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网上卖扣碗被罚,基层期盼对职业打假行为进行规范

 朦胧斋主人 2022-04-30 发布于重庆
连日来,重庆农民网上卖150份扣碗,被以三无产品为由起诉,法院判决退还购货款并支付十倍的赔偿金约5万元事件,引发众多网民关注。部分网民认为,卖家的扣碗确系三无产品,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买家举报并无不妥,但更多网民认为买家已经购买3份产品,并给予好评,再购买150份相同产品行为表示不认同,并对买家知假买假表示难以接受。
“农民网上卖扣碗被罚事件”再次把“职业打假人”推上热搜。近年来,职业打假案件数量增长较快,据淮安市淮安区司法局统计,2021,该局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6件,其中,职业打假人申请的案件15件,占比32.6%,2022年,该局目前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5件,职业打假人申请的案件16件,占比64%,案件数量巳超去年全年总数,其中,有1人提起4件行政复议申请,还有申请人关系为母女,合计提起4起。
当前,职业打假人已发展为一个群体,其存在对弥补维权主权空缺、净化监督市场环境起到一定作为,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打假人购买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借消费而索赔,淮安区司法局2022年以来受理的消费维权类行政复议案件,有6件在申请人与卖家协商获得赔偿后自愿撤回申请,说明其维权意图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维护和净化市场环境作用有限。
基层建议,加强对职业打假行为的规范和管理。一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对非生活消费而为了非法牟利购买商品的行为,将其界定为非消费者,对职业打假与普通消费者进行区分,分类施策,建立职业打假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司法部门共享信息,合力共治,遏制恶意打假行为的蔓延。二是对违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而提起的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受理,以限制为牟利知假买假实施投诉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创业就业培训引导,特别是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加强对重点法规、重点法条培训,督促个体工商户加强内部管理,把好进货查验关、广告宣传关,提升知法守法的意识和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经营行为发生,使得职业打假群体无利可图、无假可打。(淮安区司法局供稿)
【来源:淮安市司法局_司法行政要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