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本 汉 方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 李时珍 中医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一直是国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近代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对中医嗤之以鼻,曾提笔写就《父亲的病》和《药》等文章批判中医误国误民,并且他自己留学日本时,学的就是西医;时至今日,质疑中医声音有增无减。 ![]() ▲遍布日本的汉方药 如今国人去日本旅游购物,在药店里购买的药品大部分是中成药。日本的汉方药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在中国被贴上“伪科学”的中医到了日本就走向世界了呢,这还要从日本汉方药的前世今生说起。 1.“汉方医学”东渡日本 古代的日本是个除了火山什么都不多的国家,频繁的火山运动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温泉。温泉中蕴含的某些矿物质对人体有着特殊的功用,于是古代日本人生病后经常找不同类型的温泉泡着,俗称“汤疗”。 诚然,如果得了感冒发烧等小病,泡一泡特色温泉出汗对病情好转大有裨益,但显然温泉只是一种辅助手段,遇到了重大疾病,仍然需要诊疗。
原因出在草药上,医书可以教日本人如何断病,如何开方,可并没有如何识别草药的知识,况且很多草药无法获取,知道了病因无法获取药显然难以治病。从而唐宋时期,中医并没有在日本大规模流行开来,很多治病的药都要靠遣唐使从中国进口。 ![]() ▲遣唐使来中国往往冒着生命危险 2.“汉方医学”再造 明朝时,日本从中国学习的两个全新的学说拯救了“汉方医学”,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且经过几百年的交流学习,日本人对草药学的知识已大有长进,这为日本“汉方医学”全面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伤寒杂病论 1478年,日本僧人田代三喜游学大明,将“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带回了日本,运用神奇的针灸,田代三喜治好了很多人的疾病,名声鹊起。他又收了一个徒弟曲直濑道三,道三出入武将门庭,替贵族治病,长长的患者名单上可以看见大名鼎鼎的日本“战国风云儿”织田信长、“战国三恶人”之首松永久秀、“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等等。“汉方医学”在日本全面流行起来,甚至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也是“汉方医学”的爱好者,他经常自学医书,自己给自己配药,以71岁时还能骑马上阵,统一全日本。而日本下层社会,一位名为永田德本的汉方医师四处游历为穷人治病,患者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只收十六文钱,人称“十六文先生”。
以上提到的三名医生,被日本后世尊称为“汉方医圣”,正是因为他们杰出的贡献,“汉方医学”才能在日本流传至今。而将传自于中国的医方体系称之为“汉方”,则是为了区别于后来由荷兰人传入日本的西洋医学“兰方”。如今日本“汉方”秉持着与中医相似的健康哲学,是利用天然药材来提高人自愈能力的智慧。 ![]() ▲这个价格的汉方药 3.“汉方医学”的重生 19世纪后半叶,佩里率打开日本国门后,西方现代医学随之在日本传播开来。 ![]() ▲美国海军佩里舰队到访强迫近代日本开国 西方现代医学理论完备,解剖精准,尤其是外科手术,让日本人大开眼界。明治政府为了鼓励西医,出台一些列政策鼓励日本人学习,规定只有学习西医的人才能考取“医师资格证”,学中医的日本医生将得不到政府承认。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政府的严令之下,日本的“汉方医学”迅速衰落了下去,只有在民间以“土方子”的形式继续流传。 ▲在鹿鸣馆游艺的日本贵族,鹿鸣馆是明治时期西化的贵族聚会场所 二战后日本归国的老兵从中国带回了许多草药,在战后那段物资紧缺的年代,很多西医的药品供应不足,“汉方药”填补了这块空白,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日本的大学开启了“汉方医学”的研究,让其成为一支有学术保证的“正规军”。纯学习“汉方医学”的日本人虽然还是考取不了“医师资格证”,但可以获得药剂师或针灸师的官方认可。 ![]() ▲熊猫 1976年,日本官方正式宣布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263个处方中有210个可以享受医保,患者只需支付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汉方药”这大大促进了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 鼎盛时期,全日本有40家“汉方药”制药厂,经过发展兼并目前还有19家。他们从中国进口原材料,返回日本加工,然后卖给全世界。近年中药原材料价格飞涨,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公司株式会社ツムラ,决定在北海道自行种植草药,中国的中药发展已被日本全面压制。 4.日本汉方药何以横扫全世界? 很多人认为“汉方”就是中药,但在日本人的认知中,却并非如此。汉方是“东洋医学”所采用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还有日常养生、气功、按摩、药膳、针灸等内容。虽然听起来与中医诊治方法差不多,而“汉方”也的确是从中国经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以古中医为基础的医治方法。但在日本受当地气候、地理和文化的影响,已发展出独立的医学实践体系。 ![]() ▲日本的中医馆 今天的日本汉方,与传统中医有着相似的精神哲学,同样有着“上医治未病”、遵循阴阳五行、进行虚实寒热辨症等内容。但事实上,早在西洋医学传入日本以前,日本的传统医学已经默默从中国传统中医中摆脱出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路线。(一方面是日本江户时代锁国政策切断了与中国的交流,而同一时期中国中医学则回归到更复杂的理论) ![]() ▲中医无用?汉方无用? 据了解86%的日本医生懂“汉方医学”,并在看病的过程中乐意将“汉方药”开给患者。日本的“汉方药”与我国的中药最大的区别是提取工艺上的区别。日本人精益求精,同样一款药效果大不同。 ![]() ▲汉方药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远超中国 日本的“救心丸”和中国的“六神丸”在原材料和工艺上毫无区别,可日本说明书上写着:每次只需吃两颗即可,一日不得超过3次;中国说明书上写着:每次请服用10颗。同样的配方,同样的药丸,一个吃两颗,一个吃十颗,秘密就在于对原材料提取工艺上的不同,日本人提取的纯度更高。纯度更高,见效就快。 ![]() ![]() ![]() 如今日本的汉方药通常是指:用植物、动物、矿物两种以上的组合而制成的药物。其中植物的根、树皮、叶子、种子、果实等是使用最多的。而汉方药的分类,基本上是煎汤药、粉剂、药片三种。了解这些简单的分类之后,就可以根据体质和症状差别来选择你所需要的汉方药了。 ![]() 龙角散不是感冒药,而是一种润喉止咳药。因原方中使用龙骨、鹿角霜、龙脑等材料而得名,但现在的配方中以桔梗、遠志、杏仁、甘草为主。作为日本的第三类药物,安全性很高,对嗓子不适,吸烟过多,咳嗽不止等症有缓和效果。 ![]() 国内常见的六味地黄丸,是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适合肾阴虚的良药,但对于肾阳虚者而言,就不适合服用了。此时就需要八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一方主要来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又叫“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桂枝、附子两味,能够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但服食前最好还是向医师咨询,且不可盲目服用) 葛根汤在日本也很常用,在感冒初期使用常常有一剂见效的案例。葛根汤方剂来自《伤寒论》,与麻黄、桂枝配伍使用。感冒时发烧,并感到身体疼痛、头痛、腹痛、干呕或微喘等症时,可以使用。在日本,葛根汤也用于缓解那种身体僵直、不能动弹的疼痛。在日本,那些流传了千年、耳熟能详的汉方药,大多是按照中国传统医书古籍中的汤方为基准,再以现代的“监控”手段确保其疗效的。 但仍可以说,在西洋医学进入日本之前,“医学”在日本的定义就是“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的医学”。但明治维新后“汉方”就基本失去存在感,到昭和时代发生了逆袭。日本发明了轻易就能服用的精华剂,使得汉方应用得以普及,主要的技术是将药材所煎成液体的有效成分固体化,加工成颗粒状等。技术的进步使得汉方成为常随人们身边的药物,加之对于这种加工方式的专利技术保护,使得日本如今成为中药相关的专利大国。 |
|
来自: 行者aw7sg93q3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