称分法。(图1-4)。

文章图片18

图1-4 分推法

4、合推法:又称为合法。是用两拇指螺纹面,从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图1-5)。

文章图片19

图1-5 合推法

《动作要领》:

1)、推法操作时,上肢要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弯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切忌左右不稳。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形。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而深透。

4)、注意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5)、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来,但比摩法运用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相似,但有区别,领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要准确掌握运用。

6)、操作时,一般辅以葱姜汁、酒精、润滑油等为介质。

《临床作用》:

1)、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保赤推拿法》:“分者,医以两手之指,由经穴划向两边也”,“和者,医以两手之拍由两处经穴,合于中间一处也”。

2)、《推拿仙术》:“推者,医人以右手大指而蘸汤水于其穴处向前推也。”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之为拿。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图1-6)

文章图片20

图1-6 拿法

《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是从按法演变而来,但是与按法不同,按法是按之不动,而拿法是多指端相对用力而揉动。

《临床作用》:

1)、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常用于颈项、肩部、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参考资料》:

1)、《秘传推拿妙诀》:“拿看,医人以两手大指或各指于病者应拿穴处,或掐或捏或揉,皆谓之拿也。”

2)、《推拿指南》:“按者,此法亦名拿法,……一用右手中二指,相对着力合按之。”

(三)、按法:是指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掌心(根),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揿压,一压一放地反复进行,称之为按法。(图1-7)

文章图片21

图1-7 掌按法

文章图片22

图1-7 指按法

《动作要领》:

1)、指按时,手握穴拳状,四肢自然弯曲或放松,拇指或中指伸直,指端着力在穴位上,逐渐向下揿压。

2)、掌按时,腕关节微背曲,蓄力于掌,掌心或掌根向下揿压。

3)、本法用力要缓和渐进,切忌粗暴。本法常与揉法配合应用。(就是按完穴位后,要用揉法去散。)

4)、指按法常用于“点”状穴,如屈中指指间关节,以指端叩击穴位,以指代针,亦称为指针法。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和穴位。

5)、掌按法常用于“面”状部。

6)、为了加强按法的效应,提高临床效果,按法常与揉法组合,形成按揉法,这种复合性手法,常常需要润滑剂。

《临床作用》:

1)、具有通经活络,开通闭塞,袪寒止痛作用。

《参考文献》:

1)、《医宗金鉴》:“按者,谒以手向下抑之也。”

2)、《素问.举痛论》:“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止痛。”

(四)、摩法:医者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掌面,放在穴位上,以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为主功,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抚摩动作,称之为摩法。(图1-8,1-9)。

文章图片23

图1-8 掌摩法

文章图片24

图1-9 指摩法

《动作要领》:

1)、肩臂放松,肘关节微曲,指掌着力部分随腕关节主动屈伸、旋转,动作要协调。

2)、指掌在体表做环旋抚摩时,不要带动皮下组织。

3)、根据病情和体质,注意掌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达到治疗的补泻效果。

4)、用力柔和和自然,速度均匀协调,压力要大小适当。

5)、摩法常用于胸腹部“面”状穴。指摩一般适用于头面等部位,而掌摩适用于胸腹胁肋等部位。

6)、本法与揉法有严格区别,以轻而不浮,但不吸定体表穴位。它与旋推法和运法动作相似,较旋推法轻,而比运法重,主要是按旋穴位面积较大。

7)、前人在使用摩法时,常配合药膏之类,故有膏摩之称。古文献中有缓摩为补,急摩为泻之说。今人使用,亦有参考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而用,需要了解。

8)、本法操作时间较长!

《临床作用》:

1)、具有理气活血,消积导滞,消肿退热,温中健脾的作用。

2)、本法对肠胃疾患最为有效,对急性扭伤,可用摩法消肿。

《参考文献》:

1)、《石宝秘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

2)、《厘正按摩要术》:“周于蕃曰:按而留之,摩以去之。又曰: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较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宜遵〈石宝秘录〉摩法,……”,“摩法,前人以药物摩者多,……其后推揉运搓摇等皆从摩法体会而出之。”

(五)、揉法:医者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穴位,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屈伸、旋转为主动,或以腕关节回旋活动为主动,带动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活动,称之为揉法。指揉(图1-10,图1-11,)鱼际揉(图1-12,)掌根揉(图1-13)

文章图片25

图1-10 食中指揉法

文章图片26

图1-11 拇指揉法

文章图片27

图1-12 鱼际揉法

文章图片28

图1-13 掌根揉法

《动作要领》:

1)、操作时,压力要均匀着实,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律感。

2)、指揉时,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屈伸作旋转为主动,鱼际与掌揉时,以腕关节的回旋活动为主功,来带动前臂,肩和上臂宜放松,吸定于穴位而不在皮肤上摩擦,要使该处皮下组织,随着揉动而逐步产生微热感。

3)、不同于旋推、摩法和运法,着力面用劲要大些。

4)、常用于“点”状穴,操作时可配合使用润滑剂,既可保护皮肤,又可增强疗效。根据病情,可二指并揉和三指同揉。适用于全身部位。

5)、鱼际和掌揉法用于“面”状穴。

6)、操作时,可根据病情需要,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以达到补泻的疗效。

《临床作用》:

1)、很消肿止痛,祛风散热,调和气血,理气消积。

2)、主治脘腹胀满,便秘泄泻等肠胃系统疾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尤佳。

《参考资料》:

1)、《厘正按摩要术》:“周于蕃曰:揉以和之。揉法以手腕转回环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生出者。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虞也。”

2)、《幼科推拿秘书》:“揉涌泉,……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六)、运法:医者用拇指或食、中指指端在穴位上作由此及彼的弧状或环形运动,称之为运法。(图1-14)

文章图片29

图1-14 运法

《动作要领》:

1)、运法操作指面一定要贴紧施术部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是用指端在体表穴位上,做旋转摩擦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2)、频率每分钟80~120次。

3)、常用于面或线状穴,一般需配润滑剂为介质,亦可用于点状穴。

4)、手法操作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

《临床作用》:

1)、理气和血,舒筋活络。

《参考资料》:

1)、《推拿仙术》:“运者医人用右手大指堆也……,周环旋转故谓之运。”

(七)、掐法:医者用拇指垂直用力,或用指甲重刺患者某处或穴位,称掐法。图1-15

文章图片30

图1-15 掐法

《动作要领》:

1)、手握空拳,伸直拇指,指腹紧贴于食指桡侧。

2)、用拇指指甲逐渐用力,垂直掐压穴位,掐时缓缓用力,切忌爆发用力。如掐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督脉上的人中(即水沟穴)等。

3)、应用时,可重刺激穴位,但次数少,一般可不用润滑剂,但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常在穴位上,继用指揉法,以缓解不适。

《临床作用》:

1)、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清热解毒等作用。应用于昏迷、急救等。

《参考资料》:

1)、《厘正按摩要术》:“掐由甲入,用以代针,掐之则生痛,而气血一止,随之揉继之,气血行而经络舒也。”

(八)、捏法:医者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图1-16),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图1-17)

文章图片31

图1-16 捏法

文章图片32

图1-17 捏法

《动作要领》:

1)、拇食二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拿皮肤,次数以及用力大小要适当,且不可带有拧转。提拿皮肤过多,则手法不易捻动向前,提拿过少,则易滑脱停滞不前。

2)、操作时两手交替进行,不可间断,捻动须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3)、捏脊方向须根据病情,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

4)、捏法俗称“翻皮肤”“擀皮”。主要用于背脊“线”状部位,因为能在背脊部治疗疳积等,故称为“捏脊疗法”,对疳积有显著疗效,又你为“捏积疗法”。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根据病情需要,在捏脊过程中,可以一一提拿膀胱经的有关俞穴,刚可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作用》:

1)、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镇惊安神的作用。

《参考资料》:

1)、《肘后备急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为止,未愈更为之。”

(九)、搓法:医者用双手掌心挟住一定部位,相对交替用力作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图1-18)

文章图片33

图1-18 搓法

文章图片34

图1-18 搓法

《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掌相对用力,前后交替摩动。

2)、动作要协调,柔和,均匀,摩动快,由上向下移动缓慢,但不要间断。

3)、主要应用于四肢,躯干和两胁肋部。

《临床作用》:

1)、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的作用。

《参考资料》:

《厘正按摩要术》:“周于蕃曰:搓以转之谓两手相合而交转以相搓也,或两指合搓,各极运动之妙,是以摩法生出者。”

(十)、摇法:用左手(或右手)托扶关节近端,右手(或左手)握住关节远端,作较大幅度转运或摇动,称为摇法。(图1-19、图1-20、图1-21)

文章图片35

圆1-19 上肢摇法

文章图片36

图1-18 下肢摇法

文章图片37

图1-18 头摇法

《动作要领》:

1)、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稳定,用力宜轻松。

2)、摇动的方向和幅度,须在生理许可的范围之内。

《临床作用》:

1)、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稳定,用力宜轻松。

2)、摇动的方向和幅度须在生理许可范围之内。

《临床作用》:

1)、主要用于人体各关节处,有舒通经络,促使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2)、寒证往里摇,热证往外摇。

《参考资料》:

1)、《厘正按摩要术》:“周于蕃曰:摇则动之。又曰;寒证往里摇,热证往外摇,是法也,摇动宜轻,可以活经络,可以和气血,亦摩法中之变化而出者。”

(十一)、捻法:用拇、食指螺纹面捏住一定部位,做相对用力捻动,称为捻法。

文章图片38

图1-19 手指捻法

《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腕端平。

2)、拇、食指面相对用力,捻动时要灵活,用劲不可呆滞。

《临床作用》:

1)、一般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具有滑利关节,消肿止痛作用。常与其他手法相配合,治疗指(趾)间关节的扭伤而引起的疼痛、肿胀,或曲伸不利等症状。

《参考资料》:

1)、《医宗金鉴》:“再捻筋结,令其舒平。”

(十二)、拍法:医者五指并拢,用屈曲的掌面拍打体表,称之为拍法。

文章图片39

图1-20 拍法

《动作要领》:

1)、肩、肘、腕关节放松,掌指关节微屈。

2)、腕关节做轻微屈伸动作。

3)、拍时须轻重适度,有节奏感。

《临床作用》:

1)、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和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十三)、擦法: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选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称为擦法。

文章图片40

图1-21 擦法

《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不论是上下方向还是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还歪斜,往返距离要拉得长些。

2)、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力压,以免擦破皮肤。

3)、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以透热为度。

4)、治疗部位要暴露,并涂些润滑油,即可防止皮肤擦破,又可增高局部皮温。

5)、擦法使用后,一般不要在其部位再使用其他方法,否则易致皮肤破损,

6)、擦法一般放在治疗最后进行。

《临床作用》:

1)、本法是一种柔和湿热的刺激,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 脾和胃,提高局部体温,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环的作用。

2)、掌擦法温度较低,多用于胸胁及腹部,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及消化不良等多用本法治疗。

3)、小鱼际擦法的温度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臂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肢体麻木,伤筋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4)、大鱼际擦法的温度中等,在胸腹,腰背,四肢等部位均可应用,适宜治疗外伤、瘀血、红肿、疼痛剧烈者。

5)三种方法可以配合变化使用,不必拘泥。

(十四)、捣法:用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为捣法。

文章图片41

图1-22 捣法

《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捣击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动。

2)、捣击时位置要准确,用力要有弹性。

《临床应用》:

本法相当于“指击法”,或相当于“点法”中轻点一类的手法。常用于安神宁志。

《参考资料》:

《推拿三字经》:“自天庭到承浆各捣一下,以代针法。”“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捣者打也,”

(十五)、扣法:用大指、中指或大指、食指作半月形,扣住两穴位或两部位运行之。适用于胸腹部、背部和四肢。

文章图片42

图1-23 后背扣法

文章图片43

1-23 扣法

(十六)、拨法:按之不动为拨法。分拧拨,顶拨,提拨,仰拨,俯拨。

文章图片44

图1-24 拨法

文章图片45

图1-24 上肢拨法

1)、拧拨:适用于腹部任脉旁开穴位。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指,并按两穴位,食指和中指向右旋引,同时大指乘势挑送。(实际上左手也行)。

2)、顶拨:适用于背部。用两手的大指端,顶按住两个穴位的筋,顺其筋势,慢慢地向下拨弄至适应部位。

3)、提拨:适应于此背部。用两手大指,插于相同部位,扣住这个部位的筋,向上拨动。

4)、仰拨:适用于臂,腿部,分筋法。用食指和中指托按住某一部位的筋,顺筋势,由外侧或内侧慢慢地搬动到某适应部位。(食指和中指的力有向上托的劲)。

5)、俯拨:适用于臂,腿部,分筋法。用大指按住某一部位的筋,顺筋势,大指向外侧慢慢地搬动到某适应部位。

(十七)、颤法:用指端或手掌按压在治疗部位上作连续不断的有节律的颤动。

打法(寒者打热之)等手法。

八、全身按摩穴位顺序:

上肢:合谷——阳溪——阳谷——外关——曲池——小海——肩俞穴——中府

头部:百会——四神聪——头维———神庭—上星——印堂——推坎宫——开天门——鱼腰——晴明——四白——迎香——人中——承浆——太阳——听宫——颊车——地仓——猿猴摘果——搓耳——捏外耳轮——内耳轮——食指捏神门——心——肝——肾——肺——耳垂——鸣天鼓——风池——风府——天柱——大椎

督脉及躯干、下肢:拿揉颈部斜方肌——拿肩井——天鼎——缺盆——头斜扳法——阑门——水分——建里——气海——关元——带脉——左章门——左梁门、右石关——巨阙——左幽门——上脘、中脘、建里(三穴并按)——阑门——天抠——气海并推三把——引气归元——带脉三阴交齐放法

下肢:冲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犊鼻——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

后背及下肢:大椎——肩外俞——天宗——附分——魄户——膏盲——神堂——譩譆——扣肺俞——拨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穴位好学,最关键的还是手法!!!

九、按摩的作用:

1、疏通经络,宣通气血

经络不通,才造成了气血的郁滞。按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按摩的手法,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从而治疗疾病。

2、驱风散邪,松解粘连

由于风寒湿侵入,可使身体局部发生炎症或血肿,使肌腱、韧带、关节囊等形成粘连,造成功能障碍。通过按摩手法,可松解粘连,使关节功能正常。

3、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由于外伤,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局部刺激其血管产生痉挛。按摩能消除血管紧张,增加血液循环,加速水肿瘀血早日吸收。

4、解除肌肉痉挛,神经压迫

有些疾患是由于肌肉痉挛继而压迫神经而引起的,由于解剖变异而引起的梨状肌或前斜角肌等综合症,可通过按摩手法解除痉挛,使神经症状缓解。

在实践中,个人感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禁忌,中医按摩也一样。如能将它与其他治疗手段适当配合,方能显示出按摩特有的疗效。

十、 中医按摩禁忌症:

1、有传染病或溃疡性皮肤病者

2、各种传染性疾病:丹毒、脓肿、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3、各种恶性肿瘤疾病

4、妇女妊娠期或产后尚未恢复健康者

5、骨折脱位在固定期间者

6、严重心脏病,精神病患者

7、其他不宜按摩的病症

文章图片46

十一、总结:

中医按摩是一种既可治疗疾病,又可以增强身体素质的医疗手段。中医按摩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药物器械使用。在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伤科应用的非常广泛。适应于:术后康复、关节脱位,扭伤,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面部神经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肩、背、腰、膝部位的疼痛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