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感

 夜未央kdxnts9q 2022-04-29

​1.自我效能感与自信的不同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专业名词,研究多是在某一领域,如教学效能感、学习效能感、身体效能感等。它的特点是动态的、范围更窄(如同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自我效能感很高,但在学习数学时自我效能感却很低)。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信任,表现为生活常用语判断等,表示有信心、不怀疑。特点是更稳定、范围也更宽(自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训练还是生活中,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行为、都会很自信)。

2.自尊与自我效能感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重要性、价值感的主观判断,是对自己“做人”的自我评价,具有整体性、终极性。如“我”认为自己很重要,是班级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具体“做事”的自我评价,往往针对具体领域。如“我”在文化课学习上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在文化课学习上有天赋,能取得好成绩,但在体育课上自我效能感较低,觉得自己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上很难有突出表现。

人们在行动之前,会先对自己行动的预期结果做出判断,根据判断再决定是否参与活动,并影响他们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坚持性和效率。如学生在体育课堂参与程度低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因为较低的身体自我效能感,导致学生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学习和完成运动技能的能力,进而难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如果能提高学生的身体自我效能感,就会提升学生的效能期望,激发努力学习的动机,产生锻炼行为,进面获得高水平的运动参与和体育成绩,如图 2-3 所示。

效能期望(如“我非常擅长运动” 结果期望(如“参与体育锻炼 高水平的运动

引起足够的努力投人体育运动) 会让我精力充沛、身材出众”) 参与和成绩

努力

行为 结果

图2-3自我效能感作为表现和成就调节者的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