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艳红 | 岁月深处祖辈情 半生光阴是故乡

 富平人原创馆 2022-04-28

他们大半生的岁月都留在了这里

作者/周艳红

有这样一座小城,几经变迁,换做新城拔地而起,在历史车轮的铿锵声中,有她细数母亲的脉搏。有这样一座小城,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富平。

我是土生土长的富平人,从我的曾祖父到我的儿子,五代人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不少故事,这些故事承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也一路见证了富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

逐梦之路不平,那段辛勤劳作的日子难忘。时光荏苒,岁月流金。1978年,党和国家将“改革开放”的口号吹响,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起来了。

而农村的副业就是开一些小工厂,像缝纫铺、油坊、磨坊或开商店,最大的厂子可算是砖厂、灰窑场。很幸运,我家是开砖厂的,因为祖父是烧窑匠,但是开砖厂可不是一个小事。从记事起,祖父、父亲、母亲就没黑没明,一直奔波在砖厂。

每年春天,点窑开工时,父亲会选择一个吉日,放几挂鞭炮,以图顺顺当当。然后在院子里摆上几桌,母亲带领一干亲朋好友张罗十几个菜。白酒一瓶瓶,啤酒一箱箱,却是早预备好的,只管喝个不醉不归。

不论是制作土坯子,还是烧制,每一道程序都是很重的体力活。初中那会,学校放假或周六日时,我时常跟着母亲划架。划架,就是把湿坯子划开缝,便于风吹日晒,让坯子尽快干了,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所有人还要紧急出动,为砖坯子盖上一层防水塑料布。其它的活路,则是由父亲和工人来完成的。等土坯子干透后,工人们用小推车将土坯子送入火窑,码放整齐,封死窑门,然后从窑顶的火眼添煤烧砖。出砖算是最重的体力活了,而且窑里的温度足有六十多度,甚至砖还很烫手。

我记忆中的的那座轮窑,下层是一口口窑门,将风干的黄泥砖坯运进去,稀松码放整齐,间隔地带要堆放许多柴火和纸张,再将窑门用黄泥封了。上层热得炙人,地面上一个个炉眼儿,平日里盖着半圆铁盖子,每天定时打开添煤。几日之后,打开窑口,红砖夹带着热浪出窑了。当然烧砖的火候决定了砖的品形,也有时候烧成了“面包砖”,好像发了酵的面包,成了不规则的长形,但是这种砖当真结实耐用。有买砖的人嫌价钱贵,父亲就说:“你要这个吧,这个结实又便宜。”

假若推土机、砖机有了故障,父亲还要熬夜加班,回家时身上油渍、汗渍已模糊一片。最可怕就是暴雨,误工不说,还要做好抗涝的准备。乌云压来,闪电伴着轰隆雷声划过。眼见砖窑就要遭殃,父母亲就得披上雨衣,踩上雨靴,领工人去堵窑门,直到雨势弱下,方能回来。

每天早上等我醒来,父母已去砖厂,晚上八九点才回来。这样日日夜夜一干就是近三十年!枯燥和辛苦可想而知。父亲遗憾自己没有上大学,没有继续念书,只能出苦力。他不希望子女同他一样,总嘱咐我们好好学习。

儿时,砖厂是我们姊妹的天堂。每天放学铃声一响,我们拎起书包,立即奔向大烟囱的方向。这烟囱属于砖厂的标志,成日里吐着黑烟,远远就能望见。我们经常会拿上几个馍、玉米棒子 、红薯,放到炉眼上或塞到炉眼里,三五分钟过后,就能吃上黄亮亮的烤馍、香甜的烤苞米了,要是没看住,最后连渣都不剩。烤红薯则不同,要将红薯围着炉眼儿摆一圈,再扣上一个盆。半小时后,红薯已经焖得软糯。

在砖厂运行期间,很多附近村子的人在这里学制砖手艺,作为谋生的技能。姑父和表叔也在砖厂工作了20多年,从出工到电焊修理工,他们一直在不断学习技能,以满足砖厂生产的需要。在砖厂运行的近30年间,每块红砖的市场价由最初的5分钱逐渐涨到8分、1角、1.1角、1.2角,价格最高时达到了5角。曾经有陕南、山西等地和附近的人来砖厂工作、赚钱,学得技术,得以养家糊口。还有更多采购商来到砖厂买砖修房。更重要的是直到现在,宫里、齐村附近的很多建筑上,都有这座砖厂的影子。在当时,桥西砖厂为周边区域的建筑用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直到现在,很多人依旧对红砖记忆深刻。在富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跨越时空依然惊艳的红砖建筑风格。在如今富平城市化的大背景中,每当红砖进入我们的视线,总会把人带入到一个特定的年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砖厂周围居民逐渐增多,砖厂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炼制的缺点不断被放大。因砖厂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煤炭烧制日常用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加之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为避免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2018年,砖厂关停。父亲动用大型机械,将砖厂夷为平地,让附近的村民种上庄稼,用他的话说,“咱不开砖厂了,土地也不能浪费”。如今,只有砖厂的大门还在。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工业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在当下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中,像砖厂一样的老建筑一直在唤起那些即将逝去的记忆,作为宝贵的乡土文化遗产,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祖父、父亲、母亲他们大半生的岁月,都留在了这里。农村人没有什么大道理,他们不会表达,也从不做作,朴实的他们因为热爱这片美丽的土地,所以坚持着努力地建设着生他养他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祖母常常坐在门前的石凳上喃喃自语:“我跟你这般大的时候,天天吃不饱,穿不暖,现在的日子真好,真好......”如今的生活,那是祖辈人的梦,是希望,是未来,是灿烂而美好的明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快乐。对于家乡,对于党,对于国家,我们有时爱的那样热烈,愿意用生命去守护她;我们有时却爱的那样静寂,只是静静的感受着这片国土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只是默默的做着自己认为值得坚守的每一件小事。可能有时就是悄悄地看着家乡,看着祖国一点一点的变化。静默中,总是有期盼,有倾心,有爱戴,有渴望,有热忱。逐梦之路有不易,你我同行,共筑家园的决心永不止……



作者简介:周艳红,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人,宫里镇南陵幼儿园教师,热爱生活,喜欢摄影、习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