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成语今日析--千里送鹅毛

 新用户3951uudG 2022-04-29

千里送鹅毛

抄喷学说:我怎么想起了送温暖活动。哦!已经是冬天了。

不知怎么想起“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千里送个鹅毛,人意就重,那么百里送个什么,人意才不轻呢?

现在人送礼的确是越来越轻了,这几年连信封(装的现钞)也不送了,直接就是信用卡。记得八十年代我们这里盛产床垫,送礼都是这,要搬到很高的楼层,想来真是可笑。只能说,兴啥啥不丑。

书上经常这样说:你能来,我很高兴,还要什么东西。可现实往往是,人家过事,只要礼兑上,至于去不去好像不大关心,主家甚至客人。而这人情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负担,连母猪下崽也请客据说绝不是笑话。记得当年传销盛行的时候,一人不忿,拿出一张铁锨,咱拿着传销去(铁锨当传销的媒介)!

就想起现在据说有些领导,碰上过节,下属或其他有关人员,送的礼多礼少在一方面,重要的是谁没有来。

我们有个经验,说某某去那里,表面上说去干什么什么,其实往往不是,而是一些不便说的事情。这在各国领导人往往表现的比较突出。

这位叫缅伯高的老兄到底送的是什么,是鸭子还是鹅,好像永远是个谜,也许就没有,造个虚幻的东西,也算摸透了中原人的心思。我们知道,要彻底征服那些偏远的少数民族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深知这一点,所以唐太宗高兴还高兴不过来,他的大内有的是奇珍异宝,能威服加于四方,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我们见到的冯谖为孟尝君买的“义”已经成为一个经典。不过我们也知道,许多往往也是“利”在连着的,至于说人们尊崇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就高远了。

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土财主的儿子在京城做了大官,想接老父亲去享福,但怕山憨,看到鹅走路富态,就让人像缅伯高一样送一个鹅回去,也是在路上鹅喝水,跑了,没办法只好逮一个白色的兔子充数……一下轿子的土财主跪在地上、双手当兔耳朵可蹦跳起来了……

人家老缅很实在,也很会办事,不像中原人那么圆滑。不过捣到最后,砍的没有璇的圆,总是要败露的。

冬天了,就想起了送温暖活动,不过这几年好像不大捐御寒的衣物了,大约感觉效果不怎么样,而且现在农村比城里也差不到哪里?还是钱实在,于是时不时的会捐些钱去,送温暖或送什么吧,谁让咱吃皇粮呢?有人说大约我们也应该被扶贫吧!

毛泽东的老三篇:《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他弘扬三种精神: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山者,高入云霄,天鹅栖息地;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与轻于“鹅”毛有一比);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比缅伯高的远)。

连自己都觉得这种胡乱联系比较好笑,但实实在在我们真的可以学学安徒生的《丑小鸭》: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的幸福!

千里送鹅毛,送了个寂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