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游山西十大古戏台 砖瓦屋檐诉说百年沧桑(上)

 茶香飘万里 2022-04-29 发布于山西

【云游山西·十大古戏台】

中国的古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元代是戏剧的成熟期,也就是戏台的成熟期。明、清以后,戏剧更为繁荣,戏台也就五花八门,色彩纷呈。古戏台见证着我国戏曲产生发展和走向辉煌的全过程。同时作为实物载体,推动和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戏曲文化。

山西是戏曲的摇篮,现存金、元、明、清古戏台三千多座,数量占全国古戏台的五分之四。历尽沧桑的古戏台,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也是一座座戏曲博物馆。

日前,山西正在不断激发戏曲文化创意市场活力,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培育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经济品牌。本期《山西青年报》带领大家,云游山西古戏台,一起去回味戏曲逐渐从城市勾栏瓦肆走向乡野的辉煌历史。

云游山西十大古戏台 砖瓦屋檐诉说百年沧桑(上)

高平二郎庙戏台

高平二郎庙戏台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

高平二郎庙位于高平市区西北8.5公里寺庄镇王报村北的土岗上,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道教建筑群,庙内共保存明清建筑14座,金代建筑一座。其中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的戏台,距今已有近830年历史,文物专家认定该戏台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戏台。

这座砖木结构古建筑,采用金代重要建筑所惯用的须弥座式台基,是一间亭榭式建筑。舞台单开间,宽5.02米,进深5米。台基呈方形,四角立柱为粗大的圆木石对柱,四柱上设大额枋,柱头上施有转角斗栱。束腰部残存有化生童子、莲花、缠枝花图案,并有“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题记。 据专家分析,二郎庙戏台已经出现了扩大声学效果的设计,台基高度高于1米,抬高演员的位置,可减少声音在观众席位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此外,戏台三面用厚墙进行围合,可聚拢演员声音,并使声音集中向台口方向进行反射,可谓设计独到,山西元明时期的戏台,也多延续了这两个改善声学效果的设计特点。这座我国最早的戏台,已经展现了科学的结构设计与舞台设计,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四月初八前后,高平将举行盛大的“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此时,山腰的百亩杏花也进入盛开期,别有一番风味。寻根赏花的同时,也可去昔日的庙会戏台感受一下百年沧桑:台上台下的人不断变化,剧目不断更新,唯有古戏台经历百年沧桑巍然屹立。

云游山西十大古戏台 砖瓦屋檐诉说百年沧桑(上)

尧都牛王庙戏台

尧都牛王庙戏台 经八级地震仍保存完好

牛王庙戏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魏村,亦称舞楼,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平阳府发生八级大地震,当时的魏村牛王庙被夷为平地,唯独牛王庙戏台保存完好,震后只对破损部分进行了少量修缮。

牛王庙戏台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还保留着宋金乐亭旧制。戏台台基高1米,台身面阔7.45米,进深7.55米,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 戏台顶部藻井全为木质结构,整座戏台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部由木材榫卯结合而成。舞台区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两边无山墙,可三面观看。

传说农历四月初十是“牛王”的生日,庙里每年都会举办七天的庙会。四月初十为正日子,这一天,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赶到牛王庙祭拜供奉“牛王”,据牛王庙内碑文记载,牛王庙庙会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庙会期间,从早到晚,戏声咿呀锣鼓铿锵,烟雾缭绕香火不断,各种地方特色小吃香味四溢,实为当地一大盛事。

日前,临汾市尧都区“平阳古城”项目签约。据悉,项目将依托临汾市全域范围内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尧帝为文化依托,通过沉浸式场景塑造、活态式文娱体验、主题化业态创新等手法,建设临汾市游客集散中心、晋陕豫沉浸式文旅度假目的地。 打造一个望得见青山、看得见清水、留得住乡愁的平阳古城。到了临汾咱是回家

云游山西十大古戏台 砖瓦屋檐诉说百年沧桑(上)

乔泽庙元代戏台

乔泽庙元代戏台 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戏台

乔泽庙戏台位于翼城县东南七公里处的南梁镇武池村西乔泽庙内,亦称水神庙,庙已毁,戏台独存。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为祭祀晋国大夫栾成而建。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6米,沿袭宋金舞亭建筑规制。平面方形,面阔9.4米,进深9.35米。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四角立角柱四根,两侧后半部与背面墙内立撑柱四根,共为八根柱子支撑顶部荷载。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内支撑华丽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设计合理,是我国现存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翼城县有百戏之都的称谓。这是因为:历史上的翼城一县三国,有唐尧故地、晋国之源、霸国遗存,是北方曾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翼城的戏可以追寻到戏曲的源头——傩。在隆化镇大河口霸国墓地出土的漆木人俑和史伯村传统的“耍大蟒闹五毒”戴面具的武士身上,依稀可见其遗韵;有脱胎于汉代百戏的翼城竹马戏;有翼城琴书;有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蒲剧。因此, 翼城除了这座元代规模最大的戏台,还有大大小小的明清六十余座古戏台,可见戏曲曾经之繁荣。

近日,翼城县举办了“唐风晋韵·魅力翼城”文旅系列活动暨第六届里砦桃花文化旅游节活动。今年以来,翼城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精心策划了贯穿全年的“唐风晋韵·魅力翼城”文旅系列活动,包含戏曲表演、非遗展演、摄影大赛、半程马拉松赛事、古装赛诗大会、书画展、摄影展等,是翼城县倾力打造的特色文旅品牌。

云游山西十大古戏台 砖瓦屋檐诉说百年沧桑(上)

冶底东岳庙戏台

冶底东岳庙戏台 较早的留有实物的神庙戏台

泽州冶底东岳庙戏台位于晋城市郊区南村镇冶底村岱庙内,冶底岱庙是除泰山以外的唯一一座岱庙和道教主流全真派道场

东岳庙戏台位于上院天齐殿对面,是岱庙的主要建筑之一。整个舞楼八卦形木构架藻井,平面为正方形,单开间,宽约7米余,台基高1,03米,为十字歇山顶亭式建筑。四角立柱,其中东北角柱雕有花、草、童子等图案,其余三根皆素面且砂石质地有异,由此推断应该不是同时之物。

早些年舞楼东北角石柱柱头东侧题牌中还有隐隐可见的字迹,显示舞楼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元明两代均有重修。其中台基、台明、石柱、檐额及勾栏仍为金代遗构,斗栱及屋架、屋顶等显示为明代风格。有一种说法是,舞楼建造年代可能比王报戏台还早26年。由于雕花的东北角石柱风化严重,现在石柱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通过它确认舞楼确切的修建时间。 冶底岱庙是北方园林建筑的"活化石"。岱庙山门高台有一对雄居于须弥座上的石雕雄狮。石狮体态雄壮,面貌威猛,身子往前倾斜,让2米多高的巨狮有了动感。岱庙鱼沼内侧壁有石雕龙头、虎头各一,水淹龙头多为涝年,虎头外露则为旱年,龙头不淹、虎头不露即风调雨顺,据说报旱涝非常灵验。紧挨冶底岱庙旁矗立着一棵银杏树,专家考证该树至少已有6000多年历史,在国内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曾经的辉煌与繁华,为这里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古建筑,近年来,冶底村举办了旅游文化节吸引周边游客,秋天银杏叶黄了的时候,想必另有一番情景吧

云游山西十大古戏台 砖瓦屋檐诉说百年沧桑(上)

董村三郎庙戏台

董村三郎庙戏台 元代建筑风格明显

永济董村三郎庙戏台位于永济市卿头镇董村,原为三郎庙附属建筑。据碑记载,戏台创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明代、清皆曾重修。戏台主体结构为元代建筑风格,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戏台形制、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元代建筑风格明显,木雕精致。

三郎庙戏台坐南朝北,戏台分为前后台,两侧是可开启的扇门,供演员“出将”“入相”。戏台是木结构,不见一根钉子,梁与梁之间的衔接全部为榫卯。榫卯结构是我国古代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这样的结构让戏台数百年屹立不倒。

永济古称蒲州,这里是元杂剧《西厢记》的发生地。可想而知,从元代开始,三郎庙戏台上,《西厢记》就开始一幕又一幕的演绎。

现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月初十,这里依旧有古会,村民会专门请戏曲名家来连唱三天大戏,借此纪念三郎,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唱戏之日,乡亲们必从十里八村赶来。几百年来,三郎庙戏台锣鼓响起,台上演绎着《西厢记》《天仙配》《窦娥冤》等经典剧目,台下的百姓从牙牙学语孩童到白发苍苍的长者,百听不厌。对于戏曲的热爱,永济人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