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皇帝是“君王死社稷”?专家:这年头三观不正的人真多

 人文之光 2022-04-29

 一、崇祯十七年的大明朝

 明朝崇祯十七年,整个大明帝国乱成一锅粥:姑且不说关外从明朝地盘上分裂出去的清国(这时候还不能算朝)隔三差五骚扰明朝边境,单说大明朝国内。

  此时北方闯王李自成的事业如火如荼,而南方,张献忠的反明大业也不遑多让——早在此前,张献忠还攻下凤阳,挖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坟,这件事在当时,震动了整个明朝朝堂,还连累了安徽省各级相关官员的身家性命。

  当然,崇祯帝也为此哭晕在厕所里——毕竟在崇尚慎终追远的古人眼里,祖坟可是神圣的

  说白了,崇祯十七年的大明朝,可以用天下大乱来形容,而崇祯帝第一头疼的事儿,应该不是关外的清国皇帝皇太极,而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一南一北两个农民军首领。

  说实话,论起领导能力,李自成和张献忠真心不怎么样,就说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后,一来拿不出像样的施政纲领,二来也组建不了像样的官僚集团。从这不难看出闯王的治国水平和治国意识。

  然而就是这样的李自成,居然能在多次被崇祯帝的大军打得全军覆没以后,又能在短期内聚集十几万大军,继续折腾明朝。

  归根结底,不是李自成本事有多大,是明朝烂透了,烂到家了,老百姓没了活路,只能跟李自成混,最起码不至于做饿死鬼。

  所以,李自成才有本钱一路高歌猛进攻入北京。

  二、崇祯帝为啥死的

近年来,关于明朝,有人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其实这句话前半句没问题,毕竟从明朝永乐帝朱棣开始,大明朝就迁都北京,而北京再往北,一直到崇祯七年,还一直是蒙古各部的地盘(崇祯七年,清国皇帝皇太极逼死漠南蒙古的林丹汗,清国吞并漠南蒙古)。

  “君王死社稷”就经不起推敲了。

  所谓“君王死社稷”,如果用来指君王抵抗外来侵略而殉国,那是没毛病的,比如说商纣王最适合用这个比喻:毕竟商和周当时是两个国家,周武王大军攻入朝歌城,商纣王见大势已去,于是自杀,这种情况可以视为“君王死社稷”。

  而崇祯帝为啥死的?

  先来说说明朝内部。

  李自成能高歌猛进进北京,除了人多势众以外,还有明朝各路军阀一路放水的功劳,而明朝的军阀们拿着大明朝的粮饷,不给崇祯帝办事儿,归根结底,无非是崇祯做皇帝太苛刻也太荒唐,以至于军阀都不卖命了。

  而不卖命的则反映了大明朝廷的另一个真相:崇祯帝处于离心离德的情况。

  文武百官离心离德,老百姓跟着李自成造反,整个明帝国上上下下都反对崇祯,崇祯终于把自己混成孤家寡人,混成独夫民贼了。

  所以,崇祯可以用众叛亲离来形容。

  于是,在李自成包围北京,北京即将陷落的空当,崇祯帝一个人灰溜溜的自尽了。

  而崇祯自杀也罢了,临死前居然留下遗书,把责任推给明朝的文武百官。

  崇祯帝的意思是:我是那么的英明神武,可大臣一个个该死不给力,所以,明朝闹到这一步不能怪我。

  临死都不忘推卸责任——这便是崇祯帝。

  一个众叛亲离,一个混到国人皆曰可杀的荒谬帝王,居然成了“君王死社稷”?

  三、崇祯帝留下的“政治遗产”

 崇祯帝死后,还给大明朝廷留下了一笔“政治遗产”,当然这是负资产。

  明朝实行两京十三省制度:也就是说,明朝同时有两个首都,两个六部。

  当时明朝的局势,崇祯帝应该派太子去南京监国,这样,即便李自成攻入北京,在太子的南京,也依旧可以整合一下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

  而崇祯帝迟迟没有这么做。

  一般认为,是崇祯帝担心唐玄宗的旧事在自己身上重演:当年安史之乱,安禄山大军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结果到了马嵬坡,玄宗皇帝和太子分道扬镳,而群臣拥立太子为皇帝(是为唐肃宗),从此唐玄宗大权旁落。

  崇祯帝担心自己会成为唐玄宗第二。

  结果,崇祯帝死后,太子也被李自成俘虏,而虽然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南明,但因南明君王都缺乏一定的执政合法性,并且互相不服对方,最终,导致南明处于内讧状态,并被后来的清军逐个击破。

  这都是崇祯帝留下的祸根。

  从天下百姓角度来说,崇祯帝是一罪人,而从朱家角度来说,崇祯帝也是一个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