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小吃记》书评:小吃是一种乡愁

 风行阁影像 2022-04-28
《江南小吃记》书评:小吃是一种乡愁
来源:衢州日报 2021-09-06 22:02:44
李剑明

童年的食物味道可以成为一个人的永久记忆,远离童年呆的地方会反复加深这种记忆,让食物成为最直接的乡愁。

台州籍作家王寒写了一册有关家乡台州小吃的《江南小吃记》,精选了八十多种小吃,书名其实叫《台州小吃记》更加确切一点。有了这些各种各样的小吃,可以把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变成节日。实际上,那些传统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特别的小吃,还是挺有仪式感的,比如元宵吃汤圆、立夏吃乌饭、端午吃食饼筒、中秋吃月饼、重阳吃重阳糕、冬至吃糯米圆,反映了地方风俗。

文章写的是小吃的滋味,更多的是体现了小吃背后的人情冷暖。作者可谓是最了解台州的女作家,一共为台州写过7部书,有一本《无鲜勿落饭》写台州的海鲜美味,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江南小吃记》,更是以鲜活生动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台州。作者在行文中不时穿插一些风土人情的介绍、历史故事的讲述、经典诗文的引用,以及风物掌故的佐证,让人读来更是觉得有滋有味。本书还配上64幅各种小吃的插画,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江南的美食滋味。

我家乡乐清大荆的方言和风俗,和台州的温岭等地非常接近,好多小吃也是一样的,比如夹糕、锡饼、番薯庆糕、绿豆面等,对于现今生活在衢州的我来说,读这样的书也是寻找乡愁的滋味,体会一下怀乡的感觉。

《夹糕》一文中作者写到的温岭夹糕,在我的老家叫糕头,就是将蒸熟还热乎乎的年糕段揉成乌篷船外形的糕皮,然后加入各种各样的馅料,最典型的就是嵌入猪肉碎,那种滋味,我在看文章的时候就会引起阵阵的口水。我每次回乡,也和作者写到的那些他乡游子一样,一定要去镇上的糕头店吃上一顿糕头,否则就会像没有回过故乡一样。回乡必须品尝小吃已然是根深蒂固的需要,小时候味蕾留下的印象确实太过于刻骨铭心,这辈子也无法去除了。这就是童年的记忆、故乡的味道,在读到这篇文章时让我引起深深的共鸣。

《食饼筒》一文读来也是特别亲切,我们老家也和温岭、玉环一样,把食饼筒叫做锡饼。在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摊锡饼,在饼内包上各种各样的馅料,真是令人难忘的美食。现在回去难得吃一次锡饼,还是感受到熟悉的家乡味道。前年,我在迪拜出差的时候,在一家酒店居然吃到了锡饼,令我非常兴奋,马上跟服务员打听老板是哪里来的。老板居然就是我们隔壁县的台州玉环人,把家乡的美味都带出国了。

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平时其实是没有这些小吃可以吃的,正因为难得吃到,偶然吃就觉得是特别的美味。比如麻糍,“捣麻糍是力气活,十几斤重的石捣杵不是那么好抡的,捣麻糍一般是双人组合,力气大的男子挥舞着捣杵,一下接一下,用力把捣杵砸在糯米团上,力气小的打下手,在边上一下接一下翻捋着糯米团。捣石捶打的节奏很均匀,啪——啪——啪,砸在软软的粉团上,声音是沉闷的”,这一段在我看来实在是太亲切了,因为这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麻糍也是我喜欢的美食,因为是糯米做的,吃多了有些胀胃,但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作者多次写到了自己在临海老街上吃小吃的经历,不免引得读者食指大动。下次我自驾回乡探亲,一定要去临海的紫阳街走走,去找一下作者提到的那些小吃店,品尝一下那些令人着迷的海苔饼、羊角蹄和马蹄酥。

责任编辑:徐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