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容膨胀的书籍:《史记》是如何被打上补丁的?

 梦想童年594 2022-04-28

文|李思达

对比今天的《史记》文本和《太史公自序》里面的说法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地方。在《自序》中,司马迁非常明确地告诉世人:“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字数精确到了百位,可见作者对自己心血的一丝不苟,但如果人们稍一统计就会发现,今天现存的《史记》文本虽也有130篇数量,字数却有555660字,比原著多出近3万字,足足可以让《史记》原书多出7篇半的传记。这说起来的确搞笑,历史上书籍传承,总是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而有所散佚,篇幅大幅度减小,为何偏偏《史记》会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内容膨胀?

答案是有人往里面打了补丁。

根据司马迁自己的说法,《史记》全书完成时只有两本,“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所谓名山,就是他自己家中,京师则是指皇家图书馆。“名山本”应该是太史公亲手书写,但直到他死去,这部旷世名作也没有公之于众,而是随着他女儿带入了官宦名门杨家,直到直到汉宣帝时,才由他的外孙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如果算上短暂的海昏侯,距离司马迁都已经隔了两朝了。而另一部“京师本”,因为内容对汉朝统治者来说有忌讳之处,所以被限定为“内部资料,严禁传阅”,就连诸侯王都不准借阅。

正因如此,《史记》自问世以来就长期被束之高阁,西汉末年王莽之乱又让最具有权威的“名山本”消失,传承上已经出现巨大损失。今天的我们所能见到的《史记》,版本都来自侥幸逃过兵燹之灾的“京师本”,但这个深藏皇宫内部的本子是否被官方篡改过?这在东汉就已经谣言四起,光武帝时的卫宏就说,司马迁写《孝景本纪》,里面对孝景和孝武两父子评论相当不客气,惹得武帝大怒,将其删去,后来司马迁被李陵事件牵连下狱,这件事情也有很大关系。由于这个说法太过于戏剧化,所以历来学者都有理有据地批驳了汉武帝削书说,认为是卫宏发明的历史。但不管怎么说,由于官方封锁,以及战乱的损失,让原本《史记》在东汉中期得到广泛流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缺损。最权威的说法来自东汉史学大家班彪、班固父子,他们在《汉书》中明确提到,司马迁最初创作的《史记》到东汉已经“十篇有录无书”“十篇缺”。具体是哪十篇缺?缺多少?什么时候开始缺的?他们没提。

内容膨胀的书籍:《史记》是如何被打上补丁的?

好好的书缺了10章,这对喜好十全十美的国人来说,就像《红楼梦》到80回就戛然而止一样不能忍,很快就有人站出来试图补完。据典籍记载,光在西汉末期试图续补《太史公》(《史记》在当时的名字)就有17人之多,但其中除了褚少孙之外,其他人都是想打着这个旗号续写,搞成西汉断代史。这些人中间名气比较大有刘向、刘歆、扬雄这些大儒,还有冯商、卫衡(阳城衡)、史岑(史孝山)、梁审、肆仁、晋冯、段肃(殷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人。不过,这些人虽雄心勃勃,却都成了过眼烟云,因为东汉班氏父子横空出世,代表官方一举将这些同人作品统统逼死。最终,反而是老老实实给《史记》打补丁,自称“后进好事者褚先生”的褚少孙得以附骥《史记》,成为后世研究《史记》绕不开的前辈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