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清朝版崇祯帝:志大才疏的咸丰皇帝,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死

 人文之光 2022-04-29

 明朝崇祯皇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悲剧君主:崇祯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但是和以往的亡国之君不同的是:崇祯帝理想很高,也自诩自己比较贤明,并且崇祯帝没有把努力放在口头上,而是付诸行动上: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每天都宵衣旰食,为明朝操心费力,但即便如此,明朝还说灭亡了。

  也为此,后世对崇祯帝有这样的评价:那就是崇祯帝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君王。而无独有偶,其实,清朝也存在一个和崇祯帝类似的君主,并且这个君主也差不点就成了亡国之君。这位君主就是咸丰帝——慈禧太后的老公。

1、咸丰帝 面对的烂摊子

一般认为,清朝的衰败,是从乾隆后期开始。至于“嘉道中衰”,只不过是乾隆后期衰败的一种延续而已。

话说当年崇祯帝登基后,面临着几代明皇留给自己的烂摊子:包括万历怠政、天启宦官乱国。这一系列烂摊子,让崇祯帝即便付出再大努力,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

咸丰帝也是如此。咸丰帝登基后,面临的就是嘉道中衰留给自己的烂摊子——嘉庆帝时代的吏治腐败,道光帝留下的经济破产。这都让咸丰帝感到痛苦。

尤其是道光帝留给咸丰帝的经济破产,让咸丰帝深感自己遭遇了前无古人的难题:道光帝在位期间,因为鸦片战争的缘故,清帝国不得不签订五口通商条约,而洋人的工业品也随之涌入大清帝国境内。在工业品冲击下,清朝,或者说中华帝国存续数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也随之崩溃瓦解,这就意味着:失去营生的农民,转变成了流民,成为了清王朝十分不稳定的因素。

  面对这一史无前例的烂摊子,咸丰帝可要比崇祯帝痛苦多了。并且,流民队伍也很快演变成了各路农民起义队伍。其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太平天国运动。

  对于清朝的混乱状态,咸丰帝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元凶,其实就是和洋人通商的缘故。因此只要恢复到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秩序,清朝即便不能恢复到康乾盛世的状态,自己最起码可以最大化降低流民群体的数量,维持帝国治安主体上的太平。

2、咸丰帝的努力

咸丰帝也曾致力于改变清朝当时的局面,并且,也为之做出过努力。不过,这些努力非但没能挽救清朝,反而险些让清朝提前关门。

对内方面,咸丰帝对农民军的态度很坚定:那就是镇压。不过,清军的战斗力早在嘉庆后期就出现严重的衰败,多数清军都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因此,尽管咸丰朝廷不断指令官军弹压农民起义,但是,农民起义依旧如火如荼,甚至洪秀全直接在南京成立了新的朝廷,来和咸丰帝分庭抗礼。

其实,吏治腐败下,军纪败坏也是一种必然。所以咸丰帝指望清朝官军弹压农民军,自然很难收获理想的效果。

对外方面,咸丰帝并没有意识到清朝和英法美等列强的差距,在于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差距。咸丰帝只知道:只要能够赶走洋人,继续关闭国门,恢复小农经济,清朝就可以太平。因此对于道光帝时代和洋人签订的条约,咸丰帝都找着各种理由不予落实。为此,咸丰帝和洋人的矛盾开始激化,并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和崇祯帝不同的是,崇祯帝面对农民军包围京城,在犹豫中失去了逃亡的机会,只好挂在歪脖子树上吊死。咸丰帝倒是务实太多,见清军挡不住英法联军,于是直接逃亡到了热河,并在热河病故。

不过,咸丰帝还是一个很尽职的皇帝:那就是咸丰帝生怕自己去世后,赶走洋人、关不国门的大计不能落实,因此在去世之前,咸丰帝安排了肃顺等几个大臣作为辅政大岑,来保证咸丰帝去世后,新的朝廷能够继续执行咸丰朝廷时代的路线。

不过,咸丰帝的尽职用错了方向:毕竟,指望恢复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秩序已经是一种幻想。如果咸丰帝去世后,新的朝廷继续执行咸丰帝的路线,那么清朝的覆灭,可谓指日可待。

因此咸丰帝去世没多久,慈禧太后就联合恭亲王,处决了肃顺等人,并开始了洋务运动。虽然洋务运动没能真正让晚清摆脱积贫积弱的命运,但客观上,洋务运动后的清朝,实现了同治中兴,并弹压了各路农民起义,收复了西域,为晚清的局势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倘若没有洋务运动,那么,咸丰帝真的会和崇祯帝一样,成为清朝事实上的亡国之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