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全过程工程咨询设计和监理干做什么

 双木大爷 2022-04-29

推动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其一:就是政策实施管理部门的分工,其次:是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包括设计技术服务在内,联合体算不算全过程?

发改委 VS 住建部

工程咨询行业的管理职能一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工程咨询的定义也因此由发改委认定。

从 1984 年到 2017 年,发改委(国家计委)在 33 年内发布了十多个有关工程咨询的文件:1984 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认为工程咨询是设计的拓展和延伸(此时工程设计归发改委的前身,当时的国家计委主管);1998 提出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2001年参考国际上对工程顾问的解释提出工程 咨询包括 8 个方面内容;2010 年宣布与菲迪克 FIDIC 一致。

2017 年 9 《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 号》, 取消了由发改委实施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随即发改委出台了 《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重新明确了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对咨询服务单位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

在此之前发改委的文件,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共七大类。宏观层面有“规划咨询”、“项目前期咨询”、“评估咨询”。微观层面是指为工程项目提供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智力服务的”,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设备)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而最新发布的《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则归为四大类:

文章图片1

(一)规划咨询

城市总体规划、项目专项规划、区域性规划以及行业规划的编制;

(二)项目咨询

含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投融资策划、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及投资计划书的编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咨询及 EPC 咨询等;

(三)评估咨询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PPP 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评估,规划和项目中期评价、后评价,项目概预决算审查, 及其他履行投资管理职能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

文章图片2

(四)全过程工程咨询

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投资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事实上是将原来的微观层面的咨询整体归类统一为“全过程工程咨询”。

住建部在去年3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定义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决策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或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包含设计和规划在内的涉及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

而在两部委的联合征求意见稿中的说法是“在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将住建部理解的全过程拆分为了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前者发展“综合性工程咨询”,后者才提“全过程工程咨询”。

这便是为什么会有两个征求意见稿出台的背景,后者其实是对前者的否定,而且住建部也承认了这种解释…。多年来,由于管理分工而造成的条块分割一直是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阻碍,原本以为“全过程”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而,发改委只简单地以“重新归类”的方式,一记“化骨绵掌”,一切又回归原点…。

设计单位 VS 监理单位

在两大部委的意见明确之后,全过程在“建设实施”阶段的主要矛盾变成“资质管理造成的企业业务范围单一和全过程所需要的综合资质及全面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

当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包括工程管理博弈中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都提出要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但业务能力相对全面的还是“设计和监理”。据调查发现,在全国 40 个试点单位中有 2 家勘察单位,16 家族监理单位,其余的都是设计企业。从中也能看出一些倾向性。这里分享伊老师讲的造价信息下载方法,百度“共享建材汇”即可 ,急需的可以先拿来用,全过程咨询是由设计牵头向上下延伸还是监理牵头设计分包?这 里其实有涉及咨询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咨询,是包含技术咨询、 经济咨询和管理咨询等……。

而狭义的工程咨询概念,是与一些省市将监理、造价、审计、招投标等协会合并成为“工程咨询协会”相一致,其核心是“项目管理”,其中并不包括“设计技术服务”,所以说:“全过程咨询”若没有设计技术服务的“全过程咨询”,是不成立的。

就在“全过程”的概念被提出之前,2016 年底,江苏省发布了《关 于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 年 3 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通知》, 其中提到的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项目前期策划、项目设计、施工前准备、 施工、竣工验收和保修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项目管理服务,基本等同于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

为此,笔者目前了解到的试验区:上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再出台关于“全过程咨询”的相关指导文件,因为管理部门认为两者基本一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新的名词而重新出台一 套政策。

如此来看,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全过程项目管理,一种则是设计+项目管理,或者是“1+N”。

未来随着模式的成熟,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全过程咨询服务,但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之下,监理和设计谁更适合来牵头呢?而各自的优势又在哪里?

早在 1999 《关于加快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01 号文)》中就提出,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快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接轨的步伐,由单一功能的设计院向为建设项目全过程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工程公司。

文章图片3

之后又提出设计单位要积极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大力发展建设项目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设计单位尤其是大型的工程设计单位早已具备了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咨询,也是国际通行的模式,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走向。

另一方面,自 1988 年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国家一直在引导监理单位向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模式发展,事实上原建设部在 1989 年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对监理业务的职责范围与当下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业务范围基本一致,分为建设前期、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保修阶段。

回顾历史……“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5 年前,原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印发《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废止了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被描述为“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的职能被大大减化。如此看来,监理单位提出要职能“回归”,大力发展“以大中型监理单位为主导,勘察设计企业为支持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似乎也“名正言顺”。

其实设计和监理各有优势。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建筑工程成果的主导者。起着工程建设投资、工程技术标准的先导作用,它引导其他工程咨询业务的进行,对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增值起着关键作用。

而且,在国际上,建筑设计公司通常向业主提供的是,从项目前期至设计全程(含策划、方案、招标图、 施工图等)、招投标、施工监理等“一条龙”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这也是与 UIA 国际建协对建筑师职业责任的界定相一致。因此可以理解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建筑设计领域即是“建筑师负责制”。

而监理单位的优势在于项目实施时的监管主体定位,除了施工监理之外,大中型的监理企业还开展了项目管理、工程代建等业务,具有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人才和能力,机构设置完备,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在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安全,协调工程进度等作用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各自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各有缺陷。设计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强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人才,不过,多年的项目管理和设计总包管理也为设计单位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如果建筑师负责制能尽快推行,成为常态,专业设计人员具备管理能力,那么设计单位必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理想提供者。

监理企业管理能力强,但要同时具备设计能力几乎是要大力度地“转身”而不是“转型”就能胜任的。

而实际操作层面是否需要一个企业具备所有能力,其实也有不同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