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8-10【辉光日新1508】(“食不厌精”等三章)孔子的饮食起居习惯(上)

 新文艺 2022-04-29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10.8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乡党篇》

注释

脍(kuài):切过的鱼或肉。

饐(yì):食物经久发臭。

餲(ài):食物经久变味。

馁(něi):鱼腐烂。

败:肉腐烂。

臭(xiù):气味。

饪(rèn):煮熟。

食气(xì):饭料,即主食。气,同“饩”。

脯(fǔ):肉干。

翻译

粮食不嫌舂[chōng] 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腐败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没煮熟的,不吃。不到该吃饭时,不吃。切割方式不得当的食物,不吃。没有一定的酱醋调料,不吃。席上的肉虽多,吃它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神志昏乱的地步。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

延伸解读

本章讲的是孔子的饮食习惯,讲得很细、内容很多。看上去,好像孔子在饮食上挺挑剔,实际上,我觉得孔子是提出并坚守了“健康饮食”的原则,包括营养要均衡(食不厌精,粗粮细粮都得吃)、食物要有利于消化(脍不厌细,要切细切碎,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变色、变味儿的都不能再吃)、不吃没煮熟的食物、吃饭要定时定量、主副食要合理搭配、饮酒要适度等。

其中,“色恶”,我的理解是指“变色”;同理,“臭恶”指“变味”。“不时,不食”,有说是“不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零食)”,也有的说是“不是时令食品,不吃”。前一种说法是指饮食要定时定量,遵循一定的规律;后一种说法,如果在当时或许是指没完全成熟或者熟透多时的,都不吃。没完全成熟的或许有毒,已经完全熟透多时的,可能已滋生一些病菌,都对健康有害而无利,所以不能吃;在现代,就是指那些反季节的东西应该少吃或者不吃吧!这个在中医养生方面,讲究的比较多,建议有条件的朋友还是应该多学习一些中医养生知识,按照科学的养生方法健康饮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参考资料解释说是“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我觉得不一定是指吃完了,而是指一年到头、一日三餐,都可以经常吃点姜,但是不能多吃。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应该这样。至于“晚上到底能不能吃姜?”,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我就不敢妄言了,朋友们自己把握吧!

10.9原文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论语.乡党篇》

注释

宿肉:隔日备肉,留肉过夜,留存过夜的肉。

翻译

参加国家祭祀典礼,分到的祭肉(当天就食用)不放过夜。一般祭肉的留存不超过三天。放超过了三天,就不吃了。

延伸解读

这一章的解释,我觉得应该是“用于祭祀的肉,不用宿肉(就是不新鲜的肉)。用肉当祭品一般不超过三天,祭祀之后,就可以把肉分着吃了。如果超过了三天(指在无其它措施的情况下,一直摆在那里当祭品超过三天),就不能再吃了。”

10.10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篇》

翻译

吃饭的时候不谈话,睡觉的时候不言语。

延伸解读

有些人在吃饭的时候交谈、高谈阔论,说到兴起时还会唾液横飞,不仅影响自己的进食、消化,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不礼貌,容易传播疾病。

睡觉前说话、玩电子产品等,可能是引起很多人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吧。个人建议:睡前就应该让自己心情平静,不说话,静思......

养成好的习惯,有益身心健康!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