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季调体质,桑叶、桑葚大有作用!儿童版“夏桑菊”让孩子喝出健康!

 woainijingzhi 2022-04-30 发布于广东

经常关注我的家长都知道,我的山楂麦芽固体饮料、新四神汤、杏桃宁都是广药集团生产的。最近,我到广药集团交流的时候,刚好聊到他们的一个明星产品,在广东地区生活的家长应该都耳熟能详了,那就是'夏桑菊’。这是一个经典名方,由夏枯草、野菊花和桑叶组成,能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在春夏季会经常用到。但我经常强调,儿为虚寒,孩子的体质实际上就是虚寒底的,不能随便用凉茶下火,所以我根据孩子的生理额点,对'夏桑菊’做出了简单的调整,变成儿童食疗——桑菊饮。今天我就想讲讲这个组方里的一个重要的药材——桑叶。

还有几天就立夏了,春夏交接之际,冷暖两股空气不断碰撞,干燥和潮湿的气候交替出现。在这种燥湿并存、热多寒少的天气,孩子也更容易出现寒热夹杂、内热上火的问题。《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适当“食凉”,能清内火以养阳气。如果孩子的体质不是脾胃虚寒明显,家长也不需要看到食物寒性就避如蛇蝎,况且春夏阳气充足,孩子“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也会更上火。

如果孩子已经有口腔溃疡、眼干、咽痛、咽部发红、嘴唇掉皮、大便干结等内热上火的表现,那么就可以适当地用性味寒凉的食物,来缓解内热上火的问题,让身体重新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才不容易生病。春令“食凉”,千万别错过这一叶一果,能助孩子少生病、多长高。

 

春食凉,用好一叶一果

春季的季节特点是风邪盛行,且肝木主令,“春食凉”的好选择当数桑叶、桑葚二者莫属。因为桑叶、桑葚二者皆性味偏寒,且能入肝经,能很好地解决春季肝火亢盛,肝郁化火导致孩子上火的问题。

虽说桑叶、桑葚都采摘于桑树,属于“同根同源”。但同源未必同效,就算是同一株植物,所取的入药部位不同,发挥的药效也有所不同,这是中医学里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同源异效”。那么该怎么区分使用桑叶、桑葚,下面就展开说说。

● 桑叶“升散”,能疏风清热、预防感冒

图片

中医有“花叶升散”的说法,是指花和叶子是植物的最表层,且质地轻,所以入药后,药性偏于升散,作用部位多在头目、上焦和体表,比如当孩子出现眼睛痛、眼睛干、头痛、喉咙痛、风热感冒等症状,用桑叶就很适合。

《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桑叶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也是对治风热感冒的常用药。例如,岭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凉茶——夏桑菊里就有桑叶,而夏桑菊则是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

但无论是经典名方“桑菊饮”,还是夏桑菊,两者的组方内的药材都过于寒凉,不建议孩子用来日常保健,否则会攻伐太过,耗损脾阳,损伤体质。

现在天气慢慢转热,孩子是纯阳之体,又肝常有余、心常有余,感冒后会更易入里化热,如果感冒后出现舌苔薄白带黄、或舌苔薄黄、舌边尖红、流黄涕、干咳等症状,可以选用我的经典方小儿桑菊饮。

桑菊饮由桑叶、菊花、蝉衣、芦根、川贝组成,桑叶性凉,味苦、甘,归肺、肝经,能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蝉衣性凉,味甘,归肺、肝经,能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芦根性寒,味甘,归肺、胃经,能清热生津,除烦利尿;川贝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全方用药轻灵,具有疏风清热的效果,在风热感冒初期使用效果最好。

桑菊饮

材料:桑叶6克,菊花10克,蝉衣3克,芦根8克,川贝3克

做法:

1.所有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药面2~3厘米;

2.大火煮沸后小火熬20分钟,取汁饮用,必要时可加适量冰糖调味。

宜忌:

◆适用于外感风热早期,如流黄涕、低热、干咳、舌尖红、苔薄黄的症状。

◆3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

● 桑葚,肝肾同补,补血生津

图片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桑葚)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桑葚,又叫做桑葚(椹)子,是桑树的果实,以桑葚入药,能入心、肝、肾经,能补血滋阴,生津润燥。

但是桑葚同样是性味偏凉的食材,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当孩子出现下列表现时,才能达到更好的补益功效。

1、病愈后脸色偏白,出汗多

孩子在病愈后,容易有面色、唇色偏白,出汗多等问题,这是由于病邪攻伐脾胃所致。如果在“10秒判消化”后,观察到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都无异常,消化好且无热证和炎症的表现,可以每周安排1~2次桑葚粥,帮孩子温补气血。

桑葚粥由桑葚干、桂圆、大米组成,桑葚能补血滋阴;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而且桂圆偏温,能中和桑葚的凉性;大米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全方能起到补气血、护肝肾的作用。

 

桑葚粥

材料:桑葚干10克,大米30~50克,桂圆肉10克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约40分钟至食材软熟即可服用。

功效:生津补血,护肝肾。

宜忌:

◆适用于气血不足、贫血的孩子。

◆3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2、手脚心发热,积热便秘

中医调治便秘,有一个方法叫做“增水行舟”法,通过滋阴润燥的方法来通便。如果孩子的大便干结,同时伴有好动、脾气比较大、容易口渴、喜冷饮、手心脚心热、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甚至出现盗汗、舌红苔薄或者地图舌的情况,家长可以用决明桑葚蜂蜜饮给孩子滋阴生津,改善孩子因津液亏损导致的便秘问题。

 

决明桑葚蜂蜜饮

材料:决明子5克,桑葚10克,蜂蜜10毫升

做法:决明子捣碎,和桑葚一同下锅,加约3碗水,中火煎煮10~15分钟后,放置温热状态,再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缓解肠燥便秘、津液亏缺所致的热证。

宜忌:

◆大便干结、夜寐不宁、眼干、烦躁不安的孩子。

◆3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3、孩子皮肤瘙痒,易起湿疹、痱子

春夏交接,天气乍暖乍寒,阳气最易阻滞宣发不畅,疏泄不利就会容易爆发皮疹。桑葚能清肝火、补肝血,因此对春季风燥引起的皮疹有很好的缓解功效。家长在春夏交接,气候干燥之时,可以每周安排1次百合桑葚汁给孩子,能起到清热解毒,具有润肺滋养、养血祛风、除湿止痒的效果。

 

百合桑葚汁

材料:百合10克,桑葚10克,去核红枣2枚,青果5克

做法:所有食材加适量水,共煮取汁,可用适量白糖调味。每天1剂,分次服用;3~5天为1个疗程。

宜忌:

◆适用于皮肤干痒、眼干口燥的症状。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