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人千面,每一面都是最真的自己

 写作的思文 2022-04-30 发布于黑龙江

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她觉得自己和别人好像不一样。比如,工作中,她为了精益求精,不惜得罪领导也要指出问题,比如,她在生活中,不喜欢穿女性的衣服,打扮的中性,让人误以为是同性恋。

她不喜欢大众的音乐,看小众的电影,社交恐惧症,喜欢蛇和猫头鹰,不爱说话,总之一切都看似与主流格格不入,但表面上,她仍尽力的维持良好的形象,尽力融入到生活里。

时间久了,这让她感觉身心割裂。

她说,就好像有一层面具在身上,她明知,这不适合,或者不应该,但,内心那个声音更加清晰的告诉自己,还能演多久呢,做个真实的自己不好吗?

不不,理智突然跳出来,她不想孤独,失去,如果她全然的真实,她将一无所有。

那么,再忍忍吧,或许总有一天会解脱的。

这已经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内心都在渴望、压抑着被理解、认同的情绪。

很多人通过妥协和忍让的方式,来换取他人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但实际上并不能让两颗心贴的更近,因为你无法告诉对方你真实的感受,因为害怕说出被评判,被不接纳,甚至嫌弃。

一个人越取悦他人,越失去自己的能量,当然,这不包含自愿喜悦的分享。当你不是自愿的妥协,包容,而是迫于无奈的去接受某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就开始了。

要知道,一开始我们是怕和别人不同的。

但,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们,全然的相同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压抑它,否则它反弹的更快,这一点压抑过头的人深有体会。

偶尔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这个世界,本就该是参差不同的,由各种想法组成的混合体。

每次提到毛姆,都想提到那部《六便士与月亮》,他给了我一些缓慢追求理想的勇气。

不是不追求梦想了,你看,我仍在坚持。

只是不会像年轻时那么激进,因为每个人都在向那个想要的自己在前进,哪怕现在,他仍深陷在困境之中,也不要小看他的决心。

毛姆写道: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其实,如果这样说,每个人又都是一样的,在追求中寻找自由,为了实现那个理想中的生活,而不断在努力着。

最初,和我的编辑初相识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交谈过多。但通过她的朋友圈一眼就知道,她是个左手提着面包,右手不忘捧着一束花的女子。

月亮与六便士,她都要的。

所以,我特别理解和共鸣,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仍能把精神生活过的尽量精彩的人,是多么不易,也是多么柔韧,有力量。

因为她已经驾驭了生活,不再觉得有割裂的痛苦,因为把工作,当做构建幸福之路的阶梯。

许多人主张,把生活与工作分开。

其实,换个角度去看,你的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家人、朋友,彻底的割裂,获得短暂的逃避是毫无意义的事。

因为,当你不得不回去面对,当你的一部分问题,出现在生活里,也必然出现在其他部分里。

这就是为什么说,任何时刻,任何事其实都是在修行。

讲真,喜欢闪闪发光的人,也喜欢那些始终温暖如玉的人。喜欢特立独行的人,也欣赏始终天真浪漫的人……古灵精怪、咄咄逼人的……

因为,每个状态都或多或少藏着多面的自己。

有时我们千人一面,有时我们一人千面,不管哪一面都是最真的自己。

你有没有看过《24比利》这部电影,里面的主角比利拥有24个人格,可以参照,就清楚的发现,自己并没有多重人格。

一个个体化、具体的人,不仅仅为了满足他人而存在,同时,也需要有树洞和回应,最重要的是卸掉伪装,敢于表达真实。

哪一面都是真实的你的一个侧面,哪一面都在表达真实的你,我们越长大就越发现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多。

其实拥有多重角色不是矛盾,而是如果去协调好这些角色,防止角色失调。

当然你也可以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忘掉一个人所有的角色给你的束缚,想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自己。

成熟人的角色是多元的,能够很好的适应和切换角色,不用同一种角色应对各种情景,这就是人生如戏,重在演技的最好证明。

很喜欢一句话,我对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对我不一样,一百个人嘴里有一百个你,是天使也是恶魔,我还是我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