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叶刀》| 1/5人可能在一生中某个时刻会抑郁,全社会共同预防至关重要

 医学abeycd 2022-04-29 发布于湖北

Time for united action on depression: a Lancet–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作者:Helen Herrman, Vikram Patel, Christian Kieling, Michael Berk, Claudia Buchweitz, Pim Cuijpers, Toshiaki A Furukawa, Ronald C Kessler, Brandon A Kohrt, Mario Maj, Patrick McGorry, Charles F Reynolds III, Myrna M Weissman, Dixon Chibanda, Christopher Dowrick, Louise M Howard, Christina W Hoven, Martin Knapp, Helen S Mayberg, Brenda W J H Penninx, Shuiyuan Xiao, Madhukar Trivedi, Rudolf Uher, Lakshmi Vijayakumar, Miranda Wolpert

期刊:The Lancet

发表时间:2022/02/15

Evidence has accumulated over decades that depression is a leading cause of avoidable suffering in the world. Yet, too few people in communities, governments, and the health sector understand or acknowledge depression as distinct from the other troubles that people face. Not enough is done to avoid and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and disadvantages linked with depression, and few governments acknowledge the brake that depression places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痛苦神秘、捉摸不定、难以言喻,身处其中的人才了解。”(Depression is a disorder of mood, so mysteriously painful and elusive in the way it becomes known to the self—to the mediating intellect—as to verge close to being beyond description.)
——小说家、抑郁症患者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回忆录《看得见的黑暗》(Darkness Visible)


全世界每年约有5%的成人患有抑郁症,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最高。然而,这一健康危机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被大众充分认识和理解。在高收入国家,近一半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诊断或治疗,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90%。

为了减轻抑郁症负担,对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关注,近期《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对抑郁症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到了》。这份报告由来自11个国家、多个学科的25位专家共同撰写,并由切身经历过抑郁症的人群提供建议。报告从抑郁症的涵义、疾病负担、根源、大众理解以及干预措施等多方面提供了证据和建议。

截图来源:The Lancet

抑郁症常见,可以影响任何人


“为什么抑郁症不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疾病?”

——抑郁症患者Vidushi Karnatic,20岁

人们抑郁症普遍有不少误解。比如,有人认为抑郁症只是悲伤、软弱的表现,或仅限于特定背景的群体。

报告首先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它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悲伤经历,也不同于人们在逆境中经历的痛苦或绝望。抑郁症是一种独特的健康问题,其特点是持续存在、对日常功能以及长期健康后果产生重大影响。在人类文明的千年长河中,都有关于抑郁症的复杂多样的痛苦描述,以及对相应诊疗方式的探索。

通常来说,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是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征。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综合征,涵盖了各种体征和症状、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疾病轨迹。对于每个患者个体来说,各不相同。

抑郁症与多种慢性身体疾病有关。包括关节炎、哮喘、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认知障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慢性疼痛和痴呆症等。在最坏的情况下,抑郁症会导致自杀。研究表明,高收入国家自杀身亡者中70%~80%,以及中低国家身亡者中大约一半,都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原因。

抑郁症可以影响任何人,无论性别、年龄或社会阶层、背景如何。尽管在不同文化和人群中,抑郁症状和体征的类型和流行程度存在差异。在贫困、暴力、流离失所以及性别、种族和其他形式的歧视等逆境环境中,患抑郁症的风险会上升。

发病率高,病程多样


“抑郁症不会提前通知你'发作’。”

——抑郁症患者Ishita Mehra,22岁

全球大约4.7%的世界人口在过去任何12个月内有过抑郁症发作,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约为6个月。同时,多达20-33%的抑郁发作与双相情感障碍病史有关。尽管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远低于抑郁症,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发作更加持久、更容易复发。

在28个国家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回顾性报告了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各国平均值为10.6%。一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重度抑郁症患者中,终生患病率高达30%-40%。

研究中终生患病率的估计值高于12个月患病率,这表明33%~50%的终生抑郁症患者在一年内会经历一次抑郁发作。

从发病年龄来看,根据世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人群的抑郁症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6岁24岁另一个次要高峰是老年期,这部分老年患者的抑郁症发病通常晚于许多其他常见的精神障碍,如焦虑症等,并且许多抑郁症患者会共患这些精神障碍。

而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以此估算,75岁时的抑郁症平均发病风险(morbid risk)预计为19.6%,换言之,全世界几乎五分之一的人,活到75岁时,会在一生中经历过抑郁症。这个数字是该调查中终生发病率(prevalence)的两倍,部分原因是受限于调查受访者的年龄,他们的年龄可能还没达到“老年期”这一小高峰。

▲在75岁前的不同年龄阶段,发生抑郁症的预计人口比例

抑郁症自然病程具有多样性。

  • 从发作持续时间来看,大多数抑郁发作可在1年内缓解。在社区调查中,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人群中,持续性抑郁症(即发作持续超过12个月)约占12%;但在初级和二级医疗机构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患者中,持续性抑郁症的比例可能高达61%。

  • 抑郁症通常还会间歇性复发。在初级或二级保健机构中,≥5年的随访研究表明,复发率可高达71%~85%。然而,在社区样本中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则相对低一些,27%~45%的人报告在20年内反复发作。

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整解释病因


报告指出,三个关键的观察结果塑造了我们对于抑郁症根源的理解。

首先,抑郁症有家庭因素,往往与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滥用和焦虑症有关。父母患有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孩子即使不是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增加。然而,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后代并没有表现出抑郁症,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也没有受父母影响。

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的抑郁症患者,通常有过儿童期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焦虑症。然而,大多数患有ADHD或焦虑症的儿童成年后不会患上抑郁症。

第三,大多数抑郁症最开始都是在压力事件后发作的,尤其是生活中涉及失去(对自己重要的人或事物)、失望或羞辱的事件,特别是较早经历这些事件,或是被忽视、有创伤的人群中。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会面临压力事件,并且大多数人在事后都不会患上抑郁症。

尽管这三个观察结果可能表明抑郁症的遗传、发育和环境起源,但它们也表明,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整解释抑郁症为何会发生。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的影响,共同构成了抑郁症的根源。

预防对于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报告强调,过去三十年来,抑郁症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全社会战略,来减少儿童时期(包括忽视和创伤)和整个生命周期的不良经历,从而降低抑郁症的患病率。

  • 社会环境层面而言:促进平等、公平,减少歧视。

  • 个体环境层面而言:在家庭中支持育儿、预防围产期抑郁症、减少亲密伴侣暴力;在学校要改善学校氛围并减少校园霸凌;在工作场所,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促进身体活动;在社区中,促进社会支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医疗保健领域,及时发现并支持有抑郁症风险的个体。此外,还需重点关注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

  • 此外,对于所有年龄段、性别、文化背景,如果出现危险因素(选择性预防)或已有相关症状(指示预防),都需提供心理和社会干预。

预防是抑郁症最被忽视的方面。”印度金奈自杀预防中心和志愿卫生服务机构SNEHA的Lakshmi Vijayakumar博士指出,“面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终生影响,从学习困难和未来的人际关系到药物滥用、自残和自杀的风险,在抑郁症预防方面进行投入非常值得。”

个体化、分阶段的照护


如上文所述,由于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发作病程,报告也强调了个体化、分阶段的抑郁症护理方法:明确症状的时间顺序和强度,针对个人的具体需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个体化制定干预措施,从自我帮助、改变生活方式,到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再到更强化、更专业的治疗,如针对严重难治性抑郁症的电抽搐疗法(ECT)。

“每个人的人生故事和境遇都不同,这最终导致每个人有独一无二的抑郁经历和康复需求。” 报告联合主席、哈佛医学院Vikram Patel教授表示,“(这需要)将抑郁症看作一个连续变化、有不同阶段的过程——从健康到暂时的痛苦,再到真正的抑郁症——并以此为框架,从疾病的最早阶段推荐相应的干预措施。”

报告还建议采用协作照护策略,来拓展常规照护中的循证干预,因为目前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充分的抑郁症照护资源。比如,在当地招募、可广泛获得且成本可控的非专业人员,如社区卫生工作者和非专业顾问,不仅可以解决专业人员短缺和经济方面的压力,还有助于减少污名和文化障碍,同时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全面照护。

最后,报告也呼吁进行更多投入,来确保人们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能够获得所需的心理健康照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