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文三 | 重访洪塘中学

 流水船歌 2022-04-29

       重访洪塘中学

2022427日,我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洪塘中学。我是在1996年暑假离开这个地方的,算起来有27个年头了。我是19818月来到这里的,19898月调到黄田畈初中,1994年暑假,因与镇教育处某人有意见,又被调进这里来,这里好像成了画水镇的囚笼,谁不听话,就调你这里来。因为在画水,除了这里,没有比这生活条件更差的初中了。我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年,对这里山水和民众怀有深厚的感情。

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画水镇第三小学了。学校的大门口和我离开这里的时候已大为不同了。门前的小溪已用水泥浇为平地了,但哗哗的流水声依然听得见,学生出入更安全了。
今天来的不凑巧。一是正遇新冠疫情流行,各地正在封锁路口,学校门卫守得严厉,不让我进校参观,二是下着大雨。我撑着伞站在雨中,和门卫对话:
我说:“我是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老师,放我进去怀念一下吧。”
门卫说:“不行的,上面查得严,不是校内人员不得入内。”
我好说歹说,就是不让进。
我想,门卫也是工作,守规矩是他的职责所在,我不应该为难他。

我就撑着伞,在门外细细观看起来。大门两边是水泥柱子,嵌上了红色墙砖,不锈钢门在雨里静默着。大门边的那株高大的木芙蓉不见了。围墙下的小道已经被草丛所掩没。高大的教学楼被粉饰过,变得明亮如新。学校标志性的大樟树显得更为苍老,断枝残叶,黑黝黝的树干,像奄奄一息的老人,在风雨中苟延残喘。
无论是谁,都敌不过时间老人的那把杀猪刀。想当年,我是那么意气风发,如今也已两鬓染霜,显出老态来了,青春的气息全埋葬在了时间的流里了。花园塘也变得百孔千疮面目全非,洪中小吃部已经坍塌无形,只有一根电线杆还立在那里,孤孤独独地,显得凄凉悲怆。

我正在大雨中沉思吟哦之时,门卫从小门中探出头来,问我:“你是陆文三老师吗?”我眼睛一亮,回答道:“正是。”
我问:“你认识我?”
他说:“你在这里教书的时候,我在这里读书,我的班主任是王加荀老师。”
我说:“哦,我来这里的时候,王老师还在这里,他是我来的第二年调到黄田畈去的。”
他说:“你们那时候有三位老师一起来的,是大学生,很有名气的。”
我对那些事早已没了兴趣。我所关心的是想进去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住宿过的房间。

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按理说,你远道而来,我应该欢迎你进校参观,但现在防疫工作抓得很严,我请示校长一下。”
他跟校长通了电话之后,跟我说:“校长说了,你进来看看吧。”
他把我领进了大门。
雨下得真大。雨滴在伞面上跳跃着扑扑作响。大门的左侧是三间两层的教师房间,是蒋朱海校长来这里后建的。我就住在楼下的中间那一间。外边间是冯龙星老师住的,最里间是许昌金老师住的,后来改为学校的代销店。我走到我住过房间的门口,一种别样的感觉扑面而来,我们像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见面一样,心潮激动澎湃。它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情。门依旧,栏依旧,这里的情状一点都没变,好像还留有我当年的气息,过去的一切好像全复活了过来,楼上刘志江一边跳舞一边唱《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情景和我儿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情景顿时活现在我的眼前。只是现在的我变老了,房门变旧了。

一条斜坡还在,我顺着往上走,是两幢教室之间的空地。现在有一个圆洞门口围了起来,门的左右中国和世界两幅地图还在,以前这里是黄土路,教室前有一张水泥板制成的乒乓桌,下课时,学生就抢着来打乒乓。闲时,我们用来晒被子。冬天来时,我们把被子放在上面缝。我儿子一张可爱的照片就是坐在这乒乓桌上刘志江老师给照的。时间像无情的风,把它吹得灰飞烟灭了。
斜坡西边的竹林没有了,西大门堵了,三个老师的房间拆了,食堂拆了,后排的教室也拆了,中间建了一座漂亮的嵌了红色墙砖的司令台,三根不锈钢旗杆立在那里,三面旗子在雨中耷拉着。记得那时,司令台那地方也是一个司令台,那是个土石垒成的台,外粉水泥。台边上还有一棵大松树,上面按了个高音喇叭,眼保健操的乐曲由此播放全校,学校开会演出都在那里进行。

东边的八个房间也已拆了,变成了食堂,校办公室也杳无踪迹了,办公室边的大雪松也不见了。大雪松下是大石垒成的高坎,下面是发电机房,发电房早已废弃了。原来从大雪松处往下走,有一段台阶路通往下面的六个房间。这六个房间是青砖瓦房,那时候是学校中最好的房子,学校的领导都住在这六个房间里,我们把它称为“司令部”。司令部的对面是一个教室,教室前有两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庇荫着六个房间和教室。教室是临溪的,春天多雨水,在教室里上课,就像坐在山涧溪流旁。那时,蒋秋芳老师曾是那个班的班主任,有一次,我去听课,外面雨潺潺,哗哗的流水声传进教室里来,感觉甚妙。

原先的三排一层瓦房全拆了,前排成了三层教学大楼,属教学区;中排改建为老师宿舍,属生活区;后排拆了扩建为操场,操场做了塑胶,几近新的,很漂亮。
在学校里,我遇见了陆贞校长。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校长。她把我迎进接待室,对我的到来,她表示热烈欢迎。她看上去只有30多岁,清瘦干练,文质彬彬,戴着一副眼镜,讲话语气和蔼,很有礼貌,富有领导气质。
在接待室里,我们又说起了这所学校的前世今生。她是一位九十年代的人,与我相差20多年。有幸的是,他是黄田畈平原村人,与我是同族同宗的,我们之间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我跟她说:我1981来这所学校的时候,四周是没有围墙的,只有三排一层瓦房,教室是黄泥地,夏天瓦间的椽树上会掉下小毛虫来,痛得学生哇哇叫。为了平整教室地面,让学生挑泥,自己动手平地。冬天的窗玻璃要班主任自己装,谁弄坏谁赔。
中间排教室和后排教室之间,有一个深深的大陷坑,占据了现操场的二分之一。这是因为造学校时,要从这里取石而留下来的。农忙时,附近的村民就来这里晒谷物。后排教室受后面塑料厂和缸窑厂的影响很大。尤其晚上时,塑料厂塑机的咣当咣当的撞击声,常常扰得让人睡不着觉。
起初连电都没有,晚上老师点煤油灯或蜡烛办公。学校里住校生极少,只有几个林村学生住校。也没有自来水,老师的食用水是厨工到公路边的井里挑来的,洗衣要到学校前面的花园塘里或溪里洗,学生洗东西一律到花园塘洗。中餐之后,塘埠头上就挤满了洗饭盒的学生。

我问陆贞校长:“你们体育课在哪里上?”她指了指接待室外面的小操场,说:“就在这里上。”
我说:“这地方太狭小了。教育部规定小学生的活动场地每生为2.3平方米。操场对于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一个好操场,对于学校来说,实在是一个大缺陷。
陆贞校长说:“谁说不是呢!我们师生都羡慕其他学校有大操场,很多活动都可以开展。”
她很希望孩子们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能更好一些。但对于她来说,这实在是一个重担,或者说凭她一己之力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应该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连一个操场都解决不了,实在让人遗憾。
重回故地,既有怀恋,也有不满。我深以为:凡有大格局的人,都应该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助教育,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子孙后代受教育的场所越来越好。
          2022428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