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35. 蜀汉悲歌之三大男主(上):大器晚成的邓艾与少年得志的钟会

 衣赐履读通鉴 2022-04-29 发布于北京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从这一回起,我们讲蜀汉的灭亡。

讲真,蜀汉灭亡,有点突然。我们这个单元叫《司马时代》,之前已经讲了三十四回,但蜀汉只有两回。不是不想讲,而是没的讲。公元234年,诸葛丞相去世,在三国大舞台上,魏国、吴国,都拎着大砍刀,一会儿砍对方的人,一会儿自己人互砍,反正一直在砍人,砍得阴风阵阵,砍得血流漂杵,砍废了两个皇帝,砍死了一个皇帝……而蜀汉,这二十来年,就像蒸发了似的,基本上岁月静好。换句话说,蜀汉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得到了二十多年的大略和平,后主刘禅,虽然胸无大志,但也不怎么胡搞,因此,蜀汉政权相对稳定,宫廷斗争乏善可陈,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约是要比魏、吴两国高不少。

然而,乱世之中,你想静好,得看别人答应不答应。

司马昭当然不答应。

公元263年,魏国对蜀国展开灭国性打击,区区数月之间,就把蜀国纳入了魏国的版图。这场灭国大戏,司马昭是总导演兼男配角,戏份儿最多的,是三位男主:邓艾,钟会,姜维。

这一回,我们讲邓艾和钟会。



男主一:大器晚成的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河南省桐柏县东)人。邓艾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曹操占领荆州(公元208年),迁徙百姓到内陆,邓艾跟着老娘来到汝南(河南省息县),给人放牛。十二岁时,娘儿俩又到颍川(河南省许昌市东)定居。有一次,邓艾读到故太丘县河南省永城县北县长陈寔(读如十)的碑文,上面有八个字:
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邓艾非常喜欢这八个字,就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个家伙跟他同名,他就把邓范改成了邓艾,士则改成了士载。

【这位,就是陈寔了】


衣赐履说:颍川陈氏,是汉末魏初的大族,曹魏重臣陈群,就是颍川陈氏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寔,是陈群的祖父,是颍川陈氏的奠基人物。我们以前讲过梁上君子的典故,就是发生在陈寔身上的事儿。
一般认为,邓艾出身寒门,大约是可信的。十来岁的邓艾能够以陈寔的碑文给自己起名,说明他家不是普通农民,而是读书人出身;有同宗与他重名,说明邓家是个大家族;对方不改名,邓艾改名,说明邓艾在邓氏家族中实力不济。邓氏家族,是豪门还是寒门,咱不去讨论,但我们能够确定,在老邓家,邓艾这一枝儿,寒得很。
后来,邓艾做了郡里的公务员,但是他有口吃的毛病,做不得那种场面上的官儿,被安排做了个“稻田守丛草吏”,管种地的小官儿。
衣赐履说:这儿咱叨叨几句。我们有个成语叫“期期艾艾”,形容一个人说话不利索。这个成语涉及两个典故,前一半“期期”,说的是西汉初年的大臣周昌,也是口吃,一着急就“期期”个没完,当时,高祖刘邦想换太子,大臣们都反对,周昌尤甚,他对刘邦说: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后一半“艾艾”,说的就是邓艾。《世说新语·言语》载,邓艾口吃,他与人说话,每说“艾”如何如何的时候,总是“艾艾”个不停,司马昭就逗他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邓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虽然说了两次凤,实际上只有一只。
后世之人,把周昌的“期期”和邓艾的“艾艾”合并为一个成语,就是期期艾艾。
宗族父老中,有的人怜悯他,经常资助,但邓艾从来也没有谢过人家。邓艾非常喜欢兵法,每当他见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划脚,说如果打仗,军营应该扎在哪里哪里,敌人来了,应该如何如何应对,云云。同事们都觉得这个“稻田守丛草吏”挺有意思,他真把自己当根儿葱了,竟然还想着排兵布阵诶!
后来,邓艾做到了上计吏,就有了出使朝廷的机会,结识了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虽然邓艾一说话就艾艾个不停,但司马懿发现,这家伙是个人才,立即征召到太尉府工作,后来又任命邓艾为尚书郎,成了宫里的干部。

【邓士载,不容易啊】


衣赐履说:邓艾出生于公元197年,司马懿于公元235年任太尉,公元239年任太傅,两人相识时,邓艾四十岁上下,谓之大器晚成,并不为过。
当时魏国朝廷打算在扬州、豫州开荒垦田,储备粮草,就派邓艾对西起陈郡(河南省淮阳县)、项县(河南省沈丘县)、东到寿春(安徽省寿县)一带实地考察。
邓艾经过考察,向司马懿汇报说:
陈郡、蔡国(上蔡,河南省上蔡县)之间,土地虽然肥沃,但水源不足,应该开挖河渠,既可以灌溉农田,屯积军粮,又开通了漕运的水路。淮河以南,总有战事。每当大军南征,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费巨大,劳役沉重。可以下令淮河以北屯兵二万,淮河以南屯兵三万,按照百分之二十的轮休比例,常年保持在位的军士有四万人,他们可以一边种田一边守卫。只要年景好,风调雨顺,此处的收成可以达到西部地区的三倍还多。扣除官兵自身的消耗,每年可以产出五百万斛粮食。这样,只需六七年时间,就可以在淮河上游屯积三千万斛军粮,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以此为资,讨伐东吴,则无往而不克。
司马懿认为邓艾说得对,下令实施。
公元241年,曹魏政府开凿广漕渠。此后,每当东南有战事,曹魏大军乘船而下,到达淮河、长江,粮秣有余,也不再有水患,这正是邓艾的功劳。
衣赐履说:邓艾提出的挖渠屯田的计划主张,来自于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确切地说,得益于曾经的工作岗位:稻田守丛草吏
我猜,邓艾最初得到这个职务时,未见得就欢喜无比,但他能够把这个岗位和个人抱负统一起来,也即,把一项种庄稼的业务工作,提升到了战时后勤的高度,这种思路,很了不起。
以我个人的浅见,人生不如意是一种常态。碰到不如意之事,你若把它当作惩罚,那么,它就是惩罚;你若把它当作砥砺,它可能就成为把你打造成一柄利器的磨刀石。如果没有稻田守丛草吏的经历,邓艾可能对屯田、军粮的认识就没有那么直接和深刻,就不可能对司马懿提出建设性建议,他可能就不是大器晚成,而是大器不成了。
我个人也有这方面的体会,倘若当年不是被一个领导给我一杆子插到基层,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部队;倘若不是做了当时还不太受人待见的纪检工作,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见识了多种多样的人性,我是断不可能跟这儿解读《资治通鉴》的。我不敢说人生的逆境都是财富,但处于逆境中的态度,则很可能决定我们在逆境之后的走向和深度。当然,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或者天才级的人物,另当别论。
司马师执政期间,邓艾做到汝南太守。甫一到任,邓艾就开始寻找当年照顾过自己的一个长辈,老爷子已去世多年,邓艾派手下干部前往祭拜,重谢了老太太,又举荐他的儿子到郡里工作,完成了自己报恩的心愿。邓艾又带领郡县开荒种田,数年之间,军用丰足,百姓乐业。
男主二少年得志的钟会
与大器晚成的邓艾正好相反,这位钟会,妥妥的少年得志。
钟会字士季,颍川郡人,端得是天才级别的人物,他比邓艾、姜维要小二三十岁,多才多艺,文武双全,要论起学问,更是秒杀那哥儿俩。
钟会的老爹是魏国太傅钟繇,钟家,是正儿八经的豪族。钟会是钟繇的小儿子,大家猜猜看,钟繇多大年纪生的钟会?
钟会出生于公元225年,钟繇出生于公元151年,钟老爷子七十五岁生的钟会!生猛如斯的老爷子,真是公鸡中的战斗机,似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诶!

【钟老爷子,八十得子,真乃神仙也!】


曹魏另一位著名人物蒋济,曾经搞过一个学术研究,研究结论是:观其眸子,足以知人。意思是只要仔细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对这个人的未来有个大致的判断。
钟会五岁那年,钟繇打发他去见蒋济,蒋济仔细观察了这个娃娃的眼睛,相当惊异,给出了四个字的评语:非常人也。这个娃娃不一般啊!
公元230年,钟繇去世,钟会六岁,他是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的。
《三国志·钟会传》裴松之注说:
钟会老娘非常严格,精通儿童教育,钟会四岁诵《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经》,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经》,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和《国语》,十三岁诵《周礼》和《礼记》,十四岁诵《成侯易记》,十五岁入太学,学习四方奇文异训。老娘对钟会说,学得太多太杂,就会心生倦意,心生倦意则会怠惰,我怕你怠惰,所以才没教你太多,而是让你循序渐进慢慢学,现在,你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可以自己去学习了。
衣赐履说:我了个天!以我辈的智商,上面列的绝大部分书单,饶是用一辈子,其中任何本恐怕都不敢说能学明白,人家钟会十五岁,全通了。是不是天才?后来,钟会又学了很多东西,特别喜欢《易经》和《老子》,而且都有深刻的见解。
讲真,《易经》和《老子》,我也翻过一阵子,非常惭愧,看不懂,特别是《易经》,更是云里雾里放光彩。以我粗浅的理解,《易经》分两枝儿,一枝儿是用来修身的,里面有很多长力气的精彩格言,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另一枝儿,则是用来占卜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对应了宇宙万物,一卦下去,就能看出事物吉凶,形势的发展,等等。我不懂,不瞎说了。但是,钟会懂啊,他是专家啊。照理说,钟会既然玩儿了一手好《易经》,那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应该知道个大概吧?拿不拿得下蜀国,拿下了造不造反,造反之后是争夺天下还是偏守益州……这些个事儿,都应该有个大致的判断。但是,他败了。而且,四岁就熟读《孝经》的他,居然因谋反而死。用《易经》《道德经》和《孝经》武装起来的钟会,一旦面对权力诱惑的时候,似乎比我们普通人老百姓还要把持不住诶,立即如一只被拔光了毛的西装鸡,变得光不溜溜了,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易经》这种东西,搞不好真的博大精深,搞不好真有高人出神入化,可以指点江山,咱也甭去怀疑。只不过,我们要记住一点,当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所谓的易学大师,不管他表现得多么神乎其神,看起来多么仙风道骨,听起来多么天花乱坠,如果此人成天与权力中人打成一片,或以此为手段大发横财,你就可以判断,他不过又是一个江湖术士罢了。

【少年钟会,声名雀起】


钟会长大之后,一身的学问,捂都捂不住,大名远播。正始中(正始年号为公元239年至公元249年,大将军曹爽主政),钟会先后做秘书郎、尚书中书侍郎。裴松之注引《世语》上,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是在司马师主政时期(公元251年至公元255年),有一次司马师让中书令虞松草拟一道奏书,虞松写好之后,两次呈上,都被打回来了,让他继续改。司马师也没说奏书哪里不行,虞松一头雾水,胡子都揪光了,也不知道该怎么改。钟会见虞松愁眉苦脸的,就问怎么回事儿。虞松一见是钟会,也顾不得害臊了,说,小钟,过来看看,帮哥想想怎么改,哥都急死了。钟会取过奏书一看,略一琢磨,改了五个字,说,好了。虞松半信半疑,又呈报给司马师。司马师非常满意,对虞松说,老虞,你没这个水平,说,谁帮你改的?虞松脸上一红,说,钟会。司马师说,看来这小子很有才啊,让他来见我。钟会听说司马师要见自己,那得好好准备,就问虞松司马师精通哪些学问。虞松说,大将军博学明识,没有什么他不精通的。钟会于是闭门谢客,跟家面壁十天,然后进见司马师,从早上进去,一直谈到半夜才出来。钟会走后,司马师搓着手说,这小子是王佐之才啊!
衣赐履说:裴松之对这件事儿表示怀疑,老爷子认为,钟会是名门公子,又素有声誉,弱冠就到朝廷任职了,照理司马师应该对他很了解,不需要虞松来引见。另外,即使他们并不认识,见改了五个字就认为可以大用,这也太不严肃了吧!
我跟裴老爷子的观点不太一样。司马懿死于公元251年,之后,司马师接班,此时钟会二十六七岁,确实在朝廷任职好几年了。但是,我们要知道,公元249年之前,一直是曹爽在掌权,钟会是曹爽手下的干部,司马师和钟会应该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在工作中打过交道,司马师比钟会大将近二十岁,交往圈子显然不一样。钟会大约是在文化人中的名气很大,文化人和官僚集团,有交集,但并不是只要名气大就一定能做官的,因此,司马师不了解钟会的实际政务能力,实属正常。但是,当他知道那五个字是钟会改的之后,心有所动,然后又亲自面试,这才把钟会引为心腹,我认为是符合政治逻辑的。
有的读者可能觉得改五个字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这么想,就说明你没有机关工作经历。千万别小看这五个字,钟会一改,司马师就通过了,至少说明这么几点:一是钟会文笔好;二是钟会了解工作;三是钟会知晓当时的形势;四是钟会知道领导想要什么。这几点都很重要,尤其是第四点,如果一个干部搞不清自己领导想要什么,基本上在仕途上是不会有发展的。

【这玩意儿,我是玩儿不转】


讲个亲身经历的事儿。我当年在机关工作的时候,写公文是家常便饭。大家可能觉得我码字儿码得还行,写个公文还不是跟玩儿似的?你还别说,那东西还真不好写,反正我写得真不咋滴。刚到机关的年轻人,甫一接触公文、材料,往往会觉得就是那么几句话,翻来覆去写,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讲,那东西不一定博大精深,但没两把刷子你还真搞不掂。字儿都认识,句子也都熟悉,让你写一个,你还真写不来呵呵。人人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你给我抄一个试试?
有一次,我们处给一个首长写个材料,就跟那位虞松似的,呈报了三四次都给打回来了,我们一堆人聚在会议室里推这个材料,满屋子烟雾缭绕,烟头儿塞满了好几个方便面桶子,讨论来讨论去,也不知道究竟哪里不对,首长到底哪里不满意。后来,把我们部里的一个大笔杆子请过来,让他帮着看看,人家问了问情况,看了看材料,对着大屏幕思索了十来分钟,然后,改了一小段儿,别的地方都没动,说,行了。我又跟那虞松似的,纳了闷儿了,这就行了?!
第二天,再去报件儿,你猜怎么着?过了!
不管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哈哈哈
公元254年年底,高贵乡公曹髦即位,钟会被赐爵关内侯。
衣赐履说:司马师废了曹芳、立了曹髦,钟会被赐爵关内侯,说明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出了谋划了策的,换句话说,至迟到公元254年,钟会已经成为司马师的心腹。
公元255年,毌丘俭反叛,钟会随司马师前往平乱,属于核心机要人物之一。三月,司马师死于许昌,老弟司马昭从洛阳前来探视,魏帝曹髦下诏,不许司马昭回京。钟会力劝司马昭率军返回,这才让司马昭顺利接手了司马师的权力,这一段我们前面讲过,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详拙文《高贵乡公曹髦之死:曹氏与司马氏的暗战与明战》。钟会于是转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

【少年得志的钟会】


公元257年,二月,钟会的老娘去世了,钟会就跟家守丧。
五月,朝廷征召诸葛诞为司空。钟会听说之后,料定诸葛诞肯定不从命,一定会反叛。于是,钟会跳上马车,飞驰到大将军府,向司马昭说了自己的判断。果然,诸葛诞反了,司马昭亲率大军征讨,钟会丧也不守了,跟着司马昭一块儿前往。司马昭搞掂诸葛诞,攻破寿春,钟会贡献了很多谋略,司马昭越发亲重钟会,时人称钟会为司马昭的张良。
回军之后,司马昭任命钟会为太仆,钟会坚决拒绝,只是以中郎身份,在大将军府做事,专门做那些心腹才有资格做的工作。因讨伐诸葛诞有功,进封钟会为陈侯,钟会再次拒绝。后来,司马昭任命钟会为司隶校尉,不再担任大将军府的职务,但有什么重大事情,司马昭都会征求钟会的意见。
邓艾和钟会,就是司马昭灭掉蜀汉帝国的两柄利剑。这一回,我们介绍了这哥儿俩,下一回,我们讲跟他俩演对手戏的蜀汉大将军姜维。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