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医生用经方】有情绪的乳房-高龄妈妈产后缺乳的故事

 包斐丰用经方 2022-04-28

昨天,那个36岁的产后乳汁不足的初产妈妈z女士来复诊了。面色神情变得从容轻松许多,眉宇间也有了笑意。跟一周前,简直判若两人。

她开心地冲我笑道,你这张中药方真好!服药以来,睡眠好多了,原来的辗转难眠、心惊胆跳的状态已经没有了;上周自觉有缩小的乳房,又恢复充盈了;最重要的是,吃了我的药,乳汁一天比一天多。她得意的说,这几天的乳汁能喷射而出了。看着宝宝吃饱喝足在怀里睡着的模样,她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做为母亲那独有的爱意。

原本白腻的舌苔,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红润舌、薄白苔。显然,病症已去大半。方证相应,疗效确切。原方不变,再开七剂续服。

我给她用的是温胆汤加葛根、茯神。我开的药方是:陈皮20克,姜半夏15克,竹茹15克,茯苓30克,生枳壳15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甘草10克,葛根50克,茯神20克。

                  


   初诊舌象                              复诊舌象

她是由我隔壁的针灸医生推荐来的,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尝试中医治疗。

一开始,对于用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她是有顾虑的。哺乳期母体内天生的警觉提醒她,要小心药物可能给婴儿带来的不良反应。

记得她是上周六上午来求诊的。她当时神情默然,表情拘谨,眉头紧皱着肤色滋润,大眼睛,双眼皮,但灵动的眼睛透露出焦虑不安。她的食欲正常,舌苔白腻,脉象滑数而有力。

z女士,为高龄妈妈,初产后刚60天,但乳汁减少已半月余。好多次,宝宝用力吸允良久,依然无法吃饱,哭泣不止,看着嗷嗷待哺的宝宝,全家为此很是苦恼。作为第一次的新手妈妈,内心焦虑、惶恐又自责,到处寻求偏方。用过按摩、挤压、热慰、吸奶器、猪蹄通草汤...可谓十八般武艺用尽,但依旧无法改变乳汁日渐减少的情况。z女士沮丧的说,宝宝已经好几天没能吃上母乳了,后来只能用奶粉来替代。

我问她有乳胀吗?她说一直有,但是这几天的乳胀在减轻,自觉乳房也变小了。

我问她睡眠如何?她说浅睡眠多,迷迷糊糊有幻觉感,总担心宝宝会出现各种意外,有时候紧张到无法入睡。宝宝由月嫂陪睡,她依然担心紧张,甚至胸闷心慌。

乳汁减少前是否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我轻声问道。

z女士的眼圈渐红,眼泪几乎涌出。原来半个月前,因为与婆婆的育儿观念冲突而吵架,婆媳之间有了误会,一直不能释怀。她生性胆小易惊吓,加之又是高龄初产妇,总会有莫名的恐惧,诸多情绪原因,慢慢导致乳汁渐少。

看到Z女士的这些症状,我脑海中很快出现了温胆汤人的模样。凝神静思后,即书一方:温胆汤加葛根茯神。

温胆汤是传统的精神心理疾病用方,具有壮胆、助眠、止呕、定眩悸、宽胸等功效;适用与一种易惊恐、敏感的热性体质,大多有焦虑或抑郁心境。发病与过度惊恐、突发事件相关。以儿童、青年、女性多见。我在方中加入含有丰胸促乳汁作用的葛根;加茯神,是因为心神不宁,多梦易惊。

z女士的病名为“产后缺乳”,但病有虚实之别。临证时,须辨识清楚,否则适得其反。

传统认为妇女产后,气血亏虚,不能化生乳汁,因而乳汁少或无乳可下。此类产妇多为面色较差,疲劳倦怠明显,食欲差,乳房柔软无胀满感,舌色淡,舌苔干净,脉象多以细弱无力为多。治疗用药多用补气养血的黄芪、人参、当归等。民间也有以猪蹄通草同煮的食疗单方。

z女士显然不符合以上特征。她的身高163cm,体重67kg。形体丰腴,面色红润,双眼大而有神,脉象滑数有力,毫无虚像可言。生性胆小的她,加上情绪的刺激,是中医理论中的“痰火内蕴”、“肝郁气滞”的实性缺乳

我告诉她,乳汁减少的原因,不是乳汁的库存不足的“虚”,而是因为乳汁的输送管道-乳腺不通畅造成的,属于“堵”。

在我开处方的时候,她犹豫的问,中药会对宝宝有影响吗?我把处方给她看,告诉她近一半的药,来自厨房常备的食材。且这张方药味少,是古代的经典方,是安全有效的。

简单的经方竟然有如此神奇的疗效,让z女士十分欣喜。我问她汤药味道如何?她说有点苦,但口感清爽,且有回甘。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焦虑,抑郁情绪是女性乳腺类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传统认为,产妇的乳汁充足,既要有足够的气血生化来源,更需要肝气运行正常。乳络通畅乳汁得下。换言之,乳腺是有情感的

乳汁缺少,病在乳腺,但其根在情绪。经方治疗乳腺疾病,并不只盯着乳房,而是按照方证相应的原理,从整体着眼,依照古典识别病症的模式进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