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国画家亚明

 荣纳堂 2022-04-29

        亚明 男  汉族  (1924—2002年) 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原名叶家炳,祖籍苏州。1941年进入淮南艺专美术系学习。50年代起专攻中国画,擅长人物、山水,提出“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之说,主张中国画的去向应继承传统,面向生活,融汇外国绘画艺术之精华,促进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作品既有坚实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风格和独创性,被誉为当今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和创造潜力的画家之一。其作品在多国展出,并受到好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名古屋博物馆、牙买加国立博物馆、瑞典东方博物馆、香港大会堂、北京中南海、中国美术馆等都收藏有他的作品。曾出版有《亚明作品集》(日本、1987年)、《笔墨丹青写豪情——记国画家亚明》(安徽省文化厅、1990年)等。作品也多为海内外企业与个人收藏。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

        尽管亚明在特殊的时期内选择了国画,但是亚明并没有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他依然像同时代的画家一样,把文艺作为整个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力图通过艺术的表现,反映新时代的新变化。只不过亚明的表现不那么刺激,他对题材的处理比较温和,始终希望从传统的审美趣味中发掘出新的意义。因此他选择了江南水乡,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这也是他的画在数十年之后仍然具有审美意义的原因之一,与同时期的许多作品相比,那种时代的烙印就显得比较模糊。

      亚明在六十年代初曾经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向传统学习,向生活学习。

                  ——摘自 陈履生《亚明艺术论纲》

(越南)河内春节花市  35cm×48.5cm  1973年  

芬兰透绿  68.9cm×45.9cm  1983年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9.4cm×69.4cm  1987年

晨雾  68.9cm×49.5cm  1985年

春江放筏  69.2cm×96.5cm  1975年

芝加哥景物 68.9cm×45.9cm  1985年

印度河水长流  68.9cm×45.9cm  1978年

西人岛  45.9cm×68.9cm  1983年

皇宫公园  45.9cm×68.9cm  1983年


山水四条屏之一  137.2cm×34.6cm  1995年


山水四条屏之二  137.2cm×34.6cm  1995年


山水四条屏之三  137.2cm×34.6cm  1995年

山水四条屏之四  137.2cm×34.6cm  1995年


泥金四条屏之一  78.5cm ×39cm


泥金四条屏之二  78.5cm×39cm


泥金四条屏之三  78.5cm×39cm


泥金四条屏之四  78.5cm×39cm

--------------------------------------

         1960年,经亚明组织、由傅抱石领队的江苏国画院一行十三人开始了在现代美术史有深远影响的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亚明在老画家的周围目睹了写生创作的全过程,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又给他的艺术发展以新的启发。他感到:借人抒情不如借景写心;人物画的表现单一、直接、狭窄,山水画的表现曲折、虚幻、宽阔。因此开始转画山水。当《山河新貌》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引起画坛注意的时候,傅抱石说出了许多老画家的心里话——“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而对于亚明来说,没有“变”的问题,他只是把刚学到的传统技法运用到现实的创作中,是一个运用的问题。他的《三峡灯火》、《华岳一奇峰》、《华山》作为早期的山水画作品,虽然在当时的影响不如傅抱石、钱松喦,但是却表现了一种新的气息。这种气息不是传统笔墨的“变”,而是传统笔墨的灵活运用。这种认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发挥了他在人物画方面的长处,由此区别于那些只擅山水、不能人物的专门的山水画家。

             ——陈履生《亚明艺术论纲》


山水册十开之一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二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三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四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五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六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七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八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九  34cm×46cm


山水册十开之十  34cm×46cm


       在具体表现上,亚明面对历史上的大家,同时回望世纪的同仁,他选择了实而空的路子,或者说是风格。他的画实在虚中,虚在实中,而统一这之中的矛盾,又是以黑中求白,白中求黑的方法来达到这辩证的统一—实中见虚,虚中见实。他从老子的哲学观中悟到了艺术的真谛。在笔墨技法中,亚明提出山水和花卉的结合,这种结合不是题材的结合,而是吸收花卉表现中的阔笔,以增加山水中的气势。因此他自认为从青藤、白阳、八大的画中得益不少。

          ——陈履生 《亚明艺术论纲》


人物册九开之一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二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三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四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五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六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七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八 28.6cm×39.5cm


人物册九开之九  28.6cm×39.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