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茶能降低白茶的苦涩感,尤其是新白茶,洗一洗更顺口?

 小陈茶事 2022-04-2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当初刚毕业的时候,在报社当实习生。

默默观察后发现,那些老前辈每日的工作标配,就是一杯黑咖啡。

当时不能理解,咖啡这么苦的东西,为什么有人喜欢?

那时候的咖啡对村姑陈来说,是香甜的拿铁,或者有榛果味的焦糖玛奇朵。

以至于不相信有人能接受不加糖、不加奶的咖啡,苦得如同中药一般,还沉醉其中。

几年以后,开始喝美式。

即使工作再累,一杯咖啡下去,精神也被强打起来了。

有很多东西,确实要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才能尝出个中滋味。

比如,茶。

说实话,虽然大多数福建人从出生就开始喝茶,但距离懂茶,还差得很远。

还未进入这个行业之前,自己也以为茶叶又苦又涩,以为那才是茶的正常味道。

再加上老话不是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吗?

而如今见识过了各类好茶,才明白,这根本就是个谬论。

相比之下,咖啡是消肿提神的利器,但茶,却是精神陪伴的知音。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白茶,成为了我们灵魂的治疗师。

《2》

最近,听闻了一个说法:

“洗茶能降低白茶的苦涩感,尤其是新茶,洗一洗更顺口。”

what?新白茶苦涩吗?我没听错吧?

大家喝到的新白茶,来自太姥山高山的新白茶,明明是鲜香醇爽、香清甘活的呀。

这口锅,它可不背!

但转念又一想,为什么对方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必然是喝茶的时候遇到了这个情况。

兴许是在喝新白茶的时候,觉得茶汤苦涩味太重了,不好入口。

某一天,在喝茶之前洗了一遍,再喝发现,哇!顺口了不少,清甜了不少,苦涩感降低了很多。

于是得出结论:洗茶能降低新白茶的苦涩感。

但了解我们的朋友都知道,喝白茶,是不提倡洗茶的。

一来,好白茶都很干净,在制作加工的过程中经历了高温消毒,能保证安全卫生;

二来,洗茶会洗去白茶表面的部分白毫,以及体内的营养物质,太浪费了。

故而,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白茶,第一冲可以放心喝。

可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位茶友喝到的新白茶,为什么会有如此浓重的苦涩感?

能想到的第一个原因,是茶叶的品质不佳。

茶汤里的苦味和涩味,主要来自于茶叶当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物质。

从理论上来说,不苦不涩不是茶,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只要是茶叶,不论什么品类,都会含有苦涩物质,只不过含量有高有低。

有些产区优秀、工艺顶尖的白茶,体内蕴含着丰富的茶氨酸物质,再通过良好的制作,将多余的苦涩物质随着水分一起排出去。

这样的新白茶喝起来,清甜鲜爽,几乎没有苦涩味。

反观那些产区不好的茶,长时间受到太阳的光照,日照时间太长,茶树被无遮无拦地晒着;干旱的时候缺水,下雨的时候烂根……

好不容易活了下来,但营养物质积累有限,苦涩物质居多。

喝起来汤水偏薄,一入口,便是满满的苦涩感在刺激着味蕾,难以达到“好喝”的标准。

《3》

“洗茶降低苦涩感”,也成为了一些茶掌柜的销售手段。

尤其是在线下买茶的时候,他们会“扬长避短”,来掩盖自己家白茶品质上的缺陷。

洗茶,是一个很常见的步骤。

并且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泡茶之前,秉持着“洗洗再喝更放心”的原则。

面对面泡茶时,即便当着客人的面洗茶,也不会引起怀疑。

美其名曰:为了干净、卫生。

然而,品质好的新白茶哪里需要洗茶?

村姑陈喝茶的时候,是一泡都舍不得倒掉的,尤其是头道茶汤里那么多白毫,那么多养分,直接倒掉多可惜啊。

但如果是品质不好的,苦涩感格外强烈的新白茶,那就另当别论了。

通过洗茶,让茶叶内的一部分苦涩物质释放出来,并且倒掉。

从第二冲开始喝,确实会觉得顺口一些,不会太苦太涩。

但与此同时,也会牺牲掉一部分好的物质,比如茶氨酸,也会在洗茶的过程中流失掉。

因此,归根结底,洗茶都是一种浪费。

况且,本身品质就有缺陷的新白茶,仅仅通过洗茶来变得顺口,颇有些“掩耳盗铃”的意味。

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难道别人就听不见动静了吗?

同理,洗去了劣质茶里的一部分苦涩物质,难道就能变成好茶了吗?

不过是自欺欺人,自我麻痹罢了。

奈何,大部分的人都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与其我们无底线地去迎合劣质茶叶,不断调整冲泡手法,倒不如选择优质的白茶。

简简单单的冲泡,就能得到原汁原味,最完美的香气和滋味。

《4》

说到新白茶苦涩,还有可能和泡茶方式有关。

方法不对,好茶也会苦涩。

比方说,茶水比例失衡,没有控制好投茶量。

一般来说,110毫升左右的标准盖碗,投白茶干茶5克即可。

但有些人偏偏不喜欢称茶,随手抓一把茶,就是6克、7克,或者要把盖碗填得满满当当才罢休。

若是泡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茶,放满一整个盖碗,投茶量显然是超标了的。

茶多,水少,得到的茶味就会过于浓重苦涩;

茶少,水多,则茶味寡淡,达不到最好的状态。

唯有不多不少,投茶精准,才能泡出大多数人喜欢的,芳香扑鼻,层次丰富,淳和有浆感的茶汤。

要想精确地把握投茶量,务必要准备一只家庭克秤。

有些茶友很排斥称茶的行为,认为这样太刻板,不够随性自由。

其实,只看重随性而舍弃称茶,也就是舍弃了恰当的茶水比例,难以喝出一款茶的好坏。

无论好茶、劣茶,一律沦为平庸,想必大家都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又比如,盖碗出汤不够及时,闷泡了。

对于内质富足的白茶而言,闷泡真真是在虐待好茶。

当茶叶和水长时间的接触,内部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物质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强烈的苦涩感,宛如排山倒海,很快就会把柔和鲜爽的茶氨酸、多糖等物质,给掩盖住。

所以,闷泡后倒出来的茶汤,只见苦涩,难见鲜爽。

尤其是对苦味和涩味格外敏感的茶友,但凡汤水里茶多酚和咖啡碱稍微多一些,就能敏锐地捕捉到。

更何况是营养物质极其充沛的新白茶,还未经过时间的沉淀,体内的各种物质都很活跃。

稍微出汤慢了,就容易苦涩。

而长时间喝浓茶的后果,不仅仅是味蕾的折磨,更是对身体的伤害。

由此看来,喝新白茶,还是快出水更好。

7-8秒内倒出大部分的茶汤,让各种滋味物质均匀释放,既保证层次和厚度,又避免了苦涩。

一旦失之毫厘,便是差之千里。

《5》

不苦不涩不是茶,说对也对。

可如果把它理解为“极苦极涩才是茶”,或者“不苦不涩非好茶”,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些茶掌柜为了销售,用这些所谓的专业术语来迷惑消费者。

讲得天花乱坠,却忘了向大家介绍优质白茶的本质是什么。

国标中告诉我们,是鲜香醇爽。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不是专业人士,也没有审评的能力。

这时候,靠自己的嘴巴来检验一款茶叶的好坏,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

况且,喝过了真正的高山白茶,大家都知道,好茶是不怎么苦涩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