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层次模型

 莫为天下先 2022-04-29 发布于湖南

MODEL

思维层次模型

WHAT

一、思维层次

从下到上分别为: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信念/价值观层、身份层与愿景层。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应对模式。

图片

1、环境层

思维模式在环境层的人,聚焦于外在环境,支持条件,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外部归因”。

认为问题的出现都是别人的错或者环境不好。

主要的应对模式是“抱怨”。

2、行为层

思维模式在行为层的人,关注于自身行为。

认为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自己的行动力不够。

主要的应对模式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3、能力层

思维模式在能力层的人,关注于能力提升。

认为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

主要的应对模式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4、信念/价值观层

思维层级在这个层次的人,关注的是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主要的应对模式是“要做对的事情”。

5、身份层

思维模式在这个层次的人,关注的是“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要的应对模式“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做出某种选择和行动”。

6、愿景层

思维模式在愿景层的人,关注的是“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

主要的应对模式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让它更好?”

二、思维层次的关系

低层次的问题用高层次的思维好解决,但是高层次的问题用低层次的思维难以解决。低层次有问题不要紧,高层次是关键。

层次越低越容易改变,层次越高越难以改变。

HOW

一、使用方法

1、识别出该思维在层次模型中的位置,使用该思维所处层次的上一层或上两层的思维进行沟通或引导。

2、表扬集中于上三层,批评集中于下三层。在上三层表扬比在下三层表扬更好,在下三层批评比在上三层批评更好。

二、提升个人层次

1、深度:深度思维

2、长度:终局思维

3、广度:全局思维

CASE

1、部门沟通和协同

如果部门沟通聚焦于下三层,因为岗位职责不同、任务不同难以统一和协调,如果聚焦于上三层,促使大家关注组织的目标,就可能会很快达成意见,使大家力往一处使。

2、员工引导

任何领导可能都听过员工的抱怨,作为领导要善于给员工升维,打开员工的视野与局限,促使目标实现。如果员工是停留在下三层中的某层,领导可以把员工拉升到上一层。

举例:

员工说:业绩实现难度,因为公司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环境层

领导可以问:那在现有条件下,你可以做哪些,让目标可能实现?——行动层

员工说:工作太多了,都干不过来。——行动层

领导可以问:那你觉得可以提升哪些能力,让你的工作干得更轻松一些?——能力层

3、表扬与批评

在职场中,总体来讲批评多于表扬,并且常在上三层进行批评,但是上三层的批评会影响员工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员工成长。更科学的做法是表扬集中于上三层,批评集中于下三层。

举例

“你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就比“你好勤奋啊!”更有激励作用。——在身份层表扬比在行动层表扬更好

“我感觉你的同理心不够。”就比“你真自私,做事只考虑自己!”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让改进的方向更加明晰。——在能力层批评比在身份层批评更好

——  做个朋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