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供养千金,为什么却不如供养两文?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2-04-30 发布于河北

今天接着讲善的种类。什么是半满呢?一共有四种说法。

《易经》上讲:“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尚书》上讲:“商罪贯盈。”意思是说,商朝纣王所造的罪孽太多,已经积累到溢满的程度了,所以武王起义灭了商朝。这就好比把东西放在器皿之中一样,如果我们常常地去放东西,日积月累,它就会满了。如果经常懈怠,不往里面放东西,它就不会满。这是“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所以说,如果我们每天积极地去行善,福报很快就会积累上来,这就是“满善”;如果我们心情好了,才偶尔行一次善,并没有把心放在利益众生上,那我们所做的善,只是“半善”,还不够圆满。

关于半善满善的第二种说法,下面举个例子:

从前有一位女子,她到了寺庙以后,很想发心供养,但身上又只有两文钱,所以就把这两文钱都拿出来供养寺庙了。住持和尚知道后,就亲自出来,帮她诵经、忏悔、回向。过了几年,这个女子被选入宫中,做了皇帝的王妃,一下子富贵到了极处。于是,她就带了几千两银子,再次来到这个寺院。结果呢,布施了这么多的银子,住持和尚却连面都没露,只是让小和尚帮她诵经、忏悔、回向。

这个女子很奇怪,就请教老和尚说:“我当初贫穷的时候,只是供养了两文钱,师父您就亲自为我回向。而今天我带了几千银两来供养,师父反而不亲自为我回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和尚就说:“你当初到寺庙里来烧香拜佛,虽然仅仅供养了两文钱,但你的心是真诚圆满的,如果我不亲自为你回向,对不起你布施的功德。你今天虽然布施了几千两银子,但你的心,却没有上次那么真切了,所以我让徒弟帮你回向,也就足够了。”

所以说,半善满善都是这颗心决定的,全心全意的真诚心就是满善,真诚心里还夹杂着傲慢,那就是半善。

关于半善满善的第三个说法,下面再讲个故事。

汉钟离修成仙之后,要把“点铁成金”的法术传给唐朝的吕洞宾,这样他就可以拿着金子去救济贫苦之人了。

吕洞宾就问:“我现在把铁变成黄金了,那在将来的某一天,会不会还原呢?”

汉钟离说:“五百年之后,就会还原。”

吕洞宾说:“那这样的话,我就把五百年后的人给害了吗?这样的事情,我不愿意做,还是不学了。”

汉钟离说:“一个人要想修成仙,需要积累三千功行,但今天你讲的这句话,你这份存心,三千功行就已经圆满了。”吕祖能为五百年后的人着想,这份胸怀,就是满善。

在行善过程中,如果不执著自己在行善,做得很自然,没有勉强,没有刻意,一切都是随缘尽力,顺其自然,那他这个善就是圆满的。如果我行善的时候,心里还有夹杂,还觉得自己在做善事,那这个善行就不纯,就只是半善而已。

比如我们用钱去救济别人的时候,就有三个标准。第一,心中没有一个在帮助别人的“我”;第二,没有落下一个我帮助了某某人;第三,布施了多少钱财,也不要放在心上。这个标准就叫做“三轮体空,一心清净”。

这样的存心,是真心,没有一点自私自利,没有一点分别执着,这种存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即使布施少许的米粮,也能种下无量无边的福报;即使是一文钱的布施,也可以消除千劫的罪业。假如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没有忘记“我”;没有忘记帮助的人;没有忘记所做的善事,即使布施了很多钱财,那得到的也仅仅是半福,不是满福。这是半善满善的第四种说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