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算得上军事家吗?粟裕评价: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

 lixj1028 2022-04-29 发布于新疆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布衣,躬耕于南阳,二十八岁前就已经名扬天下了。

文章图片1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于是为刘备作了中国军事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战略策划——“隆中对”。

从此以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耗尽了自己后半生全部的心血,活活把自己累死。死后埋在定军山,墓穴洞口仅能容下他的棺材而已。

后世之人仰慕诸葛亮的才华,更敬佩他的人格,于是不断为他的故事锦上添花。到了唐朝时期,诸葛亮已经位列“武庙十哲”之一。

如今当我们打开任何一部介绍诸葛亮的专著,或者在网上查看关于他的简介时,必然会看他的头衔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兼文学家”。

文章图片2

但是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其实从未独自领兵作战。刘备死后他“六出祁山”,最后“出师未捷身死”。这似乎与我们平常人喜欢的军事家,相去太远了。那么,诸葛亮算得上军事家吗?

诸葛亮算得上军事家吗?

根据《粟裕研究文萃》一书的记载,曾有人问开国大将粟裕:诸葛亮算得上军事家吗?粟裕回答:

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即使按《三国演义》的描写,他最主要打过两次胜仗,也就是“两把火”: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而后一把火还是周瑜烧的。

六出祁山,当时魏强蜀弱,而他采取正面推进相持,怎么能以弱胜强呢?人说“诸葛一生唯谨慎”,从军事上来看是不敢用奇兵,不会打仗。

粟裕是开国大将,毛主席生前曾经对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他是我的战友中最会打仗的人。”粟裕二十多岁参军的时候,曾经当过毛主席的警卫连长,跟着毛主席学习军事谋略。

文章图片3

不出几年,粟裕就已经能为毛主席出谋划策。后来经过多年战场上的实战历练,到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在苏中战役中创造出了“七战七捷”的军事神话。

从那以后,毛主席不但允许粟裕在战场上“机断专行,不必请示”,有时开作战决策会议,还会先联系粟裕,听取粟裕的建议。所以粟裕对诸葛亮的评价,看起来颇有一锤定音之势。

文章图片4

其实,粟裕并非第一个质疑诸葛亮军事家身份的人。一千多年以前的宋朝,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就曾经公开批评、贬低诸葛亮,在文人圈中形成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力。

苏洵曾在自己的专著《权书》里面提到: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

在这一段论述里面,苏洵直接嘲讽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他认为诸葛亮建言刘备把根据地定在益州,是把自己装成了一个口袋里面,自寻死路。

文章图片5

苏轼在《诸葛亮论》里面说:

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唯有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军事实力不如曹魏,地盘也比不上曹魏,打仗更是不如曹魏,唯一胜过曹魏的地方就是忠信。言下之意:诸葛亮除了“忠信”,一无是处。

苏辙在《三国论》中则评价诸葛亮:

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

苏辙的意思非常直接明了,那就是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治理国家的人才,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可以指挥军队打仗的将才。

文章图片6

然而,苏洵、苏轼、苏辙说的就是事实吗?要评价诸葛亮算不算得上是一个军事家,我们就得先弄明白,到底什么叫做“军事家”。

“军事家”是一个汉语词组,如今我们直接从《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是根本找不到它的定义的。不过“军事”二字倒是有一个定义,那就是“与军队和战争有关的事情”。

“家”的含义之一: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哪一类人。看上去,“家”字在“军事家”里只是一个划分成分,归类的词。所以,“军事家”是指从事与军队和战争有关的事情的人。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诸葛是不是从事过这类事务的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在二十七岁时受刘备三顾而出山,然后官拜“军师中郎将”。

文章图片7

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的主要职责是“都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换句话说,他当时的工作是为刘备筹集军粮,做后勤保障。

建安十八年(公元214年),诸葛亮三十四岁,担任“军师将军”。此时,他已经有了“将军”的头衔了。不过主要工作的内容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依然是做军队后勤保障。

一直到刘备死之前,诸葛亮都是一边搞政治一边搞军队的后勤。刘禅登基以后,诸葛亮才开始有了独自带兵的机会。先是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乱事,接着就是争议颇大的“六出祁山”。

文章图片8

在现代,军队后勤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记得有人曾评价抗美援朝时说过,那一场战争志愿军制胜的关键,靠的就是后勤保障。

所以后勤保障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说“负责军队后勤保障”,就是“从事与军队和战争有关的事情”,是绝对没问题的。

那么,诸葛亮从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一直到五十三岁在五丈原去世,中间这二十五年一直都在干这样的事,并且除了最后的“六出祁山”,前期做军队后勤的事可以说是堪称完美。

诸葛亮不但每一次都能顺利地替刘备筹措到足够的军粮,而且在刘备去世以后,又独力支撑起蜀汉,一边指挥打仗,一边还要保障蜀地的民生。

文章图片9

同时,诸葛亮又通过发明“木牛流马”,极大地提升军队的运输的机动能力。又通过“八阵图”,调整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另外,诸葛亮还自创了一套练军的政策,最后还被晋朝沿用到了自己的军队当中。所以不管怎么看,说诸葛亮是军事家,都是毫无疑问的。

三苏父子对诸葛亮的贬低,在历史上造成了极大的“流毒”。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事,一切还是因为苏轼的父亲苏洵。

苏洵青壮年时代曾经热衷于用兵之术,二十九岁赴京赶考的时候,还曾把撰写的与军事相关的文章,拿给京中的文人们相互传看。

文章图片10

而且苏轼还曾当着北宋军事家韩琦的面,直接批评狄青带兵太仁慈,导致“兵骄将惰,纪律不振”,又当着政治家富弼的面“专门教人杀伐立威”,最后遭到王安石等人的反感。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显然是受到了父亲苏洵的影响,因此他们也都喜欢在军事方面“不懂装懂”。

苏轼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人,但是他出身于中产家庭,二十出头就考中了进士,得到了当朝皇帝、太后的赏识,所以在壮年以前,他一直都好逞口舌之快。

这一点,从壮年以前的苏轼的言行就能轻松看出来。最终,苏轼也因为在自己的诗作中讽刺政敌,结果用词不当被政敌抓住把柄,下了大狱,也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文章图片11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成熟起来,待事待物的态度都明显不同了。所以,我们看到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其实是很不公允的。

比如诸葛亮比曹操晚生了二十多年,他本身就是南阳的一个布衣,又不是一方诸侯;曹操生得早,父亲还是太尉,家世和社会都与诸葛亮大不相同。

同时,二人在各自所处的势力中的政治地位,也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可是苏轼却拿诸葛亮与曹操来比较兵多将广,比较国家占地面积,岂不是荒唐?

而且这种只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本身就是偏颇的,功利的。前面我们提到,苏轼相对于常人来说,前半生的经历太过顺利,所以他经常看不起一些社会地位比他低的人。

文章图片12

苏轼曾因诗人孟郊喜欢写诗,述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就讽刺别人是“寒虫号”。很显然,诸葛亮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失败者”罢了。

诸葛亮是不是一个军事家,这个问题中国文人已经讨论了一千多年。尽管历朝历代的官方早有结论,但是未来在民间,还是会永远争论下去的。

粟裕说诸葛亮不是军事家,是指诸葛亮不是一位长于“奇谋”的军事指挥家。类似的话,《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早就已经说过了。

文章图片13

但是军事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所代表的人,不仅包含战场上的一线指挥员,还包含了负责军队后勤保障的指挥员。至于苏氏父子三人的话,大家完全可以当成浑话,一笑置之。

结语

“隆中对”造成天下三分的格局,让刘备从一个一穷二白、穷途末路的人,一跃变成了一方诸侯,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是一位精通军事理论与战略策划的奇才。

历史上,诸葛亮在蜀汉势力内部呕心沥血的二十五年,以及晋朝对他练兵之法的继承,也证明了他的确是一位军事后勤专家。

文章图片14

至于所谓的“六出祁山”的失败,固然有用人不当和指挥方面的原因,但是有一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让我们借诗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对全文做一个总结: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