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出固有思维的盒子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4-28

    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定位定型。比如一名经常出入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白领,那么无论外形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会下意识地往这一形象上靠拢,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女士穿职装化淡妆。久而久之,每个人都会形成一种习惯,如果偶尔做一些不符合内心形象的事情,就会觉得不适应。这种习惯会限制住自己的思维,现在社会强调创新,需要我们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从多元角度来思考。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给自己下定义,贴标签,定位“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往往可以一眼就分辨出谁是老师,谁是企业家,谁是家庭主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的盒子”的作用,这里的盒子是指一种思维的局限。我在情绪管理的文章(可参见公众号情绪管理的短文)中提到人类的大脑按动物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分为“爬行动物脑”和“智人脑”。这两个“脑”运行起来是相对独立的,但又通过神经纤维彼此相连和相互影响,也分别对应不同的人体反应。“爬行动物脑”负责人类的基本生存功能如呼吸、心跳、新陈代谢等,以及最基本的、生下来就具备的反应和行为。“智人脑”是大脑进化的最高等级,掌控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认知功能,包括语言、艺术、学习、记忆、创造力和学习力等。盒子的形成是由“智人脑”来主导完成的,“智人脑”存在着两个缺陷,第一是反应速度慢,第二是能量消耗大。我们人体是个精密的系统,它会合理分配我们的能量和体力,为了节省能量,我们“智人脑”会偷懒,它会根据定式思维来解决我们碰到的大部分问题。
   《领导力与自我欺骗》一书给出了盒子产生的另外原因。为什么人们会进入盒子?这个原因是自我背叛。比方说,本来自己应该去帮助他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这样做。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有合理的解释,需要寻找各种理由,自己太忙了,太累了,已经牺牲很多,而对方却太懒惰,不够聪明,不值得帮助等等,一旦发生自我背叛,就进入了盒子,无法客观公正的看待事物,也无法正确的做出选择和决定。

知道了盒子产生的原因,要想打破思维定式,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呢?
    首先,我们还是要发现我们的盒子,就是碰到问题时,我们即将采用原有的思维模式时,要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怎么做更合理。举个例子,在一堂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一位教授给了班上14个小组各一个装有5美元的信封,作为启动基金。学生们有四天时间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但当他们一旦打开信封,就代表任务启动,他们必须在2小时之内用这5美元赚到尽可能多的钱。然后各组汇总成果,并作3分钟的课堂展示。有几组同学却打破了常规思维,赚取百倍于初始基金的钱。他们并没有使用这5美元,他们跳出了定式思维,考虑了各种白手起家的可能性。他们努力观察周围赚取金钱和服务的可能性,并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赚取大大超过投资回报率的预期金额。他们中间赚取金额最大的是,650美元。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不仅学生挤破了头想进,公司也希望在里面招人。这个团队把课上的三分钟卖给了一个公司,让他们打招聘广告。就这样,三分钟赚了650美元。他们手头最有价值的资源既不是去售卖自己的时间,也不是去卖面子,而是售卖他们班上的同学——这些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
    第二,可以通过日常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来避免进入的盒子。有的大学开设“即兴表演这门课”,我们现在也有电视台在做即兴表演的节目。即兴表演有助于突破固有思维。即兴表演的课程要求是这样的:不管别人说什么,你一定要以“是的”开始,并且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对方显得傻”。比如,一起表演的小伙伴一上场就喊你“老妈”,那么即使你是个1.9米高且长有一脸络腮胡的胖子,你也得表现出他老妈应有的神态表情、动作反应和说话方式,至少也得像那么回事,而不能在人家喊你老妈的情况下,你非说我不是你老妈,那就没法演下去了。接着用“然后”进行连接,转而讲述你们共同创作的故事,这就给了表演者很大的创作空间。
    整个表演过程就需要一直这么“是的……然后”地接龙下去。而且即兴表演事先是没有剧本的,全靠表演者临场应对。当剧情一路反转下去时,场面经常会变得非常有趣好玩,让人忍俊不禁。
    一般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就能脱口而出了。在这种训练下,当看到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的时候,参与者的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即兴表演有利于心态放松,做事游刃有余。心态上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习惯于做每件事都得有充足的准备,一旦遇到那些突发事件,如果来不及作准备,就会紧张。通过即兴表演训练,我们就会明白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就尽快投入新的挑战吧。
第三,找一群伙伴进行头脑风暴或者是推演式的交流。接受新鲜的、不同角度的、甚至反向的观点,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一个人的思路是有限的,多个人可以开阔思路,社会上大多数公司在做大的决策时,都是召开董事会,开会的目的也是多人多角度的分析决策的优劣,最后才做决定。
    “自己”是一个之前被长年累月贴标签所形成的一个角色,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改变前提是让“自己”愿意被真正打破和重新塑造。我还是那个我,但我完全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细致观察,去换位思考,去联通别人。一旦确定了这一点,就可以投入任何角色,获得更多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